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采用自我控制量表(SCS)、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及情绪调节策略问卷(ERQ)对4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相关显著,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中介效应分析中发现,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中发挥多重中介作用。这说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既能直接影响自我控制能力,也通过影响多种情绪调节策略而间接影响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情绪调节效能感量表》和《抑郁量表》对1108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青少年自尊对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效能感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①自尊、情绪调节效能感与抑郁三者相关非常显著:②自尊、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可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抑郁症状;③自尊对抑郁的影响部分是通过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发挥作用的。结论:自尊不仅可以直接缓解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还会间接通过情绪调节效能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法测查了高职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并与本科生的测量结果相比较,通过回归分析考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尊、抑郁的关系。研究结果:(1)高职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分及管理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低于本科生,且差异显著。(2)高职生群体内部的差异检验显示,在表达积极情绪和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方面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班干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分及管理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均显著高于普通学生;来自双亲或单亲家庭的高职生在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方面差异显著,后者得分较低。(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抑郁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加强对高职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教会他们善于管理和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在自尊水平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提升的条件下,有助于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和自我认同感量表(SIS)对梅州市426名青少年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的项目平均得分达到感的总体水平较高。男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的效女生,男女生在表达积极情绪上都拥有较高的效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认同感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同感高个体在情绪调节方面表现了出更多的自信。  相似文献   

5.
使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对302名在校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范院校新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高于平均水平;留守经历和独生情况显著影响大学新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学生干部经历和户口类型显著影响大学新生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大学新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与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显著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研究揭示了师范院校新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策略的现状,为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培养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学生情绪创造性的发展特点,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创造性间的预测关系,选取810名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创造性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阶段个体的情绪创造性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年级差异显著,情绪创造性随年级增长呈线性上升趋势,大三达到顶峰;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均对情绪创造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对自