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叙文中的文艺性课文在描述中,为了突出文章中心和抒发思想感情,有时写“实”,有时写“虚”——由“实”引起的联想,虚虚实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小音乐家杨科》、《月光曲》、《小木船》等课。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课文,可以运用“辨析法”,即辨别事物和联想的一种学习方法。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敏锐的语感,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感染学生,陶冶情操,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 在指导阅读时,引导学生分辨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从而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2.
背诵是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积累语言、丰富知识、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背诵要讲究方法,除了必要的“练”以外,还需巧妙的“训”。一、理清层次背诵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往往有较强的逻辑性。指导学生背诵,教师可先让他们理清层次,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层次分明,写夏...  相似文献   

3.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增强艺术感染力,除了要打好能写平常事、固然物的写“实”功底外,还必须练就擅长写“虚”的功力。在作文教学中,我按照学生“感知——理解——应用”的学习规律,通过悟象、补空、续篇这样三个步骤,培养了学生初始的悟虚、补虚和写虚能力。一、悟象在文学作品中,感悟“弦外之音”、“象外之象”的过程,即悟象。旨在培养学生的悟虚能力。《深山藏古寺》之所以被画师称道,是因为它  相似文献   

4.
我真怕背书     
“今天的作业是将《鸬鹚》背诵一遍。”听了黄老师布 置的作业,我乐了,这项作业,我准能完成。 说实话,在参加博览杯比赛复习期间,我就知道了作家郑振铎,所以对他写的《鸬鹚》特别有兴趣。文章写得精彩,黄老师的分析更精彩,单就第一段,黄老师就从时间烘托、条件点明、心情渲染、状态描绘等方面分析了“静”字,还带我们边读边体会了好几  相似文献   

5.
“虚实”,泛指思想、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辩证法。如宋代范希文《对床夜话》“: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这里说的是情思与具体事物的关系,实际上指的是构思。另外“,虚实”还用来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写作时,正面地、直接地写是实写,侧面地、烘托性地写是虚写。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勤学苦练,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课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的目的任务。可见背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那么背诵  相似文献   

7.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者将写景、咏史、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壮豪放,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教这一课,我采取诵读、品读、赏读“三读法”,教得十分大气.诵读,从扫清字词障碍到有感情地朗读乃至背诵,抑扬顿挫,气吞万里.品读,从解释重点字词到解说句子,尤其是上下阕连贯解读,字里行间,气势磅礴.赏读,从上阕“绘赤壁之景”到下阕“抒怀古之情”,评析其概括与特写结合,概貌与细节结合,虚写与实写结合的写作特点,条分缕析,气壮山河.  相似文献   

8.
一、语文界的怪现象自建国以来,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来,背诵就被严重忽视了!学生背诵的太少了!谁要强调背诵,那就是“死记硬背”!甚至是扼制学生天性!进而出现了教师不敢抓背诵,学生也不愿背诵,学术报刊很少见专家们撰文研究、倡导背诵,中、高考基本采取回避态度。更不可想像的是,就连《中学语文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法》根本就没有研究“背诵”的专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1、掌握诗词曲的一般知识,提高阅读欣赏诗词曲的能力.2、熟读六首诗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并要求能背诵《陌上桑》、《观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问题讨论(一)人们常说,刻画人物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要注意突出人物的“眼睛”,可是,《陌上桑》这首诗对于罗敷这个人,只讲她的打扮,连桑叶箩筐也写了上去,却没有写她的鼻子、眼睛等等,为什么这样写?  相似文献   

10.
杨盛峰 《语文天地》2011,(12):45-45
纽渎《屈原列传》一文,发现它正面写屈原的文字并不多,倒是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来写楚国的历史和与屈原有关的一些人,正如李景星在《四史评议》中所说的,《屈原列传》“通篇多用虚笔”。究其虚笔写屈原之处,共有六个方面,试分述之。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第十册《望月》一课的教学中,做了较为成功的尝试。《望月》是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  相似文献   

12.
《一碗阳春面》以“一碗阳春面”为线索,将人物、情节、环境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写实;“一碗阳春面”与“春”密切相关,在大年夜吃“阳春面”,寄托了吃面的母子三人对新春、对未来的憧憬,孕含着团结、不屈、向上、奋争等美好的含义,这是写虚。像这种具有写这和写虚双重含义  相似文献   

