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盘水市是一个新兴的以能源为主、辅以钢铁、建材的新兴工业城市,又是一个农业人口居多、农村贫困、城乡反差极大的特殊城市。它从197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市以来,就以自己特殊的形态逐步向前发展。它的发展道路,给我国建设这样类型的城市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六盘水市的发展道路,不仅对六盘水市的下步发展,而且对全国工农结合的城市建设都有启发。要发展六盘水市,要振兴六盘水市,只有走“科技兴市”的道路。全面实施科技振兴六盘水的战略,增强全市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这才是六盘水市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制度阻碍了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我们应创制一系列新的制度体系,有力推进人口城镇化的进程.撤除人口流动的藩篱,改革户籍制度,实现人口自由迁居;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之路,进行城市劳动人事制度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建立统一的,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调整城市发展战略,走二元城镇化发展战略,全方位推进中国人口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特殊的工业化路径,是“江南煤都”六盘水市二元经济结构迅速形成的根本原因;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城镇化则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城镇作为农村向城市转换的重要载体,这一以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为主体组成的社区,一旦获得大力发展将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通过实施科学举措推进城镇化,旨在谋求煤城二元结构破解与经济社会跨越。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50%,但要达到欧洲70%多的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我们推进城镇化,需要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对安徽省城市生态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了2007—2011年安徽省各地市生态效率变化,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生态效率差异不是很明显;传统的工矿城市生态效率普遍偏低;追求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还较为普遍。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六盘水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六盘水市的历史发展,依据六盘水市的五大优势,对六盘水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泸西县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实施成效,认为当前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城乡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并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践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结合实地调研,针对统筹区域民生、彰显城市特色、加强城市设计、激发城市活力、县域产业链规划、非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等方面,系统提出了推进泸西县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效率、城乡统筹六个方面,选取了33个因子,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马鞍山、合肥城镇化水平较高;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城镇化水平不甚匹配;安徽省各市人口规模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核心策略。虽然我国的城镇化起点低、起步晚,但是发展空间比较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地位。目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这将会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首先阐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并以淮南市为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以城乡统筹、产城互动、集约节约、生态宜居、文明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滇西片区集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于一体,贫困面广、程度深,是边境县和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这为滇西边境贫困地区的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分析了滇西边境贫困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并以施甸县姚关镇蒜园村为案例,讨论其发展条件,从而探索边境民族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三峡库区科学发展的关键支撑点,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巫山县,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应当以生态涵养发展来布局和推进巫山的新型城镇化,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探寻有效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具有五大基本内核:农民工市民化是核心,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壮大二、三产业是基础,城乡协调发展是根本,城市文化建设是灵魂。推进新型城镇化主要面临五大制度诉求:土地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专项转移支付到一般性转移支付,身份制度从身份特权到契约平等,府际关系从竞争到合作,决策制度从个人决策到民主决策。因此,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要求处理好五大关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土地、人力、资本三大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推进上、下级政府间权责合理配置;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健全城镇建设民主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完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建立新型城镇化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问题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漳州市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空间结构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但也存在问题,如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协调、缺乏本地文化特色、产业支撑不足。漳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是:树立生态理念指导城镇化、传承闽南文化融入城镇化、壮大特色产业支撑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推动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首先基于熵值法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04-2012年该区域内各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量化测评.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负空间自相关性,新型城镇化建设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极化效应,即重点区域、中心城市通过对周边地区资本投资、人才资源、知识的吸引,形成了高速发展、效益良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同时由于过度集中其周边地区的资源和发展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导致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种区别于以土地城镇化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城镇化。它要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的发展达到三者良性互动发展,做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人融合",其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选取湖北12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各城市人本导向下城镇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的特点,旨在为湖北未来的城镇化发展中,调和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南昌城镇化水平稳步上升,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同时,南昌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严重的县域城镇化失衡,就业安置面临巨大挑战,资金压力制约城镇化进程,土地约束与环境压力加大。因此,本文提出了南昌市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更新理念,提升决策"智慧";科学布局,完善城镇体系;三化并进,推动产城融合;加强城市的功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改善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六盘水市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的高速增长势必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加。对六盘水市经济与能源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就目前六盘水面临的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为六盘水经济和能源的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六盘水市城市噪声污染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盘水市近年来噪声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六盘水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特征,指出城市声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降低六盘水市城市噪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大,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并且原有生产模式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迫切要求产业转型与调整。发展生态旅游可改变传统的产业发展路线,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六盘水市是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对其进行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探讨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路径,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旅游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作为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城镇化过程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变迁的有效反映。因此,把城镇化作为驱动因素研究社会变迁,对把握我国旅游业发展路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融资难题,已成为制约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的首要因素。破解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困局,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开辟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新渠道;加强投融资平台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