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曾经提出“消灭哲学”“终结哲学”的命题来表达他“否定哲学”的思想。正确理解马克思“否定哲学”的真实含义,不但对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章从马克思否定哲学问题的历史背景、理解上的主要分歧点等方面入手,对马克思否定哲学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在谈到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时,常使用“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来加以概括。这种概括实际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本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从来都没有提出过狭隘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命题。在否定之否定过程中,辨证否定次数的多少,并不取决于人们这样那样的主观认定,而是取决于处于实际运动中的事物本身。辨证否定的次数的多少因客观事物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而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怀疑论哲学和怀疑思想的历史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哲学的思维无以解决理性的困惑时便产生怀疑。怀疑论哲学可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具有怀疑论倾向的哲学(如智者学派和《老子》哲学)、极端的怀疑论哲学体系(如希腊罗马怀疑论和庄子怀疑论)和温和的怀疑论(如休谟哲学)。此外,还大量存在着并非是典型的怀疑论但具有怀疑思想的哲学家,这又分为:视怀疑为方法的哲学家(如笛卡尔)、视怀疑为武器的哲学家(如培尔等)和具有批判怀疑精神的哲学家(如培根和梁启超等)。  相似文献   

4.
哲学思维根本不同于实证思维。否定之否定是否具备辩证唯物论品格,无法且不应当用实证思维来分析,只应用哲学思维来探究。在哲学思维的视野内,事物发展无不是由矛盾潜在、经矛盾展开、到矛盾解决所构成的后者否定前者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品格,获得着生物繁衍领域的支持。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作为开放的系统,其动力在于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其肯定阶段毫无神秘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唯物论品格难以否定。  相似文献   

5.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而且还至少具有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所不具有的三项独有功能,即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对“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的科学说明,是对事物发展的重复性和周期性的合理解释,是解开一系列哲学悖论之谜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基本规律之一,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中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这个基本概念,对于掌握和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侧重探讨“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7.
德国哲学家阿多尔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中系统陈述了一种新的辩证法。在这里,他批判了传统哲学孜孜以求的同一性;坚持现实的复杂性、认识的相对性;主张辩证法的根本特性是否定性;认为"否定之否定"不会导致肯定,只是证明第一次否定不彻底。关于主客体关系,他认为两者互相构成,只是客体可以不是主体,而主体总是一种客体。因此以往一切以肯定性和绝对真理为终结的哲学体系都注定要被消解。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80年代是苏联哲学史中最有价值的一个时期,而"新哲学运动"是一场打破教条主义禁锢的思想解放运动。以伊里因科夫为代表的年轻哲学家们创立了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主义、科学认识论等多个哲学学派,在逻辑学和科学方法论、自然科学哲学、唯物辩证法、哲学人学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官方诠释的崭新观点。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苏联哲学,不应因苏联解体和教条主义的破产而否定苏联哲学中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9.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针对特定的“哲学家们”即青年黑格尔派、在特定的意义上讲的.不能把这句话解释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一切哲学家的哲学都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完全不想也不去改变世界,更不能把全部哲学分为“解释世界”的哲学和“改变世界”的哲学两大类.  相似文献   

10.
资本的扩张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由同一性原则所支配的单调的世界,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试图通过建立一种非同一性的哲学来打破这个单调的世界.在《晚期马克思主义》中,詹姆逊充分肯定了阿多诺的这种哲学尝试,指出阿多诺是20世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认为重温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问题是哲学上既古老又常青的永恒话题。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希腊德尔斐神庙前的石碑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铭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家们对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很不统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既克服了以往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人的本质问题)理解的片面性,又揭示了本质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即人是能动与受动相统一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否定句广泛用于人们交际中。因此运用“否定焦点”和“否定转移”等句法学原理,对英汉语否定句在构成、否定焦点以及否定吸引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深一层次的剖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哲学发展两种表现形式:哲学大众化、通俗化和现实化同哲学专业化、抽象化和理论化。这是客观事物的个性与共性在认识论上的反映,有的哲学家着重从事物的个性方面来阐释哲学理论,有的哲学家则从事物的共性方面来论述哲学问题。无论那一种哲学发展表现形式,都只是片面真理,因而形成了西方哲学史上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哲学的主体性是通过21世纪初以来“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讨论而达到自我认知的。中国哲学学科建构由冯友兰等老一辈哲学家初创,标志着中国哲学由“明德”时代进入“哲思”时代。经过一百多年来哲学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已初具规模与形制并不断向普遍性进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慧和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一分为三”是人类认识最普遍的规律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西方哲学充满着“一分为三”的辩证思想。哲学意义上的“一”具有本原意义,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无任何规定性的存在。这与老子“一”相似。“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广泛的包容性和强烈的可变异性。“三”具有“类”的意义。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美德是一种适中”的观点,构成“过度、不足、适中”的“一分为三”模式,相似于我国孔子“过、不及、中庸”模式。“适中”是法律、自然、良心等。黑格尔提出了“正——反——合”即否定之否定的“一分为三”思维模式,并将自己的哲学体系划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这与中国哲学思想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茅盾,青年时代多次发表文章介绍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根据“五四”时期的实际需要,特别强调尼采彻底破坏旧传统的反抗精神。他还十分重视尼采的超人哲学与权力意志说。他对于尼采的理解别有天地,常常是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代表了当时中国研究尼采的最高水平。茅盾以开阔的视野,以“为我所用”的精神借鉴尼采哲学,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外国文化“穷本溯源”、“取精用宏”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意义的问题,历来是哲学家们关注的问题。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语言哲学家。其早期作品“逻辑哲学论”及后期作品“哲学研究”已成为语言哲学的经典之作。他提出的“图像论”,“语言游戏…意义即使用”,等学说对译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和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目的旨在粗略梳理维氏前后期的语言哲学观,以前期理论为铺垫进而重点探讨后期理论对翻译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合法性”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都穿行于语言文化的空间,探究着哲学型的概念。不过,与西方哲学比起来,中国哲学不仅追求在理论上辨析理念,还追求在实践上实现理想。中国哲学比西方哲学多出来的经世致用倾向使得中国哲学与社会现实更牢地绑定,中国哲学家们也更深地涉入现实社会架构,其“士人”的社会身份弱化了其“哲学家”的思想身份,导致中国哲学在思想上的特色越来越弱。在这方面,中国哲人有必要保持其“哲学家”的本色。  相似文献   

19.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马克思对哲学功能的经典概括。高校哲学教学应当从服务于学生学习主体性实践需要、服务于学生作为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需要这三个层面上体现″一切为实践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趋势和迂回曲折的途径,它和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一样都是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