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使中国传统美学能够在现代重放光彩,皮朝纲教授三十余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禅宗美学、禅宗书画美学。近年来,他总结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中国传统美学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通过学科建设,推动和加速系统的挖掘、整理、利用中国古典美学文献的工作。皮朝纲教授的这一提议使得美学学科的建设更加完整,有利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得到学界的重视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有感于禅宗文献,特别是书画文献的匮乏,皮朝纲先生翻检《大正新修大藏经》、《新编卍续藏经》、《嘉兴大藏经》、《大藏经补编》、《禅宗全书》、《禅门逸书》等所收录的100多种禅宗典籍,汇集近60万字的禅宗书画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所涉及的思想、观念、范畴、命题及某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成就《丹青妙香叩禅心:禅宗画学著述研究》、《墨海禅迹听心声:禅宗书学著述解读》、《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这"禅宗美学三书"。皮先生辑录的禅宗书画文献有其自身特征,其努力创建的中国美学文献学,是他在研究中国美学过程中,为创新求变而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皮朝纲教授不仅是务实尚学的学者典范,更是一位求真创新的思想大家,他因在中国美学上的不懈探索和自成一派的理论创造而享誉学界。出于再奠基并推进中国美学学科深入发展的深思,他首倡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新学科,并以创著禅宗美学四书这一具体研究践行了他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学文献建设一直处在有工作无学科的状态,建立和发展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放眼国际学术视野,解构主义掀起的文献解读策略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它的经验、教训应该成为我们建设该学科的外部动因。反观国内美学建设视域,美学建构的西方基础正处在动摇之中,推动我国美学建设的文、史、哲诸科都建立了专科性文献学,这就为我们建设中国美学文献学,夯实中国美学建设的本土基础提供了内在动力。站在学术发展视角,充分利用自在文献的价值,推动学术的自为,成为我们对学术自由的憧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皮朝纲先生提出并大力倡导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这使人们对中国美学文献学具有了一种学科意识,其中国美学文献学包含着一种美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对中国文化的自觉和以美育人的美育自觉,因而是先生对中国美学所做的又一件功德无量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美学学科的建立、形成和发展,是以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中国美学文献学也在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历程中应运而生。中国美学文献学是中国美学学科建立、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石。虽然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继续做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拓宽和夯实中国美学学科建设的基础,为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国美学学科,离不开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美学思想体系以文献的方式存在着,要将这一体系转化为中国美学学科建设体系存在着学科性、逻辑性、学理性难度。美学文献在记录内容上分门别类而彼此调和,在记录系统上传递信息而含蓄隽永,在文本体系上真伪具呈而有待辨别,学科体系转化艰难和文献资料有待加工的现实,要求我们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去解决这些难题。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美学的标准和文献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在学科建设中的实践标准;要以美学学科和文献学学科交互主体的方式作为建设的指导方法;要以立言为公、发展学科、昌明学术的态度作为建设目的。  相似文献   

