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我国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争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其中高校实行的辅导员制度为其作出巨大的贡献。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的高低关乎我国高校的发展,应积极加强辅导员个人的素质以及增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本文从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出发,探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策略与技巧,从而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形势新环境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当前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面临着辅导员专业不扎实、管理考核不到位、专业培训不完善等困境,要通过优化选聘管理机制、改革考核激励方法、加强培训体系建设等方式,探索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路径,探究职业能力提升的支撑体系和实践方法,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如今来到网络时代,移动网络和智能网络迅猛发展,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教学和管理面对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探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可提升空间,提出有效可行的提升办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才能保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才能构建出新时代下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4.
5.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的接受过程,是将培训的内容内化为接受主体自身职业素养的过程,也是将理论应然转化为接受主体自身工作成绩的实然过程。以接受机制理论融入到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过程中的过程中,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高的新模式、新机制,接受机制理论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青年辅导员是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主体,是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地方高校青年辅导员由于在教育层次、学科背景和工作年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距教育部所要求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尚有一段距离。为此,要从端正职业态度、凝聚思想共识,完善知识结构、夯实理论根基,精准时间管理、凸显工作成效,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聚合优势,丰富实践经历、畅通成长之路等五个方面入手促进地方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在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而不能再仅仅依靠经验。尤其是90后乃至近00后大学生群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辅导员的发展、管理、晋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下,全国各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办法不尽相同,辅导员考核缺乏相对权威系统的考核体系,考核指标相对泛化,考核结果的应用未能准确地导向辅导员的职业晋升和发展。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的突破点就在于要找准考核工作的难点,改进考核标准,明确考核主体,改进考核形式,正视考核结果。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话语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与共情能力,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的内容能展示其话语能力。通过分析,目前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能力大赛中的话语能力普遍存在着态度上的强制性、内容上缺乏主题性与针对性、形式上的乏味性与干瘪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能力大赛中使用话语中的寒暄、暗示、余地和修辞等话语手段和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构建良好的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环境,对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促进学校稳定发展和培养年轻后备管理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分析环境因素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影响,认真研究了优化辅导员职业成长环境的策略,为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作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的产物,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科学与合理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是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辅导员工作则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后盾,对独立学院的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培训是提升和保障辅导员队伍素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辅导员培训已短期集中培训为主,尚未建立起规范的长效培训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我们有必要对现有培训体系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辅导员职后培训成效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存在着岗位职责与职业期待有差距、职业价值观抉择、职业内驱力不足等问题。文章通过建立基于胜任力的职业能力标准,队伍建设机制和学科方向建设,促进辅导员胜任力形成,进而实现职业认同度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从高职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出发,结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总结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分类,探索提升辅导员职业化程度的主要途径,以提高辅导员业务水平,使之能做好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高职教育形成了其内在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高职院校需要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主动融入经济社会,紧密对接企业需求,贡献其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务必要开阔视野,求真务实,面向行业、企业进行广泛且充分的市场调研,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对专业教学标准进行实时动态调整,构建合理可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与时俱进、与区域经济相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面临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要素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重要的、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新方向入手,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在借鉴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和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素新构成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多年。在当前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这样一对矛盾,即一方面是招聘时门庭若市,大批高学历的青年人前来应聘,往往是几十比一甚至是百里挑一;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从业队伍缺乏稳定性,不时有辅导员跳槽或者转岗,留下的也大多动力不足,易生倦怠。本文在对这一对矛盾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不再局限于现实生活中,开始逐步涉入网络环境。辅导员处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职业能力建设都需要高校辅导员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在新媒体视阈下探究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需要从辅导员自身层面、高校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内容校本化是高校辅导员校级培训体系校本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其内涵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课程内容来源校本化、课程内容组织校本化、课程内容实施校本化。各高校在建设本校辅导员培训课程内容校体系的进程中,可以立足于课程内容的来源、组织以及实施等三方面的校本化建设,采用构建课程内容资料库、基于辅导员队伍特征的课程内容组织以及课程内容实施多样化等措施,来实现本校辅导员培训课程内容的校本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职业兴趣往往表现为一个人对于自己工作的适应能力以及从事该项工作的想法与愿望。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是带领大学生更好地走好人生路的引领者。高校在选择辅导员时要看其是否有较高的工作热情,是否能够做好高校辅导员的这一项工作。高校辅导员选择的正确与否往往能够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兴趣以及胜任特性进行研究,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