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本文通过对汉语的"上、下"空间关系为代表和英语的"UP/DOWN"作相应的对比,来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时间、状态、社会等级、数量"这四个概念域内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透过《新华新词语词典(2003年版)》,我们考察诸如“村”“城”“楼”“岛”“港”“池”“仓”“库”等表示处所范畴的系列新词语,从四个方面探讨其认知理据:处所范畴及其词义变化;处所范畴与“框架-注意”“图形-背景”;处所范畴与隐喻转喻;处所范畴与隐喻转喻。  相似文献   

3.
在认知语言学界,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理解、表达的,因此,空间隐喻对于人类抽象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近20多年来,空间隐喻的研究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纵观这些研究,可以发现,有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远、近"的空间隐喻研究还很少有人涉足。基于此,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远、近"的空间隐喻异同,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空间隐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从“在+处所”句式中动词性质来看,这一结构兼有表动作和表状态两种。文章将讨论的重点放在表状态上。在表状态句式中,“在+处所”这一介词短语既能出现在动词之前,又能出现在动词之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句式表达。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语序是句式变换的结果,但在表义上具有一致性。文章力求讨论这两种不同语序的表达语义上的差异,以论证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们倾向于用隐喻的手法来表征死亡这一抽象概念,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中概念隐喻为支撑,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对"死亡"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以寻找这种隐喻表达下的深层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6.
吴倩 《华章》2012,(14)
隐喻处处皆是,并存于人们的语言和思维中.吸收和借鉴中外隐喻研究成果,分析汉英两种语言空间隐喻的个性,更好的解决其差异,对人类概念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其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基干这种认识,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了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以及由干认知角度、各自的语言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人体隐喻化认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呈现出的不同优势分布。  相似文献   

8.
黄星宇 《考试周刊》2012,(34):22-2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近"的空间概念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近"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程度域,情感域,社会关系域,两者再现一种"同意并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泽娟 《成才之路》2010,(31):87-88
本文通过英语反语和汉语反语的对比,在分析两者之间异同的基础上,探求反语最本质的特征,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认知反语。  相似文献   

10.
英汉时间隐喻空间化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英语和汉语中表达时间概念的重要手段。莱考夫提出的"时间流逝是运动"隐喻中,水平层面的"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两个系统不仅存在于英语,同样也存在于汉语。在垂直层面上,汉语使用"上——下"空间隐喻模式表征时间概念的频率远高于英语。尽管如此,英汉语在使用空间概念理解和阐释时间方面共性远大于差异,说明时间的空间隐喻性思维在二者中具有普遍性及跨文化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杨桦 《学子》2004,(3):34-36
本文提出了“母亲”这一概念的范畴结构,探讨了定义这类范畴的方法。“母亲”这一范畴有众多的成员,如“生母,养母,继母,未婚母亲,乳母,代理母亲,遗传母亲,生物母亲,……。词典对“母亲”的定义遵循了不同的认知模式,如:出生模式,哺育模式,婚姻模式,家系模式……。以上认知模式是“母亲”的比喻义,引申义的根源。但无一能反映“母亲”的原型意义。本文通过对“母亲”的成员的分析,提出了“母亲”的范畴结构以及定义该范畴“原型”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隐喻对人类思维、概念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心/heart”是英汉语言系统中对人体相同重要部位所赋予的不同语言概念.基于英汉语中关于“心/heart”的隐喻语料,可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思维模式下“心/heart”的隐喻构建机制和运行方面的特点,从生理、哲学、语言三个层面看,英汉“心/heart”的认知模式有共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范畴化、原型范畴理论是人类认知世界规律的概括。人们在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命名的过程中,总在遵循着这种规律。然而,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秽世间事物命名的范畴化过程、视角或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因而即使是最简单的翻译也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范畴认知转换。英汉语“笔”概念的范畴认知转换就足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4.
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语法意义"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形成的一些主要类型就叫做"语法范畴"或"语义范畴"。汉语中的"空间(处所)范畴"也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从主要类别上说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即一是跟名词(作为处所本身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一是跟动词(跟动作行为相关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语法意义”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形成的一些主要类型就叫做“语法范畴”或“语义范畴”。汉语中的“空间(处所)范畴”也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从主要类别上说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即一是跟名词(作为处所本身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一是跟动词(跟动作行为相关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汉思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使我们习得第二语言成为可能,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特别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自然会把英语习得过程与母语习得过程进行对比,希望从中发现共通之处,以便更好地进行教与学.本文从认知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料进行隐喻对比,试图发现英汉语言中深层相似的思维活动,这对有效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范畴化理论和语义场理论对研究英汉词汇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义场释义对比研究,加强对每一个词汇系统的完整认识,进而对整个语言体系有更完善的认知。此外,语义场理论用于指导英语词汇教学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词典和语料库为依据,考察英汉“耳”的多义性,力图对此作出认知方面的阐释。研究发现,英汉“耳”的本义和引申义大同小异。相同点:有相同原型词义,词义引申到个人域、事物域、社会域,包括喻形状、教训、听力灵敏度、注意力、刺探消息的人、关系、好的事物、态度、行为、情感状态。不同点:英语“耳”喻小栏目、电台、不好的事物、缺乏经验、程度深;汉语“耳”喻年龄、环境、熟悉度、影响。英汉“耳”多义性主要由隐喻投射形成,小部分为转喻和以转喻为基础的隐喻。原则性多义网络图更好地展示了英汉“耳”的多义性,将拓展英汉民族对“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人类的认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以马喻人,且都源于"人是动物"这一母隐喻命题。本文首先介绍black horse,dark horse以及"黑马"各自的构成方式及意义,并援引BNC和CCL语料库进行例证。然后从认知隐喻的视角绘制出"人是马"这一概念隐喻的意象图式,进而探索"黑马"一词的隐喻认知映射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认知隐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多抽象概念构建的基础。汉语中表示空间的"上"和"下"与英语中相对应的"up"和"down"的隐喻拓展意义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空间隐喻在"状态、地位、数量"3个概念域中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