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云南20世纪最杰出的学术大师的方国瑜先生,一生重视史料工作,他视史料为历史研究的基础。《元代云南行省傣族史料编年》是其完成的唯一一部民族编年史料,它推进了傣族史的研究,也体现了大师求真求实、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文章拟从该书的体例、特色、及阅读后的启示等方面对其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一书于2011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推陈出新、内容翔实、辨伪求真、旁征博引、津逮后学等特点,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然而瑕不掩瑜,总体来看,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近代史史料学的上乘佳作。  相似文献   

3.
一,“三”是中国人喜欢用的数词 世界上很多地方把数词“七”称为一个美妙的数,有时也称它为神秘的令人猜疑的数;而“三”和“十三”却被西方人看成不大吉利或很不吉利的数。但在我们中国,特别是我国古代.人们却迥异其趣:对“七”和“十三”可说是无爱无憎;对于“三”,则不但不忌讳,甚至有点偏爱。 这可以从古籍中找到证明。例如,在《十三经》经文中,以“一”至“十”等十个数词为语首或句首的条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可称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载录嵇康史料的集大成的著作,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嵇康家世出身、生平交游、姿貌情性、著述影响等各个方面,而且从总体说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我们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研究嵇康其人提供了根据或佐证。其中关于"竹林七贤"、"嵇、阮"的提法,对嵇康性格复杂性、包容性及与钟会关系的反映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景仰书院是景德镇历史上一所普普通通的书院,自从《江西教育》1983年第9期,在“江西教育掌故”专栏,发表熊寥同志《景仰书院——陶瓷专业教育的雏型》(以下简称《雏型》)以后,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广泛兴趣。几年来,我们为此接待了不少人的热情问询。下面将查获的文献资料和访问资料作一整理,同时就《雏型》史料失真作些评说。一、景仰书院的创办史料景仰书院的创办史料,主要见于乾隆四十八年版和道光十三年版的《浮梁县志》。道光《浮梁县志》,称景仰为景德镇书院。它建于景德镇江家坞,原名净土庵,旧为僧居。乾隆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李肇乃赵郡李氏,然非李华之子,亦非李骘之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列李肇世系讹。李肇贞元任职补阙、参军、著作佐郎,此可补充和修正前人对李肇生平的考证。《唐国史补》所记史料上起开元,下止咸通,非前人所谓上限开元,下限长庆,此实纠学术界千年一误。李肇卒年,史料出现明显抵牾。  相似文献   

7.
肖前、李秀林、汪永祥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是高等院校哲学专业教材建设的一个可喜成果,它将有助于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哲学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这部哲学教材,也向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原理》一书以及一些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请编者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意境》一书把传统的意境理论置于中华民族化大背景之下。对意境生成的化根基和思想渊源作了深层次的考辨,并贴近中国古典艺术实际把意境放在它所滋生的艺术土壤和艺美学意义上予以把握和描述,因而能博采众长又不类前说,得攻玉之石成发新之论,但意境研究的拓新价值更在于实现其理论的现代转换,以获得可言说的现代话语内涵。重构意境范畴,厘定意境蕴涵,拓展意境界面,并与现代阐释学、现象学、接受美学等实现理论精神的融通,是达成意境理论现代转换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阅读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里强调到了一点,那就是阅读的品位。让那些优秀的作品培养一个人的底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灵,进而对一个人的人生旅程起一种导向作用,这才是阅读的本质。然而,遗憾的是,快餐文化和消闲阅  相似文献   