13.
清人陆以湉在《冷庐杂识》中论及夸张修辞时,曾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史记·蔺相如传》写蔺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一是《晋书·王逊传》写王逊“怒发冲冠,冠为之裂”。陆认为前者是“描摹传神之笔,事虽虚而不觉其虚,弥觉其妙”,后者“则近于拙矣”。相同的夸张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4.
(三)虚中寓实,为人物形象显影氛围是一种虚的东西,但它虚中寓实,表现“实”的某些特质。一些作品常常化实为虚,通过渲染氛围来表现人物。乡土作家汪曾祺在谈创作体验时说过:“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是一点气氛。但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汪曾祺小说选·序》)“气氛即人物”确为至言,简洁地说出了氛围表现人物的作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没有直接去写如何  相似文献   

15.
宋人范晞文《对床夜话》卷二引文:“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这里的“虚”是指思想感情,“实”是指景物形象。如果只在诗中写“虚”,干巴巴地抒情,当然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堆砌景物,定然缺乏生气。因此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是一种将某种心情加以物化来表达的手法。所谓将心情物化,就是将无形的抽象的心理状态,用有形的景物状态去加以表现。  相似文献   

16.
霍军,男,1962年生,甘肃省酒泉中学教师、甘肃省特级教师、甘肃省学科带头人、酒泉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甘肃省首届“陇原名师”,《酒泉日报》专栏“老霍谈作文”、“老霍时评”撰稿人,《语文周报》《未来作家》编缉。著有语文教育专著《自我的故事》《写就是会写》;文艺评论《论剑--金庸武侠小说的武功意象》《怎样介入》;散文集《为什么需要感恩》《淡墨》;杂文集《鲁迅的“我”》;与辛安亭等合作编写《三国志选译》《青少年古诗文背诵手册》;主编《历代咏酒泉诗歌赏析》《酒泉美文》校本教材,参与编撰《酒泉市志》《酒泉通史》等。  相似文献   

17.
含蓄,指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含蓄的语句,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重要的是洞察它的深层含义。解释含蓄语句,首先要弄清楚它的表现手法。笔者以为语句的“含蓄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虚写实。所谓“虚”即虚写,指采取烘托、暗示等手法对表现对象所作的侧面、间接的表现,使之取得以少胜多、含蓄凝练的艺术效果。例如《红楼梦》中黛玉临终前对宝玉的感情是极为复杂的,有爱、有恨、有迷惑、有失望,如果一一写出,花再大气力也难以写好。作者采用虚写手法,只让她从心底呼喊:“宝玉!宝玉!你好——”好什么呢?让读者自己…  相似文献   

18.
<正>《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一直被中学语文课本选用。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特别是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虚处实写,实处虚写,无论是词句、结构,还是内容思想,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每一次教学此文都被文章中所蕴含的美所打动,为文章安排的独具匠心所折服。因而在教学中,我常常抓住一个"美"字,让学生理解词句,掌握内容,分析结构,把握人物,总结主题,指导背诵,往往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南京有些学校组织小学生走进孔庙拜孔子,背诵《三字经》、《弟子归》,一进校门就收“大红包”。有的学校还规定,这学期开始,全校小学生每天将利用早读时间及中午四五十分钟来背诵《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等经典。(2月13日扬子晚报)进孔庙、拜孔子、读经书,老祖宗玩了两千多年的老谱,今天翻出来新袭,这与其说是复古,不如说更像沉渣泛起。尤为匪夷所思的是,南京有的小学对在开学第一天玩一把“回归传统”还不过瘾,居然还要从这学期开始,让全校小学生每天读经不止。校长称,背诵经典就是练好“文化童子功”,练好了一…  相似文献   

20.
名人的背功     
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背《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背诵如流。刚进中学,老师不信他的作文《读〈曹刿论战〉》是他自己写的,顺口举出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谢冰莹四岁识字,两个月后居然背出了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全部女弟子的诗。洪业少年时,就能背诵一千四百多首杜甫诗和三十余篇杜甫文,致使后来在美国写《杜甫传》巨著,全凭记忆所储存,不用再去查找杜甫诗文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