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通过解读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中的“作为本体论阐释入门的游戏,,来把握其对游戏的考察角度,并分析其阐释游戏的思路,以便把握其游戏的内涵并发现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纳博科夫的文学游戏观体现在其"文学如游戏"的创作理念上。在他看来,文学与游戏具备共同的属性:虚构性和娱乐性;文学是一个魔法世界,作家是一个高明的魔法师,设计创造自己的魔法世界。因此,他的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游戏倾向,弥漫着一股戏谑的气息,具有浓厚的后现代魔幻色彩。小说《普宁》无论是在游戏场景的描写、文字游戏的把玩、戏仿的运用,还是在叙事手法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一种游戏精神和制谜意识,是对纳博科夫文学游戏观的阐释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儿童游戏的生理-心理观能直接说明儿童游戏的发生及其本质特点。儿童游戏是由儿童生命历程的本性决定的,是儿童生活的必需。儿童游戏的发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然,是儿童认识、发展、锻炼自身的天然需要,同时也是儿童为满足不断的身心“刺激-反应”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自发行为。儿童游戏的本质特点在于游戏是儿童在不可控制和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自我控制感和一定程度的确定性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主导形态游戏观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发生了演变和调整:清末时期的"门面型游戏观"在民国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发生了演变,民国时期经历了从"孤立型游戏观"到"融合型游戏观"的调整,社会主义时期则经历了从"工具型游戏观"到"本体型游戏观"的调整。从"门面型游戏观"到"本体型游戏观",既是游戏的独特价值得以发现的过程,更是儿童...  相似文献   

5.
6.
杜迎范 《教育导刊》2009,(11):14-16
后现代主义认为,儿童游戏是儿童生命自足的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体验,是儿童与环境互动的中介,是确定性与不确定因素共存的复杂体。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进入儿童的游戏世界,尊重儿童的体验,给予儿童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儿童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用科学的儿童观指导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雪萍 《幼儿教育》2000,(11):11-11
用科学的儿童观来指导幼儿游戏,可以更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学习和全面发展中的价值。1.要尊重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儿童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游戏对于幼儿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在游戏中,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幼儿可以自主自愿地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幼儿的游戏和学习不是截然分离的,更不是相互对立的,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独特途径和方式,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媒介。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确保游戏的时间,开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际效用的游戏空间。  相似文献   

8.
从解读伽达默尔的游戏的概念出发,试析其理论中的游戏涵义及引申的精神内涵。同时通过对经典设计案例的分析,探讨游戏精神与艺术规律的内在联系,探寻游戏精神对空间设计的影响规律。如此,既可以丰富游戏与艺术(设计)的理论,达成对游戏概念、精神于空间设计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价值的深入理解;又能指导设计实践,为生活创造出舒适宜人、充满自由活力、富有趣味性和创造力的空间环境。解读伽达默尔的游戏概念及引申的游戏精神与空间设计的关联,不仅为把握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理论提供一条新途径,而且为设计从业者理解两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游戏教学是把游戏融入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顺应儿童天性、提升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实践能力等优点.人们对游戏教学寄予了较多期望,但实践陷入了对游戏教学理解不深刻、游戏吸引力不持续、目标导向评估不全面和游戏资源共享体系不健全的困境.要想超越这些困境,就需要深刻理解游戏教学的本质、开发适应性教学游戏、构建形成性评估模式和加强游戏资源平台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哲学依据自身对理性认识的发展而发展.整个哲学史大体可分为前理性时代,绝对理性时代和后理性时代,而每一个哲学时代的哲学都有自己的理性观.绝对理性主义和现代非理性主义从不同的极端将理性歪曲,于是才有现代哲学对理性观的重建.伽达默尔作为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在批判绝对理性观的基础上,用传统、先见和理解的历史性重建了哲学理性观.这对世纪之交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验立意是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立足点,关键经验、核心经验的提出夯实了游戏的经验立意并强化了在目标指引下的经验引领。但是,经验立意框限了游戏的丰富意蕴,核心经验有使游戏陷入意义陨落的“动作过场”的风险。幼儿园游戏要突破经验的框限而实现意义丰盈的本真,需要从经验转向体验,从而实现游戏本体论、游戏认识论和游戏者(儿童)整体性存在三重意义的回归。基于体验的幼儿园游戏是支持与促成儿童游戏体验并通过游戏对话延伸体验、扩展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体系中,文本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受海德格尔存在论观念的影响,伽氏认定,文本是被理解的给定之物,并把文学文本看作是“最高程度上的文本”。总体上看,伽达默尔文本观的主要贡献在于,依托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支点,将语言关注指向了文本,使语言之思得以具体化,文本也因此走向本体论的视域和存在之途,从而确立了文本和阐释的互参共存格局,获得了文本意义的方向性和无限性的统一。这些努力,不仅有力地影响了接受美学的生成,而且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抵制后现代主义的虚无主义和绝对相对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13.
游戏,是儿童生命的存在方式。游戏精神是儿童游戏观念形态上的高度抽象,是游戏具体形态特征的思维概括与美学表达。以游戏和游戏精神为核心的儿童观走过了一条异常漫长而曲折的荆棘之路。站在儿童立场上,认同儿童本能的生命欲求与发展趋向,并将自身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情感融入其间,最终引领童年生命走向健康、和谐、美丽、完满的价值行为和精神趋向,都属于游戏精神的范畴,都是文学和教育之于儿童游戏的想象眷顾和精神缠绵。  相似文献   

