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韩愈一生遭遇了阳山之贬和潮州之贬,在这两次被贬的过程中,韩愈在保持自己“不变”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贬官的原因、韩愈被贬后对“贬官”这一事件的认识以及韩愈在贬所的状态三方面可以揭示韩愈两次被贬中的“变化”与“不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768-842),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散文家、诗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韩愈当时为刑部  相似文献   

3.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去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此诗是韩愈被唐宪宗贬后在前往潮州赴任途中.行至蓝田关(今陕西蓝田县)时.写给侄孙韩湘的一首抒情诗。  相似文献   

4.
韩愈祭鳄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事,由刑部诗郎而吸为潮州刺史。贬潮不久,因闻“恶溪”常有鳄鱼为患,危害民畜,便写下有名的《鳄鱼文》,在恶溪边家鳄。对于祭鳄结果,剧目唐书·韩愈传》有:“祝之夕,有暴风雷起于浙中。数日,水尽涸,(鳄鱼)徙于旧浙西六十里。”的记载。对于这一段文字的真实程度,我们现在一看即知。而韩愈之后的历代史书也记载了鳄鱼继续为患潮州的史实。刘润在《岭南录异》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韩愈祭鳄后29年,李德裕贬官潮州,途经鳄鱼滩时,舟船坏,所带图书、古玩、图画,沉于水中,途命船…  相似文献   

5.
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逆境,当处逆境时,是一蹶不振,还是奋发而为?近读史书,读到韩愈的故事,颇多启发。公元819年,唐宪宗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沿途兴师动众,劳民伤财。韩愈上书直言皇帝“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臣始耻之”,惹得龙颜大怒,将他赶出京城,贬往八千里外的广东潮州。韩愈身心憔悴地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竟比他的心境还要恶劣。由于偏僻,此地弊政陋习极多极重,百姓常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见此情景,韩愈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屈又算得了什么。于是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几件好事:一是驱除…  相似文献   

6.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林海》 在《林海》一文中,著名作家老舍首先描写了大兴安岭山岭的特点。那么,文中的“云横秦岭”一词出自何处?它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首诗。 原来,大唐几百年的基业传至唐宪宗,这位皇帝听信奸臣谗言,十分迷信。公元818年,唐宪宗准备迎佛骨供奉。当时在朝廷中做官的韩愈为人正直,上书规劝皇帝不要迎佛骨,这下可触犯了天子的威严。唐宪宗盛怒之下要问罪,后经百官说情,韩愈才被免去死罪降职为潮州刺史。年迈…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研究有个“索隐派”,柳宗元研究中亦有大量的索隐研究,为了打造柳宗元的反皇帝形象,有心人便千方百计从其作品中搜寻相应对象、蛛丝马迹,联系官场生态,结合一贬再贬,绘出一幅幅诋毁君王、歌颂志士的英勇画面。这里在指出这一现象的同时,论证了柳宗元对唐宪宗的臣服与依赖,并对普遍认定的三篇影射作品《咏史》、《咏三良》、《河间传》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8.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选自《韩昌黎集》。韩愈(768-842),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散文家、诗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贞元进士,宪宗时,随裴度平定了淮西藩镇叛乱,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为刑部侍郎。唐宪宗崇奉佛,迎凤翔法门寺佛骨  相似文献   

