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我国经济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存在外部有利条件保障和内在需求动力,在政府和高职院校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在满足区域产业价值诉求的前提条件下,双方在人才培养、生产与应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是一种复杂的创新组织模式,核心是通过对区域内创新资源和要素进行有效配置来实现增值。文章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战略协同导向、知识协同整合、动力协同驱动、环境协同保障等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家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贯穿经济战略与政策始终,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组织的代表.区域产业集群产业要素的集聚、集约、创新与专业化,是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果,要求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的高等职业院校资源也要走协同创新之路,集聚、集约,创新服务方式与组织模式.区域高职院校专业集群的建设是高职教育组织模式的战略创新,必须从专业集群建设的理念创新开始,全面推进区域高职专业集群贴近产业集群服务的体制机制与模式的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4.
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衔接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衔接与融合,是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高职院校主体的视角,从三个层面对此展开了探讨,即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和产业用人需求状况的衔接,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衔接与融合,专业评估与产业发展要求的吻合.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的基础与核心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要紧跟服务区域产业才能有生命力。文章阐述了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建设的战略意义,并结合青岛市信息产业升级及目前市场人才培养现状,以青岛滨海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在软件技术专业如何适应青岛市区域产业升级发展、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管理普遍滞后,具体表现在缺乏专业发展规划、缺乏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和缺乏专业建设宏观指导。文章提出了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协同为切入点,以创新协同途径为核心,以整合与共享资源为目的,建立协同主体之间互动共赢长效机制,全面推动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着重阐述了专业协同建设专业群、院系协同打造特色专业、校企协同推动专业工学结合和国际协同推动专业国际化办学四大协同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协同创新的基本理念和教育思想,结合教改实践,通过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专业与专业、课程与课程、课程与职业资格的协同创新,探索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现协同创新的手段和方法,以期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普遍比较薄弱.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协同创新理念融入实践教学改革之中.从实践教学体系、师资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格局日趋区域化.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扩张和优化调整,反之,面向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亦对区域经济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是促进其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两者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从而实现两者的可持续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适应区域产业集群要求的高职专业集群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既是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领域,也是中国新时期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领域。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与之高度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其新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专业集群建设,树立专业集群战略发展新理念,创新战略管理新体制、集群化建设新机制、空间集聚新模式,确定建设新目标及效益导向的评价标准,以更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既是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领域,也是中国新时期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领域。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与之高度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其新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专业集群建设,树立专业集群战略发展新理念,创新战略管理新体制、集群化建设新机制、空间集聚新模式,确定建设新目标及效益导向的评价标准,以更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本质属性和显著特点决定其专业设置必须适应于区域产业发展。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做到:密切关注区域产业发展态势与产业政策,努力打造品牌特色专业,采取灵活多样的专业设置方式,遵循规范化的专业设置程序。根据现状及需要,建议江苏高职教育的专业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人才队伍建设.四川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及其规模与区域产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背离,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政府部门应以高职院校所处地区、行业与四川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适应情况对专业调整统筹规划,同时建设专业动态调整信息技术平台,加大管理指导所属职业院校专业增减以及招生...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各专业群之间应达到一种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发展状态.本文通过对专业群之间关系的厘清,分析产业分析的要点,从区域中的支柱性产业、新兴产业和逐渐衰退产业这三种类型出发,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动态适应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环境中,农业成为重要的区域合作领域.京津冀农业产业协同创新是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情境及农业发展现状,研究了农业产业协同创新问题.研究认为,京津冀农业产业协同创新应建立在共同的利益诉求基础上,通过区域统一规划,促成区域内组织间深度合作,以及创新资源的自由流通和共享,进而实现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本研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组织和资源三重协同的农业产业协同创新模型,并对京津冀开展农业产业协同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是与区域经济的产业、就业之间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协同创新角度出发,首先对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指导思想下如何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相协调的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在追求"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进程中,应着力实现区域产业价值链高端化建设。高校协同创新载体"双一流"建设是区域产业价值链高端化的动力源头和重要途径。区域产业价值链高端化是高校协同创新载体"双一流"建设的发展导向和实践目标,要针对高校协同创新载体与区域产业价值链高端化的双向互促所面临的主要体制机制问题,系统开展高校协同创新载体运行机制体制的改革,即以科技制度和组织制度创新推动高科技牵引,以人才机制创新推动高智力密集性牵引,以发展模式创新推动高附加值牵引。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与发展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因高职教育自身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二是因外部产业经济环境需求而产生的外部驱动力。从产业集群与专业群协同的视角设置专业群,是高职院校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开门办学的新途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原则是:适度超前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立足于本区域的特色产业集群、考虑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群设置的统筹安排和相互衔接、实现资源与需求导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与高职专业建设关系密切,本文结合云南经济特点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影响,试图找出云南高职专业建设在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专业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所有教育类型中,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紧密,职业教育负责为区域经济发展而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所以,从社会效益和经济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等三个方面来讲,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关系具有很大的联系性。分析职业教育和企业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可以促进企业和高职院校取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