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揣摩幸福     
一个老掉牙的话题,每时每刻都有全新的答案诞生。面对这张答卷.再高明的老师也不敢轻易批阅、评判、打分,因为“幸福”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2.
揣摩     
《孔乙己》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可是篇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并非鲁迅自己,咱们确切知道鲁迅幼年没当过酒店小伙计,这就可以提出个问题:鲁迅为什么要假托这个小伙计,让这个小伙计说孔乙己的故事呢? 大概鲁迅要用最简要的方法,把孔乙己活动的范围限制在酒店里,只从孔乙己到酒店喝酒这件事上表现孔乙己。那么,能在篇中充当“我”的惟有在场的人。在场的人有孔乙己,有掌柜,有其他酒客,都可以充当篇中的“我”,但是都不合鲁迅的需要,因为他们都是被观察被描写的对象。对于这些对象,须有一个观察他们的人。于是假托一个在场的小伙计,让他来说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计说的只限于他在酒店里的所见所闻,可是,如果咱们仔细揣  相似文献   

3.
阅读须揣摩     
叶圣陶说,阅读一篇文章,“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这话说出了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多思考,勤揣摩,来深透认识课文内容和结构,真正明白作者情感和意图。  相似文献   

4.
练习揣摩法     
练习揣摩法就是通过课后练习设计来揣摩教材的语言文字、情感和思想 ,从而达到全面、深刻把握教材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是能有效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水平 ,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 ,理解那蕴涵于其中的思想和感情 ,进而掌握那些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语言文字的妙用 ,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揣摩语言文字揣摩语言文字就是通过课后的练习设计去发掘教材语言文字中那深含的美的韵味以及它在凸现美中的妙用。选入教材的作品多是些文学精品 ,其中 ,语言文字的美的韵味是通过其简洁美、机智美、含蓄美、节奏美、音韵美、情趣美和意…  相似文献   

5.
屠建平 《语文知识》2003,(11):38-39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语言是神奇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语言的内涵千差万别。文章的语言由于作家的风格不同而姿态万千,或含蓄,或深邃,或明畅,或豁达,或清雅,或飘逸,或委婉,不一而足。所谓“揣摩语言”就是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以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充分体味语言表达效果为目的,对文章整体或局部的深层含义、言外之意加以辨析和品味。  相似文献   

6.
揣摩词语点滴江西崇义中学刘立钿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依据(大纲)关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要求,设计了很好的语言训练材料,强调要加强语言训练的力度。毫无疑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范文,采用多种教法,使学生通过学习关键...  相似文献   

7.
轻声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它具有辨别意义、区别词性、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掌握轻声对于正确地朗读课文,提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轻声的特点: 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有的音节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了原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叫做轻声。轻声音节的音高是不固定的,其调值由它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来决定。一般规律是:轻声在第三声之后最高,第一、二声之后次之,第四声之后最低。对方言区的人来讲,要把普通话说得准确、熟练,不认真掌握轻声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8.
蓝辉春 《青年教师》2007,(11):16-17
教学细节看似平常,却蕴含智慧;看似简单,却孕育深刻。细节亦能决定成败,要让学生感受教育的真爱,就需要教师发掘教育资源、捕捉教育细节、运用教育细节,唤起学生对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生活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刚到幼儿园实习时,我对带幼儿做操看得很轻松,因此,党老师在带孩子们做操时,上午站队一个方向,下午换成相反的方向,我一点不注意,也没有去细想,只认为是偶尔变换形式而已。我带班的第一天,午睡起床后,我把孩子们带到平台上准备做操,仍然照早上的站队方向列队,我面对孩子们带操。可孩子们一个个眯着眼,好像无精打采。一会儿,王燕小朋友对我说:“老师,太阳晒眼睛。”我转过身,果然,阳光很刺眼,刺得我的眼睛也睁不开。这时,我才明白党老师让孩子们换方向的用意。下午如果依旧是上午的站队方向.正好让幼儿面对太阳,孩子当然做不好操了。  相似文献   

10.
结合语境 揣摩词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提出了十五条阅读方面的要求,其中第四条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这个术语可能是在《启蒙辩证法》这本书中首先使用的.霍克海默和我于1947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了该书.在我们的草稿中,我们使用的是"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大众文化的倡导者认为,它是这样一种文化,仿佛同时从大众本身产生出来似的,是流行艺术的当代形式.我们为了从一开始就避免与此一致的解释,就采用"文化工业"代替了它.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把它与文化工业区别开来.文化工业把古老的和熟习的熔铸成一种新的品质.在它的各个分支,特意为大众的消费而制作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的性质的那些产品,或多或少是有计划地炮制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的场合,应说不同的话;针对不同的对象,应说不同的话;面对不同的情景,应说不同的话;为实现不同的目的,应说不同的话。总之,无论在哪种条件下,一个文明人,都应把话说得十分得体。  相似文献   

13.
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在阅读中只有注意揣摩语言,领会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理解作者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一、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人们称“现实的语言环境”为“内部环境”称“广义的语言环境”为“外部环境”。要彻底理解语名含义,必须把语句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反复揣摩思考。例如:《荷塘月色》开篇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种“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家庭原因?不是,文章的片尾都否定了这一点。是同事或工作的原…  相似文献   

14.
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地尝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揣摩语言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快乐地畅游书海,使语文课堂充满十足的韵味。一、揣摩感情最为丰富之处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文时,我紧紧抓住文章直抒胸臆的一段,即文章的最后一段:"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本段穿插在各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极富情感的语段,在逐步深化自己的情感后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索”,许多教学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揣摩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揣摩就是反复思考、推求。叶圣陶先生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思考来自主获得知识。我们听公开课常会遇到这样的教学环节:与大家一起分享你欣赏的词句,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相似文献   

16.
17.
<正>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又要关注表达——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具体达成这一目标呢?一、在兴趣中阅读,在阅读中认知要想揣摩与领悟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必须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为了学生能够大量阅读。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制度来激励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感受阅读带来的成功体验,最终形成不仅在课堂  相似文献   

18.
“揣摩”一词的使用源头,可上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史记》里讲到苏秦为了功名,四处游说。结果,“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回家后,兄弟嫂妹妻妾一家人没人理他,私下还都嘲笑他的落魄和狼狈。苏秦羞愧极了,暗暗伤心,但是出人头地拜相封侯的野心并没有丧失。他决心让家人对他刮目相视,便闭门不出,把先前的藏书全翻出来,读来读去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词语的意义由其所处的语境来决定 ,尤其是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意义。译者在翻译时须予以重视 ,认真揣摩原文的语境 ,正确选取语义。同时 ,译者对所译学科的术语有所掌握或了解无疑有助于译文的通畅达意。此外 ,译者不可忽视历史文化背景决定语义  相似文献   

20.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揣摩语言是我们常用的方法。所谓揣摩语言 ,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对关键词句的深层含意、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辨析、品味和理解 ,从而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揣摩语言的方法多种多样 ,笔者仅结合教学中的几个实例 ,谈点肤浅的体会。1.换词比较。即抓住课文中某个有特色的词语 ,用一个词替换 ,然后进行比较、体会。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 ,诗中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山中晚秋的美景图。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晚秋”的美景 ,对诗中“枫林”一词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