8.
皮朝纲教授提出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的倡议,意义重大。笔者以《文心雕龙》美学研究所遭遇到的一些困顿(如"风骨"、"隐秀"、"定势"等论争)和当前所作的《杨升庵批点文心雕龙校释》为例,来简略证明要解决这些论争,务必重视基本文献的精读和征引文献的正确选取。美学文献学的建立对于美学研究文献、研究范围的明确和研究历史、研究成果的梳理与保存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禅宗大师与笃信禅理的居士在书画领域的著述和美学主张,是禅宗从哲学层面进入到诗性生活的具体体现,提供着立体认识中国美学思想史的重要视角,当今学术界却鲜有学者将目光投向这一特殊而又绕不开的群体。皮朝纲老师建立在禅师与居士著述文献基础上的禅宗美学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0.
况周颐除了是词人和词学理论家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献学家,在词学、石刻、史学等多方面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上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对词学文献的校勘、笺注、考辨等也做出了显著成绩。况周颐的文献学兴趣一方面来自于其家族,另一方面也与他的交游及所处的时代有关,对其词的创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叶德辉是清末民初的一位版本目录学家,他在历史献学方面取得较大成就,主要体现在:广搜珍本秘籍,尤其留意明清各本;辩证辑佚起源,辑佚众多古籍;辨析校勘方法,参众书以考异同;探究版本类名起源,讲究辨别善本之道;榆扬私家目录,订补前人阙误;重视刻书事业,并亲自刊刻古籍。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取得了长足发展,而这与当时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密不可分。汉代文献学与语言文字学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中华文明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文献学作为文史研究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却位处边缘,面临数字化文献倍增与教学时数被压缩的困境,形成教师“一言堂”与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在网络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文献学教学必须在与传统文本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前提下,充分借助网络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手段,提高专业知识传输效率,提升教学水平,凸显该课程的文史研究工具学科性质,实现学生课堂上及课后的文献认知实践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裘锡圭先生将文字借用现象概括为形借、音借和义借。进一步研究,发现三种借用除了同义换读是本有其字的借用外,形借和假借都分两种类型:本有其字的借用和本无其字的借用。文字的借用,除了一部分是为了调整文字字形外,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完善其表音表义作用,有时还对语用有所帮助,体现了文字与语言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张舜徽先生发表了一系列讨论古籍整理、历史文献研究的重要论文,在学科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式和路径等方面,阐发了历史文献学学科的深层理念。他于1982年出版的《中国文献学》,从基本理论、文献学史和研究方法三个部分,构建了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其中许多创新见解,突破了以往的成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至今仍是文献学学科有待努力的目标。在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张先生通过建立博士点和研究机构,特别是创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创办学术集刊、倡导优良学风等实际工作,为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字学之研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阐述关于汉语文字之研究,既要妥实处理西方文字学理论与汉语文字学实际之间的关系,也要妥实处理中国现代文字学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字学遗产之间的关系,贯通中西,融会古今,以推进我国的汉语文字学之研究.  相似文献   

17.
The Philology of Kinesiology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This paper presents a cultural analysis of our field of study through the lens of one word: kinesiology. Through historical, anthropological, and sem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the cultural use of the word is discussed within the academic field of physical activity studies in North America. The study of the use, or the philology, of kinesiology within the study of physical activity is traced from its traditionally recognized Greek roots to the present cultural use, which is shown to symbolize the postmodern world. The progression from which kinesiology evolved, fist describing a “course of study,” then meaning a broad academic field, is noted. Throughout the term's existence in the field, common motifs associated with its use are highlighted. These motifs include coupling of the modem word to ancient Greek origins; the signification of “action,” “change,” “unique,” and “special” aspects; the use of the word to denote scientific, disciplinary, and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ropriation of the word to symbolize integration and wholeness.  相似文献   

18.
宋代大经学家陆佃的《埤雅》,是一部著名的名物训诂书,其内容与形式不仅继承了传统雅学并有所发展,具有了专科词典的性质,它的释词方式和训诂术语在中国传统训诂学史上亦同样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广义文字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文字学是与狭义的文字研究相对的文字学研究,也是发生学意义上的以文字为核心的综合性研究。广义文字学的研究从发生的角度讨论文字是如何被构成的,但它并不致力于找到文字符号的创造原点所在,它把注意力放在揭示文明形成时期的文字与文明的互动关系以及文字构形方式与文明类型的对应关系上。广义文字学遵循比较的原则,主张关系型的研究方法。它注重文字的功能研究而相对忽略成熟期的文字形体的演变,它对文字的性质,文字史的分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见解,倡导全新的文字学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邓章应老师的《普通文字学概要》是普通文字学领域的第二本力作,此书借鉴了前辈学者的诸多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或设立新的章节,或填充新的内容,或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修订,在普通文字学的学科体系的重新构建与学科研究内容的逐步完善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