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论述敦煌本西王母道教养生文化,对敦煌地方志、敦煌遗书,结合考古及有关道教文献作了考述,有助于推进敦煌民俗学、历史文化研究和道教养生文化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旋绕礼拜是古印度历史悠久的传统仪式,后来成为佛教的礼佛形式。文章对学者们所关注的敦煌莫高窟古代佛教信徒礼佛所遵循的旋绕礼佛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莫高窟不同时代、不同形制的典型洞窟中塑像和壁画内容进行调查,结合莫高窟第23窟绕塔礼佛壁画中的图像资料及佛教典籍关于佛教信徒礼佛所遵循的规范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古代佛教信徒旋绕礼佛遵循了以主尊佛为准的右旋礼佛仪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敦煌莫高窟西魏时期建造的第249、285窟为切入点,由它们展示的佛教石窟从洞庭建筑、塑像、壁画逐步中国化过程等方面,探讨了敦煌佛教艺术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根据佛经和敦煌壁画、敦煌文献,可以看到佛教洗浴文化不仅涉及洗浴的方法和所需物品、设施等条件,同时论及洗浴与健康、人际交往以及与季节、气候、饮食的关系等等。佛教有关洗浴的论述不仅全面,而且具有科学道理,可供当代洗浴文化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敦煌文献,从道教辟谷与敦煌饮食文化,道教服食养生与敦煌饮食,道教节日、祈赛活动中的饮食,从三方面探讨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的影响,揭示敦煌饮食文化中的道教色彩。  相似文献   

6.
敦煌石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敦煌壁画由多个朝代画匠精心打造,规模巨大、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自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敦煌成为交通要道与军事重镇,也成为多种文化交集与碰撞之地,这也为敦煌石窟壁画融入多元文化创造了条件,铸就了其鲜明的地域艺术文化特色.本文参考《敦煌研究》刊...  相似文献   

7.
常任侠的中国敦煌美术史研究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敦煌佛教美术研究、中印佛教美术交流及其影响研究两个方面。常任侠立足于唯物史观和美术史的宏阔视野,采用艺术考古研究方法,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进行考察与研究,揭示其演变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规律,既肯定了印度佛教文化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的影响,又强调了汉唐时期本土文化对印度佛教文化艺术的吸收、融合、改造。他的敦煌美术史研究丰富了中国古代敦煌美术史研究的资料库,为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和学科建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敦煌是我国古代体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作为敦煌的集中反映,敦煌壁画蕴含着丰富的古代体育文化内涵.目前对敦煌壁画的体育研究,采用图像研究和文献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不仅描绘了众多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而且揭示了古代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然而,研究方法多元化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研究内容在体育项目古今发展脉络方面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9.
常任侠的敦煌美术史研究体现为敦煌佛教美术研究和中印佛教美术交流与影响研究。他立足于唯物史观和美术史的宏阔视野,采用艺术考古研究方法,对汉唐时代石刻壁画艺术进行考察研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重要特征和规律,肯定了印度佛教文化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的影响,及其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而具有的中国民族风格。他的相关研究,作为珍贵的文献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敦煌美术史研究的资料库,为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和学科建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敦煌医学养生方剂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哲学、天文地理及多种学说的体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反映,其英译对敦煌医学和敦煌文化的外宣起着积极的助推作用。文章以《敦煌医学研究大成·养生与杂论卷》中的养生方剂为翻译文本,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下,以“译者”为中心,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文化及交际三个维度来探讨敦煌医学养生方剂的英译问题,同时运用生态翻译“十化”译法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阐释,译出整合度较高的译语。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养生哲学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反映,体现了儒家对人生价值和对养生目的的认识。在这里养生被纳入了伦理教化的范畴,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修身养心、仁寿相兼是儒家养生哲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老子不仅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其实还是伟大的养生家。其养生思想主要有:清心寡欲以养神、啬精以保精、安心守窍以通经、结善以积德等。老子的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几乎所有的养生家和医学家,尤其是道教徒都受到其养生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养生是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文化与心理的反映,对传统养生世象及养生漉派的表现、思想特点进行深羽的剖析,去伪存真,是传统养生“古为今用”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4.
书法,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中,作为传统艺术的存在,是人所共知的,但书法的另一作用--健身、养生、益寿,世人却知之不多.本文旨在探讨人们学习书法,为什么能促进健康、长寿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5.
比较《道德经》与《圣经》养生思想,发现《圣经》归属于宗教的范畴,贯穿《圣经》中的养生思想是正确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经》归属于哲学的范畴,诉诸于心灵或理性,从养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道法自然、柔弱处上、培养德行等。  相似文献   

16.
睡眠是人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健康良好的睡眠不仅可以养精蓄锐,更大大降低了多种疾病的发病率。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大大提高。通过调整睡眠环境来改善老年人的睡眠状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养生手段,如睡眠时间的调整、睡眠姿势的选择、睡眠环境的布置、舒适的床具、柔软的枕头、厚实的被褥等,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相似文献   

17.
饮食与养生、医疗结合,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传统医学称之为“食疗”或“药膳”,以《论语·乡党》为例,对孔子饮食观探原究委、爬梳抉微,使吾人明了饮食卫生者,不仅独善其身,且能与人为善,予以关怀,使群己得享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8.
东晋初,王导极力推动清谈之风,以之团结南方士族,安抚北方士族,进而巩固江东政权统治.他谈〈声无哀乐论〉、〈养生论〉和〈言尽意论〉,并非仅用于清谈场以自托风流,更重要的是以清谈的方式向南北士人宣传其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19.
闵一得是清朝一位著名的道教学者,著作丰富,思想精深。中外学术界对闵一得的研究不少,但有的地方有待深入。通过闵一得其人及其著作《古书隐楼藏书》和《金盖心灯》,从佛丹同证、儒丹相通及丹戒同修等方面来阐释闵一得内丹养生思想。他内丹养生思想简便易行,至今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道家养生文化的人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家养生文化关注人的精神健康,推崇清心无为、见素抱朴、致虚守静、少私寡欲,不为物累的自然人性思想,强调心灵的内在超越;道家把人生命的价值放在首位,提倡内养和外炼结合、静功和动功结合的养生之道;道家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发展,将人的命运轨迹与自然的无形而化联系起来,体现了人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