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大陆和台湾出版业互补性非常明显.大陆的明显优势在于:市场广大、出版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低廉;而台湾的优势在于:发展程度高,有一批以出版为终身事业的优秀出版人,有一支经过市场大潮淘洗、专业化程度颇高的策划编辑队伍,有相当完善的市场网络等.对于台湾出版界来说,大陆多的是机会;而对于大陆出版界来说,台湾多的是经验.所以本文的主旨在于立足大陆出版实际,探讨台湾出版业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台湾陆续出版了不少大陆文学作品,并曾一度形成大陆图书热。然大陆文学作品在台湾出版后在读者中和市场上的反应远未达到期望的那样;许多大陆的畅销书在台出版后却如泥牛入海,无声无息。个中原因,值得研究。最近台湾作家劳逊在《中国通》杂志上以《大陆文学作品在台湾的“文化苦旅”》为题,谈大陆文学作品在台湾的种种际遇及读者不爱看大陆文学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据台湾消息,继蔡志忠漫画成功进军大陆市场后,东立出版公司也考虑把旗下台湾漫画作品授权给大陆一家漫画出版社出版。如果顺利谈成授权合约,合作初  相似文献   

4.
到大陆去! 2002年5月份台湾《光华》杂志有一篇报道,题目是“台湾出版业者各显神通抢占大陆市场”。该文显示,近期台湾出版业兴起的一股进入大陆市场的风潮,也受到了台湾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一现象,对大陆出版人来说,同样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特点分析: 1.有的台商长期通过提供盗版书源获利并对大陆市场观望已久 90年代中后期,粗制滥作的盗版言情小说在大陆市面上大肆流通。有的台湾出版商通过快速向大陆提供书源文件等,除了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外、也逐步了解大陆小说市场的可发展性。台湾出版商飞象,新月等出版公司最近陆续在大陆成立文化公司参与市场竞争,他们不是出于一时之兴。而是长久规划。 2.越是内容与主题欠缺深度的出版  相似文献   

6.
随着出版市场主力群移居大陆,台湾出版市场每年为此将流失15亿元台币的商机。尽管“钱”进大陆仍然受盗版、仿冒等困扰,但业者应该利用台湾出版品现存优势,做好产业规划和分析。 大陆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8%,加上13亿的阅读人口,已经使得大陆成为全球最大的华文图书市场。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资料指出,2002年,大陆图书销售量就高达155.9亿册,销售总额达956.7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正为何有一些资深台湾出版人会对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笔者认为,真正原因是过去十年,台湾出版业进军大陆,普遍遭到挫败,而且被大陆出版业在质和量上不断超越。台湾业者在大陆市场既然发展不起来,自然害怕大陆出版业者反过来进入台湾市场,到时台湾出版业者连自己的地盘都守不住。这点颇值得探讨,笔者对大陆出版业的腾飞有很深刻的体会。十多年前笔者认识了一些大陆朋友,如今都在大陆出版界雄据一方,以今天人文科学出版最夯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刘瑞琳为例,前一阵子她还跟笔者说:"十年前我到台湾还是抱着学习的心理,现在觉得台湾没什么好学的,反而是他们要来跟我们学习。""以前台湾出版业都是端着架子来大陆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台湾出版界两位知名人士陈信元(幼狮出版公司总编辑)和陆又雄(淑馨文化集团总经理)先生进行一次对话,就海峡两岸出版市场的合作与竞争问题,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并对今后发展趋势作了判断和分析。 陈信元在回顾两岸出版合作的情况时说,目前在台湾市面上看到的大陆出版物,至少在万种以上,大致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由大陆授权出版;一是由两岸合作出版。但这些书在台湾一般并不是十分畅销,文学类只有阿城与张贤亮的书卖得好,艺术类只有中国美术全集赚到钱,这表明大陆出版物并没有在台湾出版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因此,未来的景况应是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他还谈到,目前大陆发行体系虽在逐渐完善之中,但台湾出版业  相似文献   

