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心理技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名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和30名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ACSI-28问卷对心理技能进行了测试,比较了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和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的差异,不同性别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的差异,以及不同运动水平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接受教练指导的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运动等级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承受压力和集中注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残疾大学生运动员与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在承受压力、自信心和成就动机、目标设置和集中注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孤残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对孤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残疾、孤儿大学生与全国常模相比,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4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了通过搭建三大训练平台达到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和就业心理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残疾不仅给大学生带来生活、学习中的不便,而且严重困扰着残疾大学生的心理,残疾大学生存在最大问题就是由于生理残疾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心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做好残疾大学生心理工作对于帮助残疾大学生建立自尊、自主、自强意识,最终回归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南京特教学院聋哑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聋哑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特点和要求,探索了为残疾学生服务的途径和方法,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为残疾大学生服务中的困难与对策。目的是要唤起高校及高校图书馆增强为残疾学生的服务意识,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无障碍建设,把为残疾大学生的服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体育权利缺失现状;论证了普通高校开展残疾大学生体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体育权利基本保障体系模式,旨在为普通高校开展残疾大学生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残疾大学生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残疾大学生的构成以听力语言残疾和肢体残疾为主;绝大多数残疾大学生具有较弱的体育意识;体育的意向人口是残疾大学生体育发展的重点人群;体育行为表现为关注体育和参与体育两种形式,关注媒体的体育栏目是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身体状况、学校助残政策方针、场地设施、周围的人群环境等因素是影响残疾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就业信心问卷》对36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沿海开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信心的相关。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在学科和生源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就业信心中等偏高,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信心呈显著的负相关,部分因子之间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8.
开展残疾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让残疾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是残疾学生步入社会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本文对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毕业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大学生就业困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高校毕业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案例,探讨大学生就业的理想模式与现实模式与现实模式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学生、高校教师以及企业雇主视角,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任职差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这三者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存在差异性,表现在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软实力"的重视度远不够,而教师、雇主则越来越重视大学的"软实力"能力建设。就此,本文基于大学生、教师、雇主三个层面提出缩小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差异的调适策略,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必要的就业能力,以缩小雇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与大学生实际就业能力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雇主需求的匹配。  相似文献   

11.
残疾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冲突和困惑.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合作或协作学习活动,它与专题式的活动内容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满足残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网络学习平台相结合,达到教学要求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2.
运用SAS、SCL-90及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问卷,以近500名省属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就业应对方式现状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就业压力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大四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其它年级的大学生。(2)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大二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就业应对方式。(3)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积极程度与就业压力呈负相关,即就业应对方式越积极,就业压力越小;就业应对方式越消极,就业压力越大。(4)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对就业压力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日趋严峻的问题。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就得引导好大学生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就业定位。通过了解就业定位的内涵与作用,大学生能够对自己日后的就业进行准确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创业、择业、就业面前也就树立了自信心与责任感,明白了学业的重要性。大学生毕业前的就业焦虑感也会随之而减弱。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创业困难现象,这与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使大学生就业创业出现了新的转机,为更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许多高校开始有针对性地施展就业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因,提出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校企合作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施路径,以期校企合作模式下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其核心就业竞争力相关系数较大,文章试图通过阐述思想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分析大学生党员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思想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高校提高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能力重要方式。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教育规划,将从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两个层面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支持。高校必须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不足,分析市场需求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特点,并制定科学的就业创业教育改革规划,为后续阶段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能力提升创造有利教育条件。  相似文献   

17.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不争事实,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以就业为视角,在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之后,概括了就业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政策发展脉络的历史回顾与解读,进一步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特点、问题及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剖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变革与现实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人才市场的不完善、就业模式的陈旧和就业观念的落后等。最后,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和适应就业模式变革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然刻不容缓。大学生就业能力受到主客观双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与可塑性。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个人特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四个方面,针对这几点,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个人四个层面提出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