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者之间的交易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治理机制。生产者之间需要一些组织形式进行联合,即使同一产品的生产者,它们之间也需要以某种组织形式联合,不同的组织形式适应不同类型的联合。区别联合类型特征的维度包括测度产出的成本、监督生产的成本以及生产者之间的产出相关性。不同的组织形式的组织成本也是不同的,生产者的联合之所以采用某种组织形式联合,是因为该组织形式的成本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2.
<正> 重视非正式组织在提高职工素质上的影响,帮助职工自学成才。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一切没有正规的组织章程、组织机构的各种小群体的总称,其中包括类似正式组织(即具有正式组织外形)的各种团体和不具有组织形态的各种小群体。“非正式组织”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存在于企业中,也存在于社会其他领域。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因志趣爱好、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较一致,逐渐形成一个个生活小圈子: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亲友之间等,还时有诸如“兴趣小组”“××诗社”之类出现。非正式组织有一定的内聚力,对职工各方面的影响很大,甚至超过某些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鱼龙混杂,积极的、消极的皆有。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学校生活与真实的校外生活之间的连续性与交互作用是生活德育需要探讨的问题。学生所置身的不同生活空间之间的价值规范差异乃至冲突是当代社会价值多元的表现。生活德育因不同生活空间之间的支配关系而具有批判性。学校生活空间因具有公共性和共享生活空间特征而在学生的生活德育中起一种协调作用。对学生所置身的不同生活空间,学校应该持一种"批判的理解"的立场。这一立场要求不同生活空间之间的对话,促进学生对自己置身的各个不同生活空间的批判和理解,在拓展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4.
社会规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彼此的约定。社会规则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社会要想有组织、有秩序并能健康地协调和发展就应该有完备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风俗习惯、道德法律和价值标准等社会规则。而遵守社会规则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儿童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儿童的社会规则意识也影响到整个社会规则的建立和遵守,同时,儿童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是儿童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5.
由于社会充满各种矛盾,因此,冲突也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既包括人们内心的冲突,也包括人际冲突,还包括群体之间的矛盾,甚至包括不同民族和阶级之间的种种斗争形式.在一般情况下,冲突会给人造成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在组织中如果冲突长期发生,势必会严重影响组织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设法控制和驾驭冲突,使之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完成是每个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在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20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量表,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与时间管理倾向(r=0.50,P<0.01)、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r=0.58,P<0.01)呈显著的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β=0.635,P<0.001)和间接效应(β=0.161,P<0.001)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结论: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量表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样本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在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时间管理倾向一方面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个人—组织平衡影响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教廷势力强大,教会生活占据宗教和世俗生活的主导。其中,经济收入多是教会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教会整体的收入来源来看,教会有多种收入的渠道,较为固定和常见的就有20多种,根据来源的不同的渠道,可以分为宗教收入和世俗收入两部分。宗教收入是指教廷作为一个宗教团体从其下属各级组织和信徒中取得的收入;世俗收入是指教会与世俗封建主勾结,或者教徒直接担任世俗职务、教会取得世俗权利所获得的收入。宗教收入反映的是教廷与内部上下级组织及教民之间的经济关系,世俗收入则反映了教廷与直属的宗教团体以及与世俗封臣之间的关系。在…  相似文献   

8.
班级授课制是中小学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组织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传统的班级组织存在着应然与实然的矛盾。维系良好师生关系赖以生存的师德早已不堪重负。学生之间为了在班级组织中获得优势地位,围绕着权利争夺的童年生活已失去其应有意义。以尊严为纽带是建立和谐班级组织的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条件、文化氛围和环境的影响,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生活经验,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分析了教学中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论述了如何组织恰当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适宜的练习作业和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运营成本较高、作业模式不同、风险管理体系不同、人力资源体系不同、激励约束机制不同等因素,中小企业贷款比较适合采用专营的组织结构.设立这种专营组织的关键是要,科学设定组织内部个团队的岗位职责以及总支行专营机构之间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学业情绪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检验乐观在学业情绪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采用学业情绪问卷、乐观问卷与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三所高中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积极学业情绪正向预测学校生活满意度,消极学业情绪则负向预测;乐观可调节消极学业情绪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但是乐观对高、低唤醒学业情绪的调节作用大小不同;乐观不可以调节积极学业情绪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论:乐观是消极学业情绪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调节器。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学术组织是大学学术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一个聚合了不同学科的生态环境。在这一生态环境中,不同学科之间会对学术资源进行争夺,并发生权力冲突与文化冲突。要减少或消解学科之间的冲突,使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达到生态和谐,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求同存异,形成统一的内生性的组织目标;多元参与,建立组织内部的利益分享机制;协同治理,建立组织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开放边界,建立学科之间的文化交融机制。  相似文献   

13.
Gap Year:间隔年,指用一段较长的时间(通常是一年)去旅行或是从事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最常见的间隔年是在大学毕业与工作之间,毕业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自己,发掘自己。"间隔年"起源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嬉皮士浪潮,近年来,在国内亦逐渐流行。  相似文献   

14.
每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总是要打交道,总要结成这样那样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有着区别于他人的情感、需要、兴趣、经历等等。因此,在一个社会组织内部,除了组织自身所具有的正式关系外,人们在工作、生活、学习等一系列活动的交往中,会结成一种区别于正式组织关系的关系,即非正式关系,它是人与人之间在较为一致的需要、兴趣、利益、经历等基础上自发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寻求事物之间的差异以认识事物的本质,是人们区分事物时常用的方式之一。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2《政治生活》与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由于编写人员的不同、教材取材的差异、论述侧重点的差别,出现了相同内容同一观点表述不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公共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为公共组织提供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公共组织结构的优劣影响着公共组织的文化、制度及其绩效。组织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并逐渐呈现出扁平化、柔性化、虚拟化、边界动态化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建设学习型班级的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学习型社会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从“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出发 ,把中国建成学习型社会 ,就是把中国建成一个最大的学习型组织。在现代社会里 ,人们都生活在一种具体的组织中 ,每一种组织都有不同的特征。因而 ,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和任务也是不同的。中国这一最大学习型组织的建成 ,是以各具特点的学习型组织的建成为前提的。学校的班级本来就是以开展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组织 ,把班级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对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一学校是人们学习生活的地方 ,班级是学生开展学习生活的场所 ,难道班级不是一种自…  相似文献   

18.
对部分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的高校教师群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职称、学历、单位性质的高校教师群体之间存在差异;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承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组织的形成及其特点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正式组织,在管理学理论中,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总是相伴而生、相对而言的.反映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学生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联系会加深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形成某种共识,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田知心 《山东教育》2008,(10):28-28
《鹿和狼的故事》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