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它们细致地刻画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不自由、不平等的地位的现象,谴责了夫权统治对女性的凌辱,塑造了善良忠贞、刚毅反抗的妇女形象。在艺术表现上,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的相似,但雷同中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德伯家的苔丝》和《骆驼祥子》分别是英国作家哈代和中国作家老舍的作品。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本文运用悲剧理论和美丑原理来看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史记》歌谣谚在艺术和思想上具有多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们为作品设置悲境,塑造人物形象,为作品语言增色;发挥美刺功能及展示汉代社会风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试论《简爱》中伯莎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名著,但多数读者在理解《简爱》的同时对作品中的伯莎形象往往忽视和扭曲。其实,伯莎是世界文学形象画廊里妇女悲剧人物中的佼佼者。她的存在,对于《简爱》具有重要意义。这表现在:她为简爱形象的成功塑造提供了契机并充当了陪衬;她的独特行为,极大浓厚了作品的浪漫主义气息;她对于丰富和突出作品的主题,具有不可抹煞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哈姆莱特》与《窦娥冤》是中西剧坛的两大名剧,都描写了鬼魂复仇问题,都采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借鬼喻人,借鬼魂批判现实。在鬼魂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思想主题、社会意蕴方面都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6.
《倩女离魂》和《牡丹亭》分属于元明时期两部戏剧名作,也是两部以“离魂”为主要情节的作品,通过观照两者在人物塑造和主旨思想方面的异同,便于我们深刻理解作品的审美价值及作家的审美理想,进一步把握文学尤其是戏剧作品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7.
《玉堂春》与《春香传》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度,但由于中朝两国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和共同的社会历史状况,使两部小说具有共同的题材模式和基本主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既有惊人的相似又有细微的差异,从而体现出共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因素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铡美案》和《美狄亚》两部中外戏剧作品分别塑造了较为典型的两个负心汉形象。他们与原配妻子的关系都属于"恩大于感情",后来在面对权力诱惑时,都做出了男权社会里具有普遍性的选择--抛弃旧爱,迎娶新欢。他们的差异性主要是出身不同,抛妻弃子的具体行为以及最后的结局不同,主要原因是中西方文化语境里不同的婚姻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9.
《变色龙》是 19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它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 ,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色龙》的教学应抓住两个环节 :其一是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特点 ;其二是作品的选材特点。采用对话描写的方式来塑造人物是本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变色龙》主要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案子”时言行两方面的变化来展示其人物性…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有两种倾向,一是按照封建传统的伦理道德来描写妇女,妇女在男权社会中,忽视了女性作为人的存在,把她们当作政治和战争中任意摆布的廉价的工具;二是在某些地方又对妇女的悲惨遭遇寄与同情,并对封建礼教有所反抗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的乡村妇女通过不同场域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对她们的性别身份进行话语表演,她们的实践活动是"一种话语效应",是中共妇女解放话语重塑下的新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推动了乡村女性在政治、经济、婚姻等层面的转型,也正是这种转型开启了近代乡村女性解放的新里程.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研究中关于妇女政策的性质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不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近年来后者占了上风,而且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太平天国的女子教育较清末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的局限性证明它不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3.
向警予同志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向警予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深刻地认识到了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并提出了妇女解放与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妇女运动理论体系。文章对向警予妇女解放与社会教育思想的思想渊源、主要内容和实践进行研讨,以期确立向警予妇女社会教育和成人教育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4.
清末不缠足运动,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婚姻观念、“拜脚狂”癖好及男权文化等逆向势力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运动的纵深发展。它为我国妇女解放提供的历史借鉴:一是移风易俗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手段,二是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妇女解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社会进步的最终标志是社会中的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没有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就不会有人的个性解放,反之,没有人的个性解放的社会进步也是空中楼阁.二者是有机统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法中的.中国人的个性解放已经经历了五个阶段,形成具有自己特征的个性解放之路.渐进性、隐蔽性、折中性和内向性是中国人个性解放的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30年代,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女子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观念以及妇女自身的因素,使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女子教育状况发生变化的范围极其狭窄。某种意义上说,女子接受教育与"妇女解放"只是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开明地方少数女子的"特权",在相对传统的城镇,尤其是广大内地的农村,绝大多数的中国仍然生活在远离"解放"之中。有些已经得到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解放"的妇女,也没有在事实上特别是精神上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时期的女性主义运动中,对女性解放的涵义的理解是从社会解放、个性解放、阶级解放这三方面展开的.社会解放指女性从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类的解放;个性解放指女性从自身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实现个体生命的解放;阶级解放指女性从不合理的阶级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类全体的解放.五四时期的思想家们对女性解放涵义的理解和界定对中国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中.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9认识上的不足。妇女解放的思想依然保持着传统社会对女性工作和女人的歧视,女人被视为不劳而获的群体,她们没有资格获得公民身份,要想获得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必须像男人那样尽社会义务。女性作为一个自然的女人而应该具有的合法权益在整个妇女解放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被完全忽略。  相似文献   

19.
实现男女平等,是长期以来妇女解放追求的基本目标。我国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发展,但男女平等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主观和客观层面探讨了妇女彻底解放的途径,寻找男女之间最优化合作方式,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推翻270多年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起共和国,引起史无前例的社会变革,以崭新形象呈现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着手选择新的在华代理人;亚洲各国人民则深受鼓舞,切实地推动了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的深远历史意义至今仍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