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1世纪的社会需要具有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人才,这种需要从未像现在这样紧急和迫切。时代在呼唤我们“学会提问”。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对学会提问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学会提问是教学目的还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小学生不可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训练小学生提问是不是浪费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虚假的’还是‘真实的’?怎样有效的培养学生提出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此类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媒体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带动下,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模式很是火。很多地方都在进行该教改模式的大讨论,其中褒贬不一,有的称“想发言就发言、想提问就提问,在课堂上就像逛菜市场”,有的称“学生‘反’了,课堂‘散’了,三面全黑板了,升学率却提高了”,有的说“杜郎口中学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绕不开升学率,学生回到传统课堂后,也会感到不适应,但从他们的表现看,课堂发言率、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相似文献   

3.
覃小平 《广西教育》2010,(16):25-27
我县教研室从2009年12月开始进行“小学数学‘以问导学’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在此课题研究中进行了农村小学数学问题设计与课堂提问现状的调查,调查内容分为“教师数学问题设计、教师数学课堂提问、学生数学课堂提问”三个方面。为此课题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从而使教师提高数学问题设计与课堂提问的质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4.
《陕西教育》2007,(1):51-51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有句名言:“要学问,先‘学问’,不‘学问’,非学问。”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好问,是数学教学改革中必须研究的一门学问。为了掌握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学生主动提问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我对我校一至六年级七个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我认为造成学生主动提问较少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5.
思维过程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没有问题,思维就将成 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 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而,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自主独立 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 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在提问的空间里碰撞出创新的火 花。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乐于提问’敢于提问’怀揣“问 号”步入数学殿堂?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学生上网‘喜欢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从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信息素养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玩”中学     
本文就“如何让教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带学生‘玩’,让学生在‘玩’中学”的问题,作了三个方面的探讨:实践中“玩”,增强能力;开放中“玩”,培养思维;计算中“玩”,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8.
片断一:一位姓陈的政治老师决定提问两个男生.但他却不急于提问.而是先有意地吊着学生的“胃口”:“这个问题大重要了,我准备到‘天涯海角’去寻找两位‘帅哥’来回答。”此活一出.全班同学都乐了,瞪大眼睛注视着老师.  相似文献   

9.
钱梦龙先生早就提出“语文老师如果能够把他的学生都培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人’,那么提高学生的素养就不再是一个遥远而蒙咙的目标了”。又说“阅读能力虽不是语文能力的全部,但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坚实基础,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是抓住了语文教育的‘牛鼻子’,语文教育的‘减负’就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十万’”网站活动是“科学创意”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引导中小学生探究学习,培养他们探究创新的能力和习惯。“我们的‘十万’”(www.shiwan.org)网站开设以来,同学们有的提交自己的探索小论文;有的提出自己难以解答的问题;有的尝试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等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该网站在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评比中获得三等奖。  相似文献   

11.
提问能力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创造素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日常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的提问能力极为欠缺,存在着“不敢问”、“不会问”“不想问”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从欣赏孩子的提问、创立问题银行、别开生面的问题展览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以提问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回答“如何破解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这一实际问题,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206名高职学生的深度访谈记录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质性编码,构建了包括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大学生意识形态辨识能力、高职思政课课堂氛围和高职思政课教学制度四个核心范畴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成因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大学生意识形态辨识能力不足、高职思政课课堂氛围压抑、“功能主义”的制度干预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形成原因,基于“需充分重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需充分发挥师生间‘文化反哺’的机制优势”“需充分认识到师生间‘授业关系’与‘观演关系’的转换”研究启示,从完善思政课教学设计、构建主流舆论环境、掌握学生意识形态变化、培养“意见领袖”四个方面提出应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激疑拓展”是我校“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阅读多思教学法的实验步骤之一。这一环节即是教师诱发、点拨和探索课文的重、难点,激起学生疑深、疑透、疑广,拓展学生思路,培养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宜在课文的重、难点或特点之外巧下“金钩”,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认识矛盾,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思考动机,让学生“多思”、“善思”,拓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一、以趣问激疑拓展引奇激趣之问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我在教《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引导学生精读)后提问:“要是小蝌蚪问你:‘小朋友,我要怎样才能找到妈妈,…  相似文献   

14.
钱梦龙先生早就提出:“阅读能力虽不是语文能力的全部,但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坚实基础,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是抓住了语文教育的‘牛鼻子’,语文教育的‘减负’就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王金凤 《英语教师》2023,(17):74-77
阐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提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授之以渔,培训学生的提问技能;设计活动,让学生进行提问实践;课堂“留白”,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巧用评价,强化学生提问行为;引导反思,指导学生就阅读策略提问等策略。认为提问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发展的深化,培养名师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发展战略,受到各级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因而培养名师的策略就直接成为各种行政组织和业务机构所关注、研究的重要问题。本课题据此提出并实践了“行政组织的‘阳光策略’”、“教研机构的‘雨露策略’”、“学术团体的‘空间策略’”和“任职学校的‘沃土策略’”。  相似文献   

17.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培养的四种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但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特别是轻“听知”能力的现象,造成学生不善“听”,“听不出名堂”。而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超过了说、读、写。这一点,引起了语文界的重视,制订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听知能力训练的计划和目标。为了落实这个目标,我们本着“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的思想,结合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记’而‘听’、为‘说’而‘听’、为‘读,而‘听,、为‘述’而‘听’、为‘问’而‘听’”的课堂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理论界对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层次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行‘双证书’制度”等诸多方面形成共识 ,并逐步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对于尽快形成高职教育的特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发现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 ,普遍存在过分强调职业技能 ,忽视人…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尝试霍山县教委教研室刘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近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尝试,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20.
有位实习生在进行二年级归类识字教学时,学生提问:“老师说‘胜’字是形声字,那么这个‘月’旁与‘胜’有什么关系呢?”实习生一时给难住了。他先提问了几个学生,请他们回答,自己则稳定了情绪,思考了一下,然后说:“这个‘胜’字是说古代的人角斗时取得了胜利。角斗时人与人要接触,所以就用‘月’字旁,因为‘月’就是指的‘肉’。”同学们似乎懂了,都点着头。但这答案正确吗? “胜”字作为“胜利”的“胜”,实际上是汉字简化的结果。“胜”原写作“勝”,确实是个形声字,但它的形旁不是“月”,而是“力”;它的声旁不是“生”,而是“朕”。“(?)”的本义是“(?)任”,“凡能举之,能克之,皆曰勝。”要“勝”,当然要用“力”,所以用“力”做形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