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兰霞 《家庭教育》2004,(6A):30-3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提出了亟待完成的新任务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齐抓共管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吴铭 《家教指南》2004,(5):30-31,34
云南大学生化学院学生马加爵,在短短的3天时间内,竟用铁锤残暴地杀害自己的4名同窗学友后畏罪潜逃。3月15日晚,公安部A级通缉令查缉的重大犯罪嫌疑人亡命28天后,终于在海南省三亚市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这名曾是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学心目中本分乖巧的好同学、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的天之骄子,为何成为校园杀人的魔鬼,全国A级通缉的凶犯呢?马加爵的犯罪归因马加爵在家乡村民的眼中,是勤劳善良的孩子。2000年,他以697分的骄人成绩考入云南大学,顿时成了村里的骄傲,也成了村里人教育孩子的榜样,更是马家儿孙中被认为是最有出息的人。但在他成…  相似文献   

3.
4.
全国A级通缉令抓捕的逃犯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后,人们仿佛一块大石落地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据报道他在被抓后坦白承认是“因为打牌被视作弊而与同学吵架,之后感到很绝望、很累,于是就杀人了。”在一般人看来,吵架只是一件小事,却没想到马加爵会滋生报复念头酿成肢解四个同学的残酷结果,真是匪夷所思。因果比较不由得不让人冷汗直冒,产生质疑:现在的人怎么啦?现在的大学生怎么啦?其实,我想吵架只是马加爵精神崩溃杀人的一个导火索而已。他明显存在性格缺陷,内向孤僻自卑,思考问题方式单一,加之就业压力、家境贫寒、来自农村以及朋友误解 …  相似文献   

5.
刘超 《家教指南》2004,(7):47-49
近来,马加爵案件使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状况,有关部门日前做了调查统计,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因心理健康而引发的问题更明显,也更受人们关注。其实,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与环境有关的各种因素,可能对他们日后的心理发育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自卑、敏感、多疑、报复心强等心理,已经成为孩子的普遍问题。而事实上,很少有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意到这些问题。究竟什么样的环境更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作为孩子,如何适应环境进行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6.
马加爵事件已经一锤定音,但是在人们心中,仍然笼罩着种种困惑和疑虑,挥之不去,令人窒息。归结起来,还是那个最关键的问题:马加爵究竟为什么会杀人?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它生存于人的善念,毁于恶念。人,应当具有宽容之心。  相似文献   

8.
马加爵事件已经一锤定音,但是在人们心中,仍然笼罩着种种困惑和疑虑,挥之不去,令人窒息。归结起来,还是那个最关键的问题:马加爵究竟为什么会杀人?在各种猜测、品评乃至媒体的炒作逐渐尘埃落定,在事件本身正在慢慢淡出关注的焦点和视野的时候,我们之所以仍然要继续追究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为了简单地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甚至也不仅仅是为了弄清事实本身,而是要通过探究和思考,追问出一些更重要更本质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然没有也不可能随着马加爵事件的结束而结束。生活仍在继续,问题也在延续,所以我们还不能忘记。在这里,我们试图从马加…  相似文献   

9.
宋彬  齐彦 《青年教师》2004,(8):28-29
涉嫌杀害4名同学的公安部A级通缉犯马加爵被绳之以法后,各大媒体争先报道,对此,师生都很关注,作为心理老师的我也想了很多。“马加爵事件”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有震惊、惋惜、痛心,更应当有反思和引起教育的关注。马加爵的犯罪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主要是心理问题、人格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马家爵案件谈了几点给学校德育的启示:正确评价学生;因材施教;德育工作要走进学生心里;德育必须走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1.
12.
马加爵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校园凶杀案已经尘埃落定。但这个案件的发生无疑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留下无尽的思考。文章试图通过对马加爵事件的心理分析,找出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建设上的一些缺陷,并提出改进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参考性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追溯马加爵的成长脉络,我们会发现,那些在我们的教育中断裂和缺失的东西,斑斑驳驳地映射到他的成长历程上,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他的命运,最终使其生命之船“触礁”!  相似文献   

14.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终告结束。马加爵被执行死刑。一个年仅23岁的生命在即将迈出校门走向社会该为家庭为社会尽力尽责的时候,却因为不足道的事伤害了四个家庭,成了罪人,走向了刑场。在马加爵短暂的生命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学校读书,家庭影响对他固然重要,可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学校、老师、同学、社会。如果能够给他多点关爱;如果周围的人与他多些沟通,多些交流,他会怎样呢?本刊这期全文转载了《中国青年报》记者崔丽对马加爵的刑前采访,马加爵在生命即将结束之际对人生的忏悔醒悟不能不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崔丽 《教书育人》2004,(7):30-33
想得最多的是以前生活的美好和自由 6月15日下午,距离马加爵被执行死刑不足48小时,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看守所中,本报记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6.
17.
洛日 《师道》2006,(4):32-33
因为看到一篇有关拥抱的文章,我给学生出了“回家拥抱父母”的作业,不是强制性的,希望他们都能做。第二天的班会课上,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有的高兴有的羞涩,有的故作不在乎却掩饰不住神情里的喜悦。听了他们的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错,孩子都这么大了!然而,孩子们也才这么大!  相似文献   

18.
正确处理“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生个体成长需要怎样的教育”和“教育应当有何作为”三重关系,已成为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战略所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惟有明确教育内在要求,进一步拓展教育评价系统,方能彰显教育自身之独立人格,实现学生个体科学发展。文章通过对马加爵案之剖析,对大学教育诸盲点和脆弱心理生成之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马加爵向朝夕相处的4位同学举起了手中冷冰冰的铁锤,锤碎了4位同龄大学生鲜活的生命,锤出了人们心中对于道德的呼唤。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马加爵事件也引起了我很多思考,在这里,我想就教师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就教于各位专家与同行。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大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自杀、退学、出走等现象时有发生。要想真正减少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悲剧,除了应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更要重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时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这是对马加爵杀人一案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