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志鹏 《天中学刊》2004,19(4):63-66
杜甫咏物诗早已成为历代文人研究的热点,然而对其背后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则缺乏研究。杜甫咏物诗与前代咏物诗重个人情感寄寓不同,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诗人通过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哀叹与悲伤、对博施济众精神的赞美、对处于困顿中弱小生命的关爱等,处处体现出儒家思想仁民爱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宏扬儒家仁爱思想的精华,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灿烂的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格教育思想精彩纷呈,其中,以先秦儒家的人格教育思想最有特色、也最为重要.先秦儒家丰富多彩的人格教育思想,呈现给我们的是多元多样而又颇具中华民族个性的特征:重群体轻个人的利他性;重内化轻外化的自觉性;重命运轻鬼神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儒家教学思想的人学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学说自汉代以来便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已由思想理论积淀和转化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其中蕴涵的人学观念深刻影响着我国现实的学校教学生活。本文拟从人学的角度对儒家教学思想予以审视和剖析。  相似文献   

5.
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以学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为例,与《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指引》作比较,反思学校德育。提出学校德育要既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又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既坚守做人的基本原则,又兼顾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等,从而彰显“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6.
7.
袁秀娟  王长坤  陈涛 《文教资料》2008,(21):212-213
"仁爱"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利用儒家"仁爱"思想来影响、熏陶、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继承儒家"仁爱"思想,树立仁爱观念,关心人、爱护人,人际关系和谐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儒家仁爱思想对国人的行为和思想都起着重要的规范约束作用。只有理解了仁爱思想的深刻内涵,才能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中的不和谐因素,提出利用儒家仁爱思想进行道德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儒家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科目之一的外语,其教学也深受其影响。然而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又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外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词汇和语法,更重要的是学习通过该门语言学习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儒家教育思想所代表的文化是如何影响中国的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的?通过分析三篇具有表性的关于儒家教育思想与外语的研究,文章讨论了儒家教育思想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和对未来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仁爱"思想中蕴涵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因素,随着"仁爱"思想的发展,诸多儒家代表人物提出了大量极具情感色彩的经典命题。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仁民爱物",再到张载的"民胞物与"和二程的"万物一体",儒家仁爱思想的情感视域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仁爱的施予从人走向物,仁爱的性质从伦理走向生态,这便构成了这种情感逻辑的基本线条。但是,这种"仁爱"思想的情感在施与的过程中却产生了问题。尤其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我们会遭遇到一个仿佛不可克服的悖论。对于这个悖论的两极,我们只能通过实践来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白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内涵丰富的农耕文化。儒家“行夏时”、“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的重农思想,对白族农耕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儒家反对“竭泽而渔”的主张对白族农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白族特有的农耕方式、儒家思想和社会组织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白族农耕文化得以形成和巩固。透过白族农耕文化与儒家重农思想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儒家重农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孝道文化产生的基础主要是虞到周代时形成的孝思想和社会现象,儒家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事亲”、“孝弟”,它有积极善良的方面,也有消极落后的方面。儒家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巨大的影响,涌现出很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事迹,且制定了相应的法令和政策。弘扬儒家孝道文化的精华,要继往开来,加强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建立新型的现代孝道观。  相似文献   

14.
儒家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借助儒家“仁爱”思想的丰富内涵,正确处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为现代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和坚决批判传统.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理上深刻积淀。“心学”是儒家传统的灵魂之一。它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把“人心”视为人格实现和历史秩序的主宰功能,鲁迅的“弃医从文”。提倡个性,张扬科学精神。以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思想启蒙事业,共同体现着一个思想模式,即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相似文献   

16.
沙良波 《高等理科教育》2004,20(Z1):280-283
本文通过对儒家教育思想在韩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性的介绍,挖掘出儒家思想对韩国企业文化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韩国企业文化和中韩合资企业的管理模式,以提高企业管理者跨文化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体用不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是中国学术的重要特点.儒家之"仁"既是为人之本,也是为人之术、为人之智.在本体论意义上,"仁"具有人道主义、平等意识、人的自觉之价值."仁"作为为人之术,是事业成功的法宝,要点是物质帮助、情感吸引、人格尊重."仁"者之智,在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真心利人而最终成己.  相似文献   

18.
体用不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是中国学术的重要特点。儒家之“仁”既是为人之本,也是为人之术、为人之智。在本体论意义上,“仁”具有人道主义、平等意识、人的自觉之价值。“仁”作为为人之术,是事业成功的法宝,要点是物质帮助、情感吸引、人格尊重。“仁”者之智,在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真心利人而最终成己。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儒家哲学一直是颗璀璨的明星。仁爱思想则是儒家哲学的精华所在。该文从孝悌之道,忠恕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三个方面阐述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由此论述其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毛然 《现代企业教育》2012,(24):107-108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集中代表,"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部分。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变革的转型期,价值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诸多积极因素,也不乏消极成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等。本文探讨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现实意义,认为"仁"是人的内在要求,是人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也是人的内心修养目标。指出当代大学生应批判的继承儒家仁爱思想,把"爱人"与为人民服务精神、"爱家"与集体主义精神、"爱自然"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领悟儒家文化的真谛,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