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武汉市、扬州市分别以“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我们这代人”为中考作文的话题,鲜明地体现出要求考生投入生活、着眼当代、紧贴现实的命题导向。面对考题,考生怎样快速写出使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佳作呢?2002年中考满分作文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话题作文是中考命题改革的重要成果。从2000年它首次步入中考试题以来,在社会和考生的一致赞扬声中,它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至今已牢牢占据中考作文试题中的主导地位,甚至有人惊呼中考已到“话题作文时代”。但是,广大中考命题者并没有停止改革和探索的步伐,而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2002年的中考话题作文试题来看,他们一方面在发挥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等优势,为考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另一方面为使作文考查更符合选拔人才的要求,又多了许多理性思考。反映在命题上,就是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从中可以窥见2003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新动向。现略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中考河南省卷作文题之一——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有考生的选材是爸爸给“我”讲故事;2022年中考北京市卷作文题之一——以“那个星期天”为题作文,有考生的选材是给过生日的爸爸煎鸡蛋;2022年中考上海市卷作文题——以“这不过是个开场”为题写一篇文章,有考生直接写“中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开场”……以上作文的选材并无多少新鲜、独特之处,说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似乎也不为过,但这些考生独具慧眼,将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写进作文,且都得了高分。  相似文献   

4.
半命题作文指作文已给出题目,但所给题目并不完整,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进行作文。因此,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主性;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能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广阔空间。半命题作文的这一优势,使它在历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占相当比例。2001年,河南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深深受到了”,江苏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发现”,广东省广州市的中考作文题是“让我最的一件事”,福建省厦门市的中考作文题是“,我想对你说”。2002年,广东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关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中考作文题…  相似文献   

5.
从2002年的中考话题作文试题来看,一方面,命题者在继续发挥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等优势,为考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另一方面,为使作文考查更符合选拔人才的要求,又多了许多理性的思考。反映在命题上,就是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从中可以窥见2003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新动向。一是内容上更强调面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联想和想象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但只作用于考生想象世界的话题,容易使一些学生步入胡编乱造的误区,从而淡化作文中的自我色彩和真情实感的表达。像2001年出现得比较多的以“《西游记》”(福…  相似文献   

6.
从2004年中考作文命题看,中考命题者一方面继续发挥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等优势,为考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空间;另一方面为使作文考查更符合选拔人才的要求,又多了许多理性思考。反映在命题上,出现了新的趋势,从中可窥见中考话题作文命题的新动向。一、内容导向:鼓励面向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构成了考生的生活环境。中考作文命题的内容,也离不开这些生活。紧扣变革时代,联系火热的生活,使学生有材料可选,有话可说,写作能力的考查才能落到实处,考生的创造性与能力才能得以发…  相似文献   

7.
山东济南市中考,三年来一直是标题作文。2011年标题为“阳光灿烂的日子”,2012年标题是“咀嚼生活的真味”,2013年标题是“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知道了三年来的作文命题形式,那么对2014年中考的备战,应该以什么作为我们的作文备考重点,也就心中有数了。就内容而言,可以说,2011—2013年济南中考作文题,都是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心灵的成长。2014年,这个方向当不会有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翻看近些年的中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个题目后面都有这样的要求“:文体不限”“、文体自选”,这些都表明中考作文在文体的选择上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开放了,这无疑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自由而有创意地表达。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武汉市中考语文命题者坚持与时俱进,高扬“既要有利于选拔人才,更要正确引导语文教学”的理念,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他们在全国率先废止选择题形式,率先在作文试题中启用话题作文形式,率先推出不出示课文原文的“课文考查题”(2002年叫作“课文解读考查题”),率先推出作文修改考查题,首次允许考生带字典进考场,等等。有人称,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措施,也为今后开拓命题思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因此,认真分析一下2002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对把握今后中考语文命题改革的走势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考的钟声很快就要敲响。聚焦2005年全国50多个省市区中考作文试题,笔者对2006年中考作文命题走向做出了几点预测,供借鉴参考。一、命题形式(一)话题作文阵营继续壮大,稳坐“霸主”地位一是因为话题作文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想象的翅膀,让考生敞开心扉,唱出心灵之歌。因此,话题作文是与考生心灵最为贴近的作文命题形式。二是因为它体现了中考作文强调的“人人有话可说”的基准点,不给考生审题设置障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张扬个性,有利于智力发展和综合语文能力的…  相似文献   

