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犤单元读写要求犦一、本单元包括五篇中外散文。阅读要求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学习散文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赏析散文精妙的语言,领会意境。二、感受人生或自然,抒写各人独特的感悟。犤单元重难点犦一、理清每篇文章的线索。二、理解每篇散文语言的特色。犤单元训练犦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畸形()瞥见()秀颀()倔强()自给()矍铄()涟漪()荒谬()戏谑()戛然()二、判断下列哪句话中带点词的感情色彩未发生变化()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B、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C、问…  相似文献   

7.
8.
9.
[单元读写要求] 一、熟读,背诵课文和选段。二、理解寓言的寓意和《短文两篇》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操;体会各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理解、识记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四、运用多种方法记人、写景或状物。  相似文献   

10.
犤单元读写要求犦一、本单元包括中国新诗和外国诗。阅读要求理解每首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每首诗所要暗示、启迪读者的深刻含义或道理,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注意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表达方法,揣摩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二、改写是本单元的写作中心。改写,主要是表达方式或表达角度的改变,其实是对原作的一种再创作,需要丰富的大胆的想象和联想。改写要过好“三关”:语言关、材料关、表达关。犤单元重难点犦一、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二、领会诗歌的象征意义。三、学习对比写法的运用。四、学习比…  相似文献   

11.
12.
13.
[单元读写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为古典诗词的创作,是有它特殊的规律、结构特点、表现方法的,因此,阅读古典诗词还应根据诗词的特殊规律、结构特点、表现方法来理解诗词。阅读文言文,重点也应放在诵读和感悟上,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独立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重点不在“义”,不在于“咬文嚼字”,而在于“意”,在于“整体感受”,在于了解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4.
[单元读写要求] 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社会生活矛盾的反映,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各种人物间的各种矛盾冲突,要从反映社会生活的角度去分析戏剧冲突的实质。人物语言是戏剧文学的又一重要内容。阅读戏剧要注意分析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从中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人物性格,把握戏剧的本质冲突。根据电影剧本的特点,学习时要重点分析场景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尤其要注意分析其中对人物动作、语言、表情的描写,从中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体会电影剧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单元读写要求] 一、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熟读并背诵。二、初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三、了解人物传记、论说文、赠序、小品文、散曲、古体诗等各种体裁的特点,并掌握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等古汉语知识。  相似文献   

16.
[单元读写要求] 阅读本单元优秀文学作品,可以使我们认识社会,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中受到教育和鼓舞。所以,我们应该继承、借鉴这些文学艺术遗产,吸收其中一切于我们有益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成果,取其民主性、革命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精华,并为我所用,此外,还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主动地写读书心得;培养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认真阅读原著;能够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能缩写或改写部分片断,能对人物作对比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18.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是学习阅读古诗文的单元。根据新大纲精神编写的这部分内容 ,既有新的学习思路 ,又有新的学习要求。因此学习时 ,要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把握好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据此来研读课文 ,才能循序渐进地取得预期的效果。一、学习目标和要求首先 ,学习文言文要有明确的目标 ,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主要有两点 :一是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丰富传统文化的底蕴 ;二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这样既可为今后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 ,又能古为今用 ,活跃思想和文笔 ,在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从初中语文第六册开始,我们会逐渐接触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它们同我们曾经学过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了一些不同,通过前两个诗歌单元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了一些感受。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疑惑:以前我们掌握的记叙文、说明文、议  相似文献   

20.
[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诵读。诵读首先要读准字音。对不常见的字,要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对一字数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