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杰克·伦敦一生奋斗不息、辛勤耕耘,功成名就之后因看破人生而英年早逝。其代表作品《马丁·伊登》中的同名主人公马丁·伊登,无论在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还是在人物命运、社会背景等方面都深深地折射出作者杰克·伦敦的影子,可以说《马丁·伊登》即是杰克·伦敦深沉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2.
杰克.伦敦是美国以描写北极淘金而饮誉文坛的著名小说家,一般的文学史教材都认为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马丁.伊登》。而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海狼》,体现了他的主要哲学思想和创作特点,比《马丁.伊登》更适合做他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揭示了美国20世纪人们狂热追求"美国梦"的失败.小说的主人公马丁·伊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跻身于上流社会,但进入上流社会后,他反而更加痛苦、精神更空虚,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悲惨的一生.这是杰克·伦敦思想的真实写照,他以同样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见,马丁的人生悲剧也是杰克·伦敦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4.
<正> 杰克·伦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一个名叫马丁·伊登的出身下层的水手,因救了银行家摩斯的儿子,到他家里作客,爱上了他的女儿罗丝。为了获得罗丝的爱情,马丁发奋读书,日夜创作,立志成为一个作家。可是,很不幸,稿件总是被退回。马丁生活潦倒,但仍然坚持创作。罗丝对他很不理解,多次劝他放弃写作,找一个周定的职业。马丁因不听其劝告,而终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杰克·伦敦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分析他的写作风格和性格特点、人生观及所创作的小说《马丁·伊登》,从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  相似文献   

6.
7.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最重要的作品,代表着伦敦的最高文学成就。这部带有自传性的优秀长篇再现了作者早年的奋斗史以及最终对人生的幻灭,它还通过主人翁自杀身亡的结局说明了个人主义的致命弱点。但不幸的是伦敦最终走上了与马丁一样的道路:用自己的双手结束自己的生命,让无数的读者扼腕叹息他悲剧的一生。像希腊神话中难以抗拒的命运一样,《马丁·伊登》不仅成为杰克.伦敦对往昔的追忆,竟也不幸成为他未来生活的神秘预言。  相似文献   

8.
韦岚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4):9-11,20
安东尼·吉登斯对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进行了独特的分解与再组织,围绕现代性的挑战与自我认同的重塑寻求对生存困境的化解,以实现"生活政治"的追求做出创造性的回答。在个体已深深陷入现代社会生活的时代,凸显在个体身体上的社会生活意义、体现在个体社会生活中的特殊行为、个体试图勾画的自我反思性生活图景以及对达成包容性的自我实现的追求成为重新诠释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新体认。正是在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再认识中,深化了自我认同所蕴含的为个体"安身立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与美化未来的乌托邦文学相反 ,反面乌托邦文学所描述的未来是把现实社会的黑暗面夸大到最坏程度 ,以讽刺社会现实。奥威尔的《1984年》是反面乌托邦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揭露和批判了个人独裁 ,并警告人们提防其危险性。研究它 ,对于我们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我开放”,又叫做“自我表露”、“自我揭示”等等,指教师公开地暴露自己的某些经历、经验、思想、情感,包括自己曾经有过的负性体验或经历,来与学生分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做出一定水平的自我表露之时,通常会引发另一个人做出相同水平的自我表露。伴随着这样一个过程的进行,双方的个人关系就会变得愈来愈密切。  相似文献   

11.
朱玲玲 《考试周刊》2013,(36):14-14
在封建社会中"弃妇"即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在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女子不计其数。"弃妇"现象无足为怪,产生了大量弃妇诗。从《诗经》到唐诗都有大量的描写弃妇的诗歌。就连唐代著名的"诗圣"杜甫也写了一首弃妇诗——《佳人》。本文主要从内容和手法分析《佳人》中的弃妇形象,通过这一形象从侧面管窥杜甫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
回归自然—评杰克·伦敦的《月亮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亮谷》是杰克·伦敦后期创作的长篇小说,写一对年轻夫妇比利和萨克森厌倦城市生活,寻找月亮谷、回归自然的故事。文章用生态批评的眼光来审视杰克·伦敦的这部作品,看这部小说中伦敦提出了怎样的生态思想,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做出了怎样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作品除了在美国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外,在世界范围内有大量的文学爱好者追捧,但是文学界对他本人却没有太多的关注。杰克·伦敦生活在美国的大变革和大动荡时期,他本人也和那时的美国社会一样,矛盾重重。通过解读杰克·伦敦脍炙人口的自传小说《马丁·伊登》来展示他充满矛盾的生命历程,了解他信仰与现实的矛盾之争。  相似文献   

14.
《马丁·伊登》是美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作品之一,因其前半部取材于作者杰克·伦敦早年的生活经历和后来成名的过程而具有自传性质。作为一部反映美国梦的文学作品,《马丁·伊登》在美国文学及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美国文学史上不少有关美国梦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受过它的影响,现在很多文学家都将这部作品解释为"美国梦"的破灭,然而这样的解释过多地侧重于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却忽略了内在因素,即个人的人格、欲望等对一个人命运的最终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弗洛伊德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相关理论就马丁的一生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白布衫衫》这样的标题、这样的题材,特别容易让人联想到怀旧或是寻根。怀旧者,如今过的不如意,但又不敢彻底和现实决裂,所以便借怀旧来暂时麻醉;寻根者,对现实的彻底否定,希图确立古老的根为新的生命支撑。不论是那种情形,即便文章表面看来气定神闲,都能透现出作者面对当下生活时的躁动与不平静。在这里,一个人的当下生活与过去经历断裂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自我定位的艰难和个人建构的无望到欲望背后的虚假,选择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的作品为代表来做一番比较性释读,试图从中窥究出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及现在文坛中国女性写作的一种面貌,在摧毁了男女爱情诗意的可能性之后,一切的浪漫都成了个人的一种幻想,面对城市现实物质欲望的焦虑和爱情的无力虚妄性,女性如何为确定自己的身份寻求精神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7.
正艺术是人们把握世界、认识世界和了解自我的重要方法,而音乐是诸多艺术门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音乐是反应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而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音乐是人们用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与人文息息相关。一个国度的音乐疆域有多宽有多广,它的文化包容性就有多大;一个民族的音乐种类有多丰富,它的人民就有多富足、多幸福。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世界音乐的人文叙事及其理论基础。这也是《世界音乐人文叙事及其理论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是一部思想意义极其深刻的作品.作者从一个黑人女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和批判了黑人价值观念的失落和种族身份的迷失,揭露了黑人社会和家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对黑人未来的命运走向做出积极的思考.笔者认为托尼·莫里森与黑人男作家不同的是在她的这部作品中很少见到激愤抗议之声,取而代之的是对黑人文化客观而冷静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审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卢新华新作《紫禁女》的文本细读,在分析其感性层面的自我叙事故事基础之上.进而挖掘其理性层面所蕴涵的历史忧患意识。在肯定其梦幻、日记体、意识流等多种表现手法的同时,也中肯地指出其“载道”有余而“文学”不足的缺憾。  相似文献   

20.
方方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一经刊出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题材本身的现实性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作者以冷静凝练的笔触讲述了不断与命运抗争,最终却归于失败的山里娃涂自强的故事,是继《风景》之后,作家方方所呈现的另一道关于命运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