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惺关于《三国演义》的评点多是针对具体人物所发,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行为、思想、品格等是钟惺重点关注的对象。该评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恰当地分析人物性格,准确地把握人物价值,对《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做了深入的评析,因而研究“钟评”对于深化《三国演义》文本的研究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中不少人物均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智者.然而,亦有不少人认为他们只是一般巫师术士,称不上是智慧的化身.事实上,许多《三国演义》人物皆有巫师的影子,尽管他们缺少了与神相通、驱邪治病的能力,但仍能通过观天象测吉凶、观人相测前途,可见他们之熟谙巫术.虽然神化色彩不及远古巫术般浓烈,但在《三国演义》里仍可体现一种神秘无形的互渗关系,其中占星、通天便最能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通过分析《三国演义》数个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可让学界了解到《三国演义》中较少人讨论的人物巫术形象,以及其文学功能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从小说《三国志演义》、传统京剧《捉放曹》、京剧新编戏《曹操与杨修》与电视剧《三国演义》(1994版)分别入手,对曹操的形象作进一步认识,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的人物基本上属于类型化的典型,《红楼梦》的人物才是更为成功的个性化典型的创造,而((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可以说是正处于由类型化性格向个性化性格转变的途中,也可以说是类型性、类型化过渡、转化到性格化、个性化的中介性环节。从这一特定的视角切入进去,予以开掘与拓展,进而体认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的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轨迹。  相似文献   

5.
一部《三国演义》,共容纳人物五百多个,其中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不下百数。这么众多的人物,这么众多人物的活生生的形象,它标志着《三国演义》的人物造型精美独到,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对它的研究向来是大家热衷的焦点之一。有人研究《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有人从小说的结构去分析《三国演义》;也有人专门研究《三国演义》中的战略技巧等等。本文通过使用语用学的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对话,一方面展现人物对话所蕴含的智慧,另一方面展现这一理论的强大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它的广泛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人物曹操。清人顾家相曾经说过:“盖自《三国演义》盛行,又复演为戏剧,而妇人、孺子、牧竖、贩夫,无不知曹操之为奸,……”曹操在人民的心目中,已成了奸雄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尚未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他们对历史的了解始于文学艺术作品。不少初一学生对"三国"这段历史的了解是始于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读少儿版小说《三国演义》及相关的少儿读物,学习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学生对三国人物及三国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较为熟悉,对  相似文献   

9.
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时,“小浣熊”的生产厂家也推出了“三国人物卡”附在“小浣熊”干吃面包装袋里。这在学生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们常聚在一起议论影片中谁比谁厉害,或者拿着卡片炫耀某人的“攻击力”如何。可以说,电视的播放和人物卡的收集已经激起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对其中的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这种了解又是模糊和片面的,这种模糊和片面往往导致某些认识上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我萌生了讲一节《三国演义》导读课的想法,借此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古典小说的丰富营养,为学生课外阅读中长篇小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画廊。在《三国演义》这些人物中,蜀汉"五虎上将"形象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人物形象群体。  相似文献   

11.
王黎明 《江苏教育》2007,(22):20-21
活动目的: 以《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诸葛亮为切人口,使原本在学生头脑中比较单薄的人物形象变得丰富起来,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史记》对《三国演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选取和人物塑造方面,主要表现是《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其具体内容有三方面:一是《三国演义》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史记》的互见法;二是《三国演义》写作过程中,作者的褒贬和爱憎意向并不通过发议论、作判断来表达,而是把这种主观倾向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即寓论断于叙事;三是《三国演义》写作也像《史记》一样,准拟“成一家之言”的崇高目标,并在素材取舍方面做到了“笔则笔、削则削”。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长期以来有不少论者认为《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有类型化的倾向,人物性格单调稳定,缺少变化.其实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当我们细读文本时就会发现,《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性格,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都有很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把《三国演义》中的1177个人物分成四大类,从具体史料出发,对其虚实予以考证,揭示了中国古典历史小说在人物塑造手法方面的鲜明特征,强调了《三国演义》终归是小说而不是历史。  相似文献   

15.
徐庶在《三国演义》中,不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但却是作者着意塑造的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社会上有所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便可见这个人物影响之深远。《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和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伟大的巨著,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的流传和影响,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一部小说,要造成巨大的影响,首要的就是要塑造出突出的成功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要以现代标准来衡量,并不怎么突出。它的人物是定型化的,自始至终,人物性格很少有发展和变化。这不但使人物性格不够丰满。而且也不符合生活真实。因为人物的性格,总是随着他活动的环境(社会的、甚至自然的)变迁而不断地发展着,变化着的。《三国演义》对人物的描写,既很少有细致深入的心理刻划,也很少有与人物相称的环境描写。可是自问世以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却鲜明地活在人们的心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导语6例一、歌曲导语。讲《三国鼎立》一课时,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三、猜谜导语。讲《秦末农民战争》一课时,给学生出两个人物谜语导入新课。“捷报”...  相似文献   

18.
罗贯中在他创作的《三国演义》中已包含有环境改变人物思想行为的意思.他能把人物放置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扣紧人物的阶级出身来描绘。他继承《史记》写人的性格的成就,在自己的作品中竭力追求性格的个性化。《三国演义》塑造的几个宰相、军事家和许多武将,都是属于个性化的典型。罗贯中还用创作实践表明,仅仅一般地写出性格是不够的,还应该写出一些重要形象性格的复杂性来,曹操、关羽、周瑜等人物就具有复杂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编辑导语 一部《三国演义》,罗贯中塑造了无数栩栩如生的英雄豪杰,据毛宗岗整理的《三国演义》中有姓氏的人物,就有980多人.如此众多的人物,作品如何安排人物出场,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名著,透过历史的烟云,品味文字的墨香,欣赏那些栩栩如生、叱咤风云的英豪. 刻画技法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不仅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鲜明的形象,更在塑造技法上影响着后来人.具体而言,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常采用以下手法:  相似文献   

20.
《姑妄言》与《三国演义》有可比性。它不但同样有政治历史内容,而且包含着从《三国演义》继承下来的遗传因子,但更有巨大的变异,这就是历史的文学化,题材的生活化,是从历史演义转向演义历史。《姑妄言》对《三国演义》的正面模仿颇多,但没有创造出新的精彩,倒是它对《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反学,有出蓝胜蓝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