9.
历来人们皆以为韩愈因上《论佛骨表》反佛而遭贬潮州。实际上是韩愈在劝诫时未能成功预设对方角色身份,在"表达—接受"互动过程中缺少共同点,尤其在檃栝傅奕的《请除释教书》时,给人以"事佛年促"语义暗示,触怒了宪宗,导致对话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韩愈与大颠     
在贬潮期间,韩愈与大颠的交往,除了对大颠的学识和人品的仰慕之外,也与韩愈在潮州时离群索居,孤独寂寞,心灵上渴望得到解脱,学问上亟需与知音探索有关.这也可从韩愈既排佛又能吸收佛学的精华为我所用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11.
韩愈与大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贬潮期间,韩愈与大颠的交往,除了对大颠的学识和人品的仰慕之外,也与韩愈在潮州时离群索居,孤独寂寞,心灵上渴望得到解脱,学问上亟需与知音探索有关。这也可从韩愈既排佛又能吸收佛学的精华为我所用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12.
韩愈七应科举,二贬南荒,是中唐“士不遇”文人的典型代表,韩诗中约有三成主题涉及“士不遇”。韩愈士不遇诗贯彻其“自树立,不因循”的诗学之旨:在语言表达上,锻炼字词,多用文言反问、疑问词语,借助“其”“且”“与”“所”等虚词新创“虚词造语”;在艺术手法上,追求奇异,比兴意象“奇诡化”的新变背离了诗歌雅正传统,形成“奇崛险怪”的审美风格。韩愈将幕府生活、党争革新、贬地风物等新题材引入诗歌,士不遇诗在呈现新面貌的同时,更寄托着不遇文人崇高的精神信仰。韩愈在“自树立,不因循”诗学之旨引导下大变唐诗风貌,推动诗歌从唐音至宋调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是历代争议的一个焦点。在思想方面,苏轼肯定了韩愈的崇儒排佛和复古道,但又批评了韩愈的学风不纯;在品行方面,苏轼高度肯定了韩愈的"忠勇",但又对韩愈那种热衷于功名利禄的求官作风表示了不满;在诗文方面,苏轼突破了文道合一的传统模式,高度肯定了韩愈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卓越贡献。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总体来说是褒远过于贬的。苏轼尊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实斗争的需要,当然,苏轼的人生际遇也影响着他对韩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博仔 《湖南教育》2004,(22):11-12
你也许听说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故事。819年,正是唐宪宗皇帝当朝时期。这位皇帝十分迷信佛教。有一天.他打听到凤翔的护国真塔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留下来的一节指骨。这可不得了。唐宪宗派了三十人,到护国塔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全国上下为此修桥铺路,建庙盖祠,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面对这种闹剧,有一位朝廷大员夙夜  相似文献   

15.
韩愈在潮州事略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是在唐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因上《谏迎佛骨表》,触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广东潮州当刺史的。此时韩愈年巳五十二岁,官至刑部侍郎,在这样的晚年,贬到当时被认为是“远恶之滨”“蛮夷之地”的潮州,对韩愈来说,当是一个不幸的遭遇。正如他在去潮州路上写给韩湘的诗中所说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饱尝了宦海浮沉的忧患。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苏轼贬寓惠州后的思想、人格和业绩都要比韩愈贬寓潮州强。可是,韩愈贬潮后的影响却比苏轼贬惠后的影响大得多。原因是什么?文章从苏轼对韩愈的推崇、遭贬后的地位、韩愈维护正统的儒家思想以及后世历代官员对文物的保护和宣传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事实的结论和历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韩愈《幽怀》诗,旧注系于贞元十五年参佐徐州时。李翱《幽怀赋》,其作年前人失考,今人系于元和十年。两篇作品,在前人眼中向来毫不相干。根据其内容判定二者为唱和之作,并根据“自禄山之始兵兮,岁周甲而未夷”考定二者均作于贞元二十一年,即韩愈南贬阳山期间。韩愈南贬阳山最大的纠结是:他本人不知道自己所犯何罪。自贞元十九年冬十二月南贬阳山,至元和元年六月自江陵召拜国子博士还朝,整整30个月时间内,他始终在纠结这一不解之谜。经历了一年多贬谪生活之后所作的《幽怀》,最早透露这一心结的郁积:朝廷权臣的打压、顶头上司的咎责、衙门胥吏的刁难,尤其是天子明诏大赦却因为“州家申名使家抑”而迟迟不能量移。更重要的是,阳山之贬的真实原因:刘、柳泄言,韦、王下石,是韩愈不能理解、不愿接受的真相。刘、柳是韩愈的知己之交,韦、王是韩愈的天然盟友,遭受自己人的背后一刀,是《幽怀》“不可明言”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8.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苜诗,首联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蹈八千。”其中对于“朝奏”一词中“朝”的读音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四人帮”的儒法斗争谬说风行之时,韩愈曾遭贬抑。近几年,报刊上发表了不少重新评价韩愈的文章,这是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进行拨乱反正的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但有些文章把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仅仅看作或主要看作是一次“文从字顺”的散文通俗化运动,其目的在于否定魏晋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这种看法主要着眼于形式,而忽视了思想内容,是  相似文献   

20.
韩愈《山石》诗,一般认为作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其所纪游处乃洛北惠林寺,此说首倡者为清人方世举。然而通行的方说不足构成确证,故方说提出前,乃至方说盛行后。历代学者对于此诗编年系地问题的意见多难统一,主要有“在徐独游时作”“去徐即洛时作”“居于洛阳时作”“南迁岭外时作”四种说法。根据此诗所描绘的岭南夏景,结合韩愈三次寓居岭南的经历及其排佛思想的消长,《山石》诗的创作时间应为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夏,作于贬所阳山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