14.
游戏与教育如何融合一直是教育游戏研究的重要命题。教育游戏研究不仅应该根据教育理论,而且需要参考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过于强调游戏者的主体性,具有哲学上的主客二分的问题。而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突破了近代认识论模式的束缚,侧重于游戏与游戏者的统一,对教育游戏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根据伽达默尔的游戏理论,教育游戏的真实主体是游戏自身,存在方式为自我表现,意义产生需要观者在场参与。因此,教育游戏应该将娱乐性与严肃性紧密结合,引导学习者融入游戏;使游戏规则与自由保持张力,优化学习者的游戏过程;注重观看与参与相互渗透,促使学习者获得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义自古以来成为人们所追求的主题。人们把正义作为判断社会优良的标准,把正义作为保障自身的手段,甚至将它誉为完满的理念。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的理论中都包涵对正义的研究,在近代的自由主义哲学家那里,随着人类理性能力的觉醒,正义与自由、权利联系起来,正义的内涵得到空前的丰富。马克思在关注现实与历史的基础上洞察到自由主义正义观内在的弊端,对自由主义正义观进行批判与超越,并在其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正义观。这一正义观是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正义观是以物质生产资料为基础的,是具有历史性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6.
维果茨基基于社会文化的视角,借助最近发展区理论阐述了创造力基本内容,分析了游戏、白日梦及学校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积极意义和对中小学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瑾 《家教世界》2013,(7X):41-42
伽达默尔是解释学的代表人物,他是在他的解释学著作中谈论游戏并在阐述其解释学思想的过程中逐步展开他的游戏观的。对于游戏,伽达默尔有其自己的真知灼见。通过反复阅读伽达默尔的著作,笔者发现其游戏观与现代幼儿园游戏相比较有许多想去甚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以录像为媒介的集体访谈和多重话语分析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国城乡幼教工作者对游戏,特别是对幼儿园中儿童自由游戏的不同看法.研究归纳出三种看似不同但实则存在内在关联和相互转化可能的游戏观.(1)儿童自由游戏只是幼儿园中游戏的一种,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被称为游戏.(2)儿童自由游戏是真正的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或游戏活动教学化)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与游戏有质的区别.(3)高水平的自由游戏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境界,"会玩"的儿童才能在游戏中享受到真正的自由.教师的游戏观影响了儿童对游戏、自由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由于游戏本身的复杂性和研究者不同的学术背景、观察角度、方法论等问题,迄今为止,人们对于游戏的看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试从理论基础、儿童游戏观、游戏课程设置、游戏式教学法及游戏设备五个方面比较陈鹤琴和蒙台梭利两位教育家的游戏理论,其目的在于从理论上开拓视野,同时,也是对当下学前教育界引进外国教育模式过热,而对传统教育文化存在一定程度漠视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比较国外学前课程纲要,在游戏观上有三种政策取向,即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展开的活动而非教师强加的作业、游戏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一种积极意义体验。据此反思我国幼儿园游戏,需处理好游戏活动与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游戏中幼儿自主性与教师预设性之间的关系、游戏的形式与游戏者内在体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