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吏为民役”思想是由唐朝著名思想家柳宗元提出的。郑观应用君主与民众应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诠释“吏为民役”。谭嗣同用民本君末的道理阐述“吏为民役”。柳宗元的勤政思想得到李化南、陈宏谋、黄宗羲及谭嗣同等人的丰富与发展。国家官吏要做民众公仆,要勤政;只有勤政,才能巩固国家政权。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得到继承与发扬。勤政的彻底性和为人民服务内容的丰富性既体现了党的宗旨对“吏为民役”思想的超越与升华,也是共产党员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朱熹理学对当官“为民“思想的阐发,丰富了儒学“民本“、“为政以德“、“官为民役“的内涵,一朱熹的“为民“思想和为官实践,闪现出朱熹理学的人民性光辉,是朱子思想精华之一,它对徽州出为仕宦者的影响,造就了一大批当官为民的理学名臣,成为徽州文化的又一个亮点.朱熹“为民“思想至今仍有借鉴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吏役指衙门中以书吏和衙役为主的“非正式结构”。吏役制度是相对于官制而言。学者有时亦称吏制、吏胥制度或胥吏制度。在清代.吏和役关系非同寻常,某种程度上吏就是役:如果把吏和役区别开来。吏在身份上稍优越于役.但二者尤其在地方衙门中有着十分亲密的合作,同为“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者”。  相似文献   

4.
清末徽州的民间诉讼中,吏役因讼索费的现象十分普遍。《陶甓公牍》记载的几个典型案例反映出吏役在需索讼费时呈现出上下勾结、内外串联,鱼肉良懦、贪得无厌,巧立名目、层层克扣,煽动挑唆、狡诈异常的行为特点。而这种行为对案件的审判进程、民众对诉讼的态度、地方官处理民间诉讼的方式以及吏役群体的自身形象产生了巨大影响。吏役需索讼费现象在清末的延续、加重和顽固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是各种社会因素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长随(家人)是清代地方就业渠道多元化和地方行政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清代州县“非正式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长随在衙门中地位不高,亦公亦私,不同于吏役,作用上则弥补了地位较高的幕友、吏役之所不能。长随种类繁多,各有职掌,对清代州县行政意义重大,而在负面影响上亦较幕友、吏役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长随也在幕友、官长和吏役之间起到了平衡作用,这种平衡是地方衙门稳定运行的基础,一定意义上体现出清代州县结构实用性、稳定性与合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抓住办学为民这个本质问题. 一、为什么要坚持办学为民 为什么要抓住办学为民这个本质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搞清两个关系,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为民的关系,二是执政为民与办学为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7,(6):96-99
"天人不相预"的唯物论、重"势"的进步历史观、"官为民役,民可黜官"的民本思想、儒家的法治精神等是柳宗元法治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柳宗元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德礼刑政"的统一观、"赏罚必当"的判案观、"赏罚务速"的执法观、"贤者居上"的保障观等方面,其法治思想在当今司法实践中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廉为政本"、"吏为廉先"、"廉政为民"为主要内涵的儒家廉政思想,汇集、诠释着儒家学者们以礼治国的感悟和政治智慧。当前大力推行反腐倡廉建设,剖析思想和理论,儒家廉政思想为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借鉴儒家"道德教化"理念,从树立"廉政"理念、进行"立志"教育、重视"知耻"教育三方面着手,强化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有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秦朝与元朝,尽管相隔年代久远,却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比如说对于武力的崇尚与迷信,对于儒家所代表的文治的轻鄙。这两个朝代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于吏员制度的重视。元朝在中国官僚制度史上首先实行了由吏入官的"吏员出职"制度,秦朝则倡导"以吏为师",元人许廉更是认为吏员出职制度是对"周汉之制"的继承,而秦制正是上承周制,下启汉制。本文试从比较秦朝与元朝吏制的异同点入手,分析这两个朝代重视吏制的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法律所确立的混合型行政强制执行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立法者所期待的积极作用,但其在实施和运行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理论和现实出发,结合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属性、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和我国行政法发展的传统与政治哲学理念阐述了行政强制执行权应当交还给行政机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长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但目前又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我国农村稳定而临挑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上的缺失,管理中认识和方法上的缺失,管理中素质上的缺失以及乡村社区治安中存在着盲点,因此,治理和维护农村稳定,必须从弥补乡村社区管理中的缺失入手,完善乡村社区管理。  相似文献   

13.
浅析行政审判中的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是行政诉讼特有的制度设置,这是因为中国行政诉讼法强调“公权不可处分“.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不正常撤诉现象表明这一制度存在着弊端.调解制度应在行政诉讼中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出现了加强行政哲学研究的趋势。行政哲学已经成为行政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领域,并产生了为数不少颇具价值的理论成果。然而,行政哲学在我国的研究历程毕竟还相当短,理论研究的诸多方面尚未取得普遍共识。本文对国内关于行政哲学研究对象的观点进行了集中梳理,在对这些观点的认识的基础上,从马克思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角度重新界定了行政哲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清初以来,察哈尔地区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而受到清政府的特别重视。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历届政府都十分注重对察哈尔地区加强控制,具体措施即是开垦一设治模式的推广和行政机构的逐步近代化。  相似文献   

16.
行政救济制度是现代国家法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由于行政救济不力,行政救济效率低下,造成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不断。有效发挥行政救济功能,能够补助当事人的利益损失,提高行政效率,同时也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州市公安局公示小偷照片侵犯相对人的人身权利的行为,说明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事实行为收到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存在对相对人私权利的侵犯,这必然涉及到公权利运用不当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在运用权利时要考虑到相对人权利的保障,要兼顾人权。  相似文献   

18.
国家的形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于是,因国家权力中心的差异而有了“立法国”、“司法国”和“行政国”的划分。而“行政国”则凭借行政权固有的优势,正不断扩大着自己的统治疆域。日益扩张的行政权改变了传统法治的结构.引发了人们对法治危机的思考,以重建对法治的信任。  相似文献   

19.
行政忠诚是行政伦理的一个基本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行政个体的忠诚,行政组织和个体才得到正常运转。行政忠诚具有鲜明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同时也伴随着如忠诚的有限性、道德的风险、服从的盲目性和权利滥用等问题的出现。要解决这些问题,行政个体和组织就要严格遵守法律、行政规律规则,同时加强对行政人员美德的培养,建立"忠诚"的保障制度,以辅助形成行政忠诚的外在实现条件,在此基础上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回避制度在启动主体、适用对象、回避理由等方面的规定都存有缺陷,亟待给予深度梳理,以有利于我国现代行政程序的构建,本文就现代行政回避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