10.
通过着眼于唐代制度中的刑法、职官、休假、考课等制度,对存在于王维生平中因“黄狮子案”之被定性,王维因唐玄宗大赦天下是否可享受“转勋”的晋级待遇,以及唐代的休假制是否可使王维“亦官亦隐”等问题,均进行了翔实具体之考察,不仅纠正了存在于王维生平研究中的有关错误,而且也使王维的生平事迹得以更为清晰之展现。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是否应当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的界定,这在社会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对此,笔者认为公共利益概念虽具有抽象性和不确定性,但完全概括式的界定并不适合于我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应采取修正折中的立法模式对我国公共利益作出相对合理的界定,这是化解现实矛盾的需要,也是实现物权法的定纷止争之基本目的,以达到公共利益和私人权益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2.
近日听了一堂《雨霖铃》的公开课。授课的是某名校的名师,她一扫传统的解读思路,提出了许多“新观点”,诸如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见出“天地浩大,个体渺小”;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见出词人借酒浇“功名之愁”“壮志难酬”;甚至从“寒蝉凄切”中,见出“生命苦短,年华渐老”……这种“新观点”属于个人之见,说说也就罢了,然而在评课时却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肯定,认为这是“多元解读”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谢璞的短篇小说集《美妙的夜空》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抒情性与深刻的社会性,体现了作家在审美创造过程中所渗透的社会责任感与对真善美的孜孜追求. 真善美七十代末登上中国当时的审美最高层。中国新时期文学因此赢得第一个高度发展的黄金时段.任何一种事物存在于它特定的环境,桔过淮而为枳,是也.中国文学的振兴与发展,只有在本民族的土壤上,在真善美的追求中才能实现,栽种在别国或“真空”中,都是不行的. 一些作家抛弃了真善美,而采用西方式的审美;另一些作家则继续沿着以前那条路挺进,谢璞遵循社会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道路,以创造和讴歌真善美为己任.  相似文献   

14.
现代广告的灵魂是创意 ,一个广告引以自豪的也是他的创意  相似文献   

15.
在尚可喜的人生旅途中,叛明归后金一直是一个学界争论的话题,无论是赞成,或是反对,都必然探讨其叛明归后金的原因。本文在综合众多史料的基础上,从明与后金双方政治、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尚可喜叛明归后金的原因,并指出尚可喜一生中的重大建树。  相似文献   

16.
17.
汉阳失守后,黄兴是否提出过放弃武昌的主张,是国内和国外史学工作者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现在,就此问题再谈谈我的看法欢迎同行们指正。(一)武汉保卫战,是辛亥革命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军事家黄兴,是这次战役主帅——革命军战时总司令。他临危受命,身先士卒,勇敢战斗,为保卫武汉,建立了不朽功勋。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战役终于失败了,他不得不于11月27日撤离汉阳,退回武昌。  相似文献   

18.
孔子和《论语》有很多专家研究 ,也有很多专家来评价。我重读《论语》不是评价《论语》 ,也不是评价孔子。我重读《论语》———兼谈我读书 ,是谈我如何读《论语》的 ,读《论语》有什么收获 ,而且通过我读《论语》有何收获 ,得出我该如何读书。为什么叫重读《论语》呢 ?因为4岁到9岁的时候我读过《论语》 ,后来就没有再读 ,直到我当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以后 ,我又仔细读了好几遍 ,感觉大不相同。重读《论语》有以下四个体会 :一、要把握整体我读《论语》时感到 ,《论语》里面关于一个学习者、一个要求进步的学生对待学习、对待思考的关系解决…  相似文献   

19.
学风问题的重要性已日益为全党和全社会所关注.《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江泽民同志也一再指出:“理论学习新高潮能不能扎扎实实地兴起来,理论武装工作能不能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我父亲王任叔(巴人)的未曾发表的遗稿。根据手迹、稿纸和内容,大致可判别该稿写于1959年。同年他还撰写了《我们为什么要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及《关于外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等遗稿。(上述两篇遗稿已分别刊登于《杭州师院学报》1985年第2期及《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此外,我把该篇中的引文与《三千里江山》1959年第3版的原文进行了对照,也完全相符。由于1959年底,父亲即受党内批判,1960年受全国性批判;并被剥夺了写作权力。所以该稿一直没有发表。感谢宁波师范学院支持并主办“巴人学术讨论会”,且出学报专刊予以配合。现将家父遗稿投《专刊》发表,以向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份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