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静 《现代语文》2015,(1):78-80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2.
依照方言分区,新县方言属于中原官方,有着一般中原官话的构词特征,如儿化、重叠、后缀等等。但是新县方言在这几种构词方式上有着一些较为特殊的词语产生,如异读别义,儿化可改变词义,重叠可表语体色彩,后缀包括“子”缀、“货”缀、“哒”缀、“不拉叽的”等几种。  相似文献   

3.
山东莒南方言有着丰富的后缀,如动词后缀"巴""乎""么""打",名词后缀"子",形容词后缀"不拉唧的""巴拉唧的",副词后缀"价""以"等,通过与普通话相对照,可以看出这些后缀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在构词方式、表达的特殊意义等方面,也具有突出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从构词与构形两个方面分析涿州话中后缀“儿”的语法功能。构词功能表现在“儿”可使不成词的语素成为可以自由运用的词、使甲类词变成乙类词、使词义发生变化、构成四字熟语等。构形功能表现在“儿”可加在各类词或熟语后边,表示一些附加的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5.
高淳方言是吴方言宣州片中的一个方言分支。本文讨论该方言中名词后缀"子""头"的变音情况、构词方式、意义及功能。由于受前音节调值等因素的影响,"子""头"变音调值类型多样,且有一定的类推作用。通过替换语素、增音、替换儿化、修辞等方式进行词缀构词,后缀"子""头"分别具有表义、区分词类、代替儿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从词汇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例将四川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四川方言词汇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鲜明的形象色彩、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亲切自然的口语色彩.四川方言词汇的色彩义赋予了四川方言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意义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中,有些用附加构词法构成的词具有某种感情色彩,如“阿姨”、“老头儿”的前缀“阿”、“老”,“猫儿”、“狗儿”的后缀“儿”,可使构成的词带有一种喜爱、亲切的积极色彩。这类词缀在普通话中分布窄,一般只限于名词,能构成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有限,且都是带有积极色彩的。 在山西北部方言中,有一个做前缀的虚语素[k?~(32)](通常写作疙”、“矻”等),分布较广,构词能力强,一般使构成的词带有一种消积色彩,是汉语构词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本文试就此做一简略说明。  相似文献   

8.
徐州方言动词形态变化丰富,尤其是动词后缀,形式特殊,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本文对徐州方言中15个构词能力很强、出现频率很高的动词后缀进行了讨论,涉及到这些词缀的性质认定、附加色彩、读音变化等问题,进而探讨动词后缀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襄樊方言中的词缀丰富而生动。从语法功能、感情色彩、构词功能等方面对词缀进行详细地描写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从构词与构形两个方面分析涿州话中后缀"儿"的语法功能。构词功能表现在"儿"可使不成词的语素成为可以自由运用的词、使甲类词变成乙类词、使词义发生变化、构成四字熟语等。构形功能表现在"儿"可加在各类词或熟语后边,表示一些附加的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汉语中,“子”和“儿”作为构词的后缀,开始并广泛运用起来。这种后缀既是古代汉语书面语更接近当时口语的表现,也是现代汉语后缀“子”和“儿”的发展基础,但与古今汉语相比,这些后缀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独特用法。本文以大量语料为依据,用静态描写和动态对比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近代汉语中词缀“子、儿”等的独特用法。  相似文献   

12.
“子”和“儿”作为重要的名词后缀,到现代汉语中虽然构词能力降低,但构词数量仍居首位。以宋代的《朱子语类》、《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作为语料,着重考察了后缀“子”和“儿”在宋代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两个性质相似的名词后缀做了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方言中,"子"尾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构形后缀。借用类型学研究的视角,对汉语方言中"子"尾的读音、构词、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进行考察,发现汉语方言中"子"尾虽然在语音形式、构词特征、语法功能以及语义特征彼此略有差异,但它们作为名词词尾标志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同汉语中的某些虚成分一样,是粘附性的虚成分,不仅可以粘附在语素、词上,也可以粘附在短语上。  相似文献   

14.
按照位置,绩溪方言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前缀主要提及了"老、阿、第"等,中缀主要论述了"当、溜、鸣"等的用法 后缀主要述及人称代词后缀、表示名词的后缀、形容词后缀等。词缀在绩溪方言中的作用有三:一是凑足音节,二是利用词缀构成新词,三是可以表达特定的感情色彩和语法色彩。  相似文献   

15.
按照位置,绩溪方言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前缀主要提及了"老、阿、第"等,中缀主要论述了"当、溜、鸣"等的用法;后缀主要述及人称代词后缀、表示名词的后缀、形容词后缀等.词缀在绩溪方言中的作用有三:一是凑足音节,二是利用词缀构成新词,三是可以表达特定的感情色彩和语法色彩.  相似文献   

16.
张一弘 《集宁师专学报》2010,32(3):40-44,48
乌兰察布前山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章主要就乌兰察布前山方言词汇中的特殊前缀、后缀、感情色彩、儿化与非儿化的差异,以及方言多词一义和一词多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谭燕 《现代语文》2007,(6):80-81
湘潭方言构词后缀很丰富,能构成大量颇具特色的方言词,常见的有"子""头""手"等,而"头""手"等后缀的功能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基本相同,从分布上看虽然比普通话要广,但是不够特色,所以这里只讲"子"尾。另外,与后缀相似的一群特殊单音节或双音节,语法功能和语法结构近似后缀,但是其能产性相对来说要比后缀弱,表意趋于虚化,还没有完全虚化,我们把它们叫做类后缀,湘潭方言还存有大量独特的类后缀。  相似文献   

18.
词缀指汉语附加式合成词的附加成分,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是一种定位语素。位于词根之前的叫前缀,位于词根之后的叫后缀。前缀如“老、小、第、初、阿”等,后缀如“子、儿、头、们”等。附加式构词是汉语合成词构成的重要方式之一,从汉语词汇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词缀的丰富也是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多音节转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提起汉语方言的词缀,以往总是首先想到南方的一些方言,像通行地区较广、使用频率很大的名词前缀“阿”,地方色彩很浓的名词后缀“仔、佬、公、母也”等等,而对北方地区方言的词缀却往往注意不够。实…  相似文献   

19.
《四川方言词典》共收录了38个带词缀“巴”的方言词语,其中“巴”分别可以充当名词、形容词的中缀或后缀。带上词缀“巴”后,一部分词的词性发生了转变;以带词缀“巴”的名词为典型,新词词义多数被附上了一层贬义色彩。近来新兴的“N巴”体网络语与“单音节名词+巴”结构的四川方言词语有着高度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运用词组附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构词方法。东安石期土话中的词组“咑”可从类别、功能及与普通话词的对应三方面进行分析。类别上,“咑”尾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量词词尾;双音节“咑”尾词与普通话词之间有六种对应关系;功能上,“咑”尾不仅是一个构词的后缀,而且它具有附加性的词汇意义及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