9.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近日宣布推出“TAO台湾学术在线”(TAO,Taiwan Academic Online)数据库,目前已搜集超过13万篇台湾期刊论文和2000本专业用书;同时也同大陆合作,成为台湾唯一合法进入大陆市场的数字电子书刊平台。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表示,期待“TAO台湾学术在线”能促进两岸学术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台港澳之窗     
中国大陆文学作品在台湾 中国大陆的文学作品,在台湾读者中普遍受到欢迎。一些有趣味的作品,在大陆一推出,很快就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 但是,台湾出版的大陆文学作品不是没有选择的,特别是那些有争议性的作品,出版的较多,而严肃的作品,则出版得较少。 从1987年到1995年底,从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同  相似文献   

11.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3,(16):55
台湾业者支招应对萎缩台湾出版产业近年来逐渐萎缩,不少业者转往同是华文市场的大陆发展,却不知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与关卡,多数都失败而归。对于想去大陆发展的出版商,有业者以自身经验提出建议,出发前一定要先做好完善的准备,包括资金是否足够、擅长出版的书类是否符合大陆市场、对大陆出版法令的熟悉程度等。另外,他强调,最好要替公司设好停损点,并与当地管理人员共享公司股权,一同承担公司营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版业在迎接21世纪,面对国际图书市场激烈的竞争,已把组建出版集团作为一种发展战略被响亮地提了出来,尽管目前还处在造势和探索阶段,但却已引起了海峡那边出版业者的密切关注,台湾有识人士认为,随着大陆出版集团的兴起,可以挟雄厚的实力,在未来海外出版市场上,使台湾业者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也会牵动本地文化出版市场经营走向。为此,台湾陆委会委托一些出版研究者对大陆出版集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考察与了解,完成了《大陆出版集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台湾出版产业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呈现颓势,光是今年第一、二季实体书店的总体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已减少15%~20%.再加上网络书店、大卖场等新兴通路大打价格战,利润缩水,又有大陆简体字书渡海来台,瓜分市场,使台湾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关.为求生存,台湾出版人将眼光放大到海外华人市场.第一个目标,当然是大陆.  相似文献   

14.
欣闻 《出版参考》2010,(16):35-35
不久前,拥有大陆资本背景的台湾新经典文化公司在台湾正式成立。该公司的大陆资本背景是大陆较大的民营出版公司之一的北京新经典。这实际上也是大陆出版企业首次在台湾地区投资成立的出版公司。台湾出版业对外资同样有诸多严格管制,所以新经典以何种方式在台湾投资,北京和台湾的新经典都讳莫如深。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拥有大陆资本背景的台湾新经典文化公司在台湾正式成立.该公司的大陆资本背景是大陆较大的民营出版公司之一的北京新经典.这实际上也是大陆出版企业首次在台湾地区投资成立的出版公司.台湾出版业对外资同样有诸多严格管制,所以新经典以何种方式在台湾投资,北京和台湾的新经典都讳莫如深.  相似文献   

16.
王乾任 《出版参考》2011,(36):39-40
规模问题:大出版集团平衡大通路集团? 美国《出版商周刊》的《台湾2011年出版分析》,首先谈到台湾出版产业的规模问题。信谊基金会的主编张杏如表示,近十几年来,台湾出版业的规模虽然增长了50%,但零售通路的规模却增长了1000%。要想有所突破,台湾出版人得进军大陆市场。  相似文献   

17.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由于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政策的开放,许多出版业者早已展开部署,只待时机成熟,便可迈开脚步前进,部分大型出版公司挟着雄厚的财力拓展华文市场,对台湾的出版生态将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城邦集团是其中相当积极的出版者,去年香港分公司业绩不错,今年预计在星、马成立分公司,出简体字版本。此外,对中国大陆市场亦将伺机而动。  相似文献   

18.
台湾出版界从开放初期摸索试探两岸市场合作空间到1988年台湾图书由联经出版公司在广州举办书展,台湾出版界大量引进大陆图书版权,1992年达到最高峰。台湾业者进人大陆多年后,逐渐熟悉了大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台湾漫画顽童萧言中裹挟着《童话短路》、《旧情绵绵》、《笨贼一箩筐》(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开始登陆大陆的文化市场,进行他娱乐大陆读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台港澳之窗     
台湾出版家论述两岸与香港三地合作出版态势 台湾一位出版家根据自己几年来与大陆和香港合作出版的经验,认为两岸三地的出版交流,最大的收获是促使世界华文图书单一市场逐步形成。他觉得汇集两岸的文化与科技资源,可以相辅相成,也会使彼此出版事业互蒙其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