11.
纵观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不难发现,今年的作文题开放度更大,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试题也是“百花齐放”,有命题、半命题作文,有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作文。其中,多选样式成为今年中考作文题的“宠儿”,成为今年中考作文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看:山东青岛市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1)一次不平常的经历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争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校名和人名。(2)以“珍爱”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校名和…  相似文献   

12.
中考时,考生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2001年的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一、以知出新。文章的内容如能超越一般学生的认知领域,显示出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那就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湖南益阳市2001年中考要求以《关心》为题作文,当不少考生都把目光  相似文献   

13.
从1998年以来,江西省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1998年与2000年均注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1999年,根据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2001年标明“文体不限”。中考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文体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但是,有的考生在写作“文体不限”的作文时却反而无所适从。就拿2001年我省中考作文来说,要求考生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确实有点不伦不类:前面看起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天津市中考作文是以“心事”为话题的作文。命题者特别关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题目中的提示语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由于话题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考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有利于他们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一1.题材新颖,凸显个性我们为考生活跃的思维而喝彩,在阅卷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少题材新颖的文章。散文《2008!我的心事》,考生以即将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为抒情线索,讲述了“我”对2008年奥运圣火的企盼,文章充满了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小说《你那扇心灵之窗》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讲述了一个有着“美妙的歌…  相似文献   

15.
综观近些年的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不难发现,话题作文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话题作文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广大考生可以想像生活,叙写生活。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因此,它仍将成为今年中考作文的主流形式。如何才能在考场上雕得“话题”出华章呢?下面就以“往事”为例,谈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一天天长大的你,回首走过的路,沉淀在记忆深处的是那些往事:妈妈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微笑;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学习上的一个感悟;天边的一片云彩,黎明的一道曙光……回忆往事,会为生命感动,让生活精彩。请以“往事”为话题,…  相似文献   

16.
中考作文考试中,为了能充分发挥考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考察考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允许考生在忠于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编写故事。如2005年杭州市中考作文,就要求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其写作要求中,除了有“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受”外,明  相似文献   

17.
鲁岚 《江西教育》2003,(17):28-28
笔者认为,作文文题设计要突出“人文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文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近年来各省市中考作文题或是竞赛作文题进行一番审视,定会发现,多数文题都能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现行教学大纲让学生在作文时写“真话”的要求。如大连市2001年中考作文题《其实,我真的很棒》就十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说来话长”。同样,上海市2002年中考作文题《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厦门市2001年中考《,我想对你说》的文题,由于主语空缺,考生可根据实际选填自己十分熟悉而迫切希望诉说的对象,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今年的中考作文题为“充满活力的岁月”。命题者为让考生准确理解题意,特地设计了一段提示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种“提示语+命题”的考场作文在上海市的中考中是首次出现。试题的提示语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入了作文试题,表述方式使考生感到陌生。面对试题,一些考生一时之间会感到无从下手。如果考生能够仔细咀嚼提示语的第一个句子,…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天津市中考作文是以“书”为话题的话题作文,这是20多年来天津市语文中考第一次涉及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简洁明了,贴近学生的生活,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潜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也明显地感到惊喜大于遗憾。一、开放性的话题,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开放性的话题给考生带来了充分的写作自由,砸碎了束缚写作的桎梏,使考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考场作文因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气象。在阅卷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各种文体充溢卷中,让人爱不释手。说明文《2100年的新型图书使用说明》以产品说明书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一、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展望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 ,我们不难发现 ,有以下几种趋势 :1 命题更贴近生活 作文考查 ,要求以正确的思想为核心 ,以社会生活为内容 ,是显而易见的。而中考作文命题 ,尤其要体现“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一原则 ,因为从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考虑 ,“小语文”变成“大语文”、“第一课堂”变成“第二课堂”是基本趋势 ,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再者 ,初中考生大都涉世未深 ,见识不广 ,生活范围相对狭窄 ,对那些缺乏认识、感受的大题目自然无从下笔 ,即使写了也是凭空编造 ,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