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北岛的诗歌创作中,夜意象的营造是一个重要内容。北岛诗歌中的"夜",并非仅仅作为抒写情思的时空背景而存在,而是有着丰富深邃的内蕴。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形态、作家的心理构成以及创作的思维机制有重要关系。北岛诗歌中的夜意象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出国之后,漂泊在后工业社会的西方国家,北岛诗歌呈现出重要的变化,开始思索人类的生存、历史、时间等形而上的问题。荒诞的后工业社会是一个"需要修补的世界",作家"试图在艺术的自立秩序中或在自我的无自我意识深度中恢复整体性"[1]。上帝死了,世界崩溃了,但诗人没有崩溃,北岛正在用艺术警策人类。  相似文献   

3.
北岛于上世纪80年代末离开中国大陆的公众视野之后,依然在继续写诗,这些诗歌的风格与他早期的写作有着较大的不同。本文试图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以诗歌意象为中心,就其变化来考察北岛诗歌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北岛的诗质是"黑色"的,多多的诗质是"红色"的。从"象征性"与"现实性"的抗衡性到"同质异构"的意象谱系,可以清晰地体察他们各自理想境界的维度。虽被称为"流散诗人",但他们对母语的关怀,对"诗歌世界"的创造,不仅是"骑士精神"的体现,更是汉诗向"世界诗歌"方向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北岛诗歌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学史地位。从三个时期:"白洋淀时期"、"80年代"、"出国后",历时性地梳理出北岛诗歌的脉络,选取"时代"作为决定作家作品地位的主要因素,进而发现其诗歌与时代之间存在着契合与主流化、疏离与边缘化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北岛是我国80年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其创作风格和思想表达历来广受人们争议。本文分三个层次,分析探讨了北岛海外诗歌在海外的传播以及接受度。以让人们回顾北岛的诗歌,并且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北岛在海外的多样化形象。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末北岛移居国外后,其诗歌的创作风格和情感主题发生了巨大变化,曾被其极力批判的“故乡”成为他唯一的精神避难所。但是,他的“归乡”之梦在直面历史现实之时却深陷“迷途”困境。欲归而不能所引发的焦虑和困窘不仅构成诗人精神世界的主要矛盾,而且幻化成为诗歌创作的情感兰旋律。  相似文献   

8.
一株独特的小苗在黑夜里生机盎然,用光明的小刀把摆满家具的房间从厚厚的黑暗中剜出。——彭热《烛》①你在雾海中航行/没有帆/你在月夜下停泊/没有锚/夜从这里开始/路从这里消失。(《岛》)《岛》的开头几句诗正是北岛自身的写照。正如任何时代每一个开辟了新的艺术天地的诗人一样,他走着自己时代赋予的独特道路。但是即便如此,限于学识,我只能是不自量力地对他的诗歌作一次初探,尽管他是影响中国朦胧  相似文献   

9.
北岛早期的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岛诗的“质地”是坚硬的,是“黑色”的。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否定意识,强烈的怀疑、批判精神。这种怀疑和批判,不只是针对所处的环境,而且也涉及人自身的分裂状况;这是北岛“深刻”的地方。在北岛的诗里,意象的使用十分自觉,意象在诗中,处于十分密集的状态,而且他使用的意象,也大多带有某种程度的象征性。  相似文献   

10.
和当代其他作家参与新文学的方式不太一样,北岛同时作为新文学的传统存在。论文以北岛的散文《城门开》为契机,回溯北岛的写作历程,并分析散文家北岛和诗人北岛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译诗就是用不同的语言移植诗中的意境,并做到“传神”、“传美”这两个目的。目前出版的书刊中,在古汉诗英译文里出现一些不足之处:1.用词不当;2.误解原意;3.不能传神;4.失却美感;5.以散文译诗。一些诗经过改译,可以达到“传神”、“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新诗理论在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全面欧化的情况下诞生,其要纠正的自然是新诗发展的偏颇,从而达到一种审美的自觉。但又不能否认的是自由诗也是诗,不乏审美价值,直到现在它依然是当代诗歌的主导形式。其新诗理论重新重视格律诗,强调诗歌之建筑美,必然导致旧体诗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凭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再加上对西方有关格律和形式诗论的有意剪裁式借鉴,不难看出他在有意无意中重新唤醒了中国古老诗歌的魅力,找到古典诗歌和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表现忧患心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包括对人生悲剧境遇、民生疾病痛苦以及国家前途命运等的忧患。其中既有诗人们对于个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陷入困境时的自我关怀,也有基于无限的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心的群体关怀。更有一种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自觉意祝和可贵的历史担当品格,从而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浓郁的现世情怀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五四”以来传统诗词曲折发展的历程及兴盛、衰微的原因探析,阐明了“五四”以来诗词兼融传统与现代的人文精神:忧国忧民、自由民主、博爱宇宙万物的终极关怀及艺术方面形成绚丽多姿的风格流派。并重点阐述了现当代诗词与古代诗歌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五四”以来传统诗词曲折发展的历程及兴盛、兴衰的原因探析,阐明了“五四”以来诗词兼融传统与现代的人文精神:忧国忧民、自由民主、博爱宇宙万物的终极关怀及艺术方面形成绚丽多彩的风格流派。并重点阕述了现当代诗词与古代诗词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诗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人们却有意无意地忽视对旧诗音律的继承,从而造成百年新诗诗体建设迄未成功,直接影响到作为现代韵文的新诗艺术质量。百年新诗艺术遭人诟病主要是其散文化、大白话、自由化等,涉及到的主要就是新诗的语言形式和格律体式。要推动中国新诗艺术质量的提高。就需要正面提出解决好自身的音律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继承扣发展中国传统诗律这一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古诗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者。它的美在于意境,在于内涵。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初中语文中加入了古诗文教学,将我国独有的古典精粹引用其中,可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因此,教师应对古诗文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究,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北岛诗歌话语体现出较明显的隐喻特征,表现出明显人道主义与广场意识,是政治的一种隐喻叙事,但其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过多介入,破坏了诗歌的审美与诗意,北岛作为代表的朦胧诗的影响因此也日渐衰微,最终被第三代诗取代。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凉山彝族诗歌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的十几年的发展,其发展势头依然强劲,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诗群。他们的作品中散发着一种原生化的文化气息,这是依靠现代意识的创作思维与理念,重潜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源头,创造出属于彝族自己的诗歌话语,表述着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在诗歌的主题、体裁、手法、语言等方面都延续和更新了传统,以一种崭新的诗学观和诗艺实践,开启了民族诗歌更高、更新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新诗从诞生至今一直难有其确切的评价标准,甚至其存在的意义也一度被怀疑。拥有诗人与诗评家双重身份的臧棣,在《现代性与新诗的评价》中试图在现代性的框架中来寻求中国新诗生存的合法性,以此来探讨传统诗歌评价标准与现代诗歌评价体系的关系,并利用现代性的特质为新诗的未来走向提供可能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