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合自我效能感理论和拖延理论等相关理论,考察自我效能感、特质拖延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综合影响,并且检验特质拖延的中介作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拖延行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495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具备了中低度的特质拖延和中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但余暇体育的参与现状却令人堪忧;自我效能感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正向影响显著,特质拖延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负向影响显著,而且,二者对锻炼频率的正向(或负向)影响皆最为密切;分层次回归分析证实了,特质拖延在自我效能感影响女大学生的余暇体育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而且,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21.05%.结论: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拖延倾向可能是促进女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可为培养女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主学习的理论框架,采用身体自我效能感量表、体育锻炼态度量表、体育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体育创新能力量表对145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创新能力。(2)身体自我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3)体育锻炼态度在身体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有关理论预期,作者对此从体育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拖延行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验证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作者采用特质拖延量表、运动情境动机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 0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拖延倾向令人堪忧,但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性别在拖延行为解释锻炼动机时不具备调节效应;拖延行为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和内部整合动机皆负相关,与外化原则动机和缺乏动机皆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拖延行为对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皆具负向预测效应,自我效能感在拖延行为基础上对锻炼动机具有正向预测效应,在拖延行为解释锻炼动机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拖延行为对锻炼动机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决策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力量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收集400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主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结果:体育锻炼对个体力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育锻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力量在体育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体育锻炼是提高力量素质的有效手段,并且能够通过提升力量素质进而提升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增强他们完成任务、适应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耐力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421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主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对个体耐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体育锻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耐力在体育锻炼--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这就表明,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体育锻炼是提高耐力素质的有效手段,并且能够通过耐力素质进而提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他们完成任务、适应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同伴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影响青少年行为方式。探讨同伴关系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青少年运动友谊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锻炼承诺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等研究工具,先后对广东、湖南省内11所高校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锻炼自我效能、运动承诺对体育锻炼行为有着显著正向直接影响;在锻炼同伴运动友谊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发挥遮掩效应,同伴运动友谊在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的激发作用下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发挥正向作用。研究认为应注重青少年体育锻炼同伴培养,多开设集体项目,创设体育运动环境,提升青少年锻炼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渴望和锻炼动机,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兴趣。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大学生运动员训练自我效能感的认知,以促进大学生运动员训练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发展,为提升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提供参考,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高校运动员自我效能感认知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运动员训练自我效能感的认知结构是由努力感、控制感、能力感、环境感4个维度构成。2)根据相关矩阵分析,关联度的大小分别为努力感、控制感、能力感、环境感。3)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认知水平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认知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和大学生自卑感测验问卷,对部分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得出:(1)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人际交往效能感在亲合效能感、利他效能感、沟通效能感上呈显著负相关;人际交往效能感在自我印象效能感、自我价值感和人际交往效能感上与自卑感及其各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自卑感总均分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在成显著的负相关。(3)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6个维度对大学生自卑感有直接的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了解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基本情况,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与总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2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接近常模水平,女生的幸福感高于男生;总体幸福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困扰存在显著负相关;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人际关系困扰对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良好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人际关系能改善提升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采用身体锻炼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身体锻炼、身体自尊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锻炼量在性别、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自尊在性别、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不同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锻炼量、身体自尊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性相关。身体自尊和身体锻炼量对自我效能感起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池丽萍、辛自强修订的由Schwarzer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及由Amabile等人编制的学习动机量表对某师范大学学生施测,通过分析近300份有效问卷,探讨师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的大学生,其学习动机越强;男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高于女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提高;男女大学生在外生动机的追求回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10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献综述法从自我效能感概念、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工具、培养策略等方面,综述10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扬州大学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运动对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运动通过影响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间接促进心理健康。结果表明:1)运动群体的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非运动群体。说明运动对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效能感和促进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2)运动群体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强的相关性,运动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即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效应。而且人际关系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的中介效应稍大于自我效能感,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①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及其三个分维度都与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焦虑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焦虑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③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时间管理倾向和焦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管理倾向对焦虑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而且时间效能感的预测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感知,是影响学习者语言习得的重要动机因素。本文简要介绍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在外语教育领域的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大学生父亲在位、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之间的关系,采用父亲在位中文简式版量表(FPQ-R-B)、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自尊量表(SES)对陕西省某所省属普通地方高校5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父亲在位、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性别和户籍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尊在不同户籍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父亲在位、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存在两两相关关系;自尊在大学生父亲在位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37.11%.结果表明:大学生父亲在位会通过其自尊影响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HAPA阶段性和连续性理论对大学生实施教育干预,期望找到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的课堂和课下有效指导方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确定被试者所处锻炼行为阶段,进行分组研究,实验前后被试者接受了2次问卷调查和3次身体素质测试,实验组接受教育干预.结果:(1)被试者体育锻炼行为普遍缺乏,仅有14.1%的大学生处在行动阶段;(2)干预对被试者锻炼行为意向水平、锻炼等级、身体素质整体水平具有积极影响;(3) HAPA的三个行为意向阶段中作为社会认知变量的锻炼自我效能感均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增加大学生有规律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可以通过制定并执行合适的锻炼计划和提高个体锻炼自我效能感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其主动性人格现状及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理工科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户籍、经济、年级上不存在差异,在综合测评上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测评靠前者显著高于综合测评居中者与靠后者;主动性人格及各个维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主动性人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使用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大学生择业焦虑问卷对内蒙古5所高校148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发现:择业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显著负相关,心理控制源的机遇和有势力他人因子与择业焦虑正相关,内控性与择业焦虑相关不显著;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目标选择因子、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因子可以反向预测择业焦虑,机遇和有势力他人因子可以正向预测择业焦虑,择业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及二者的交互作用项对择业焦虑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择业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对择业焦虑的交互效应显著.表明心理控制源与择业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预测择业焦虑,心理控制源对择业焦虑的作用受到择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编制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经过对278名大学生实施测试,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发现,研制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效能感问卷具有符合心理计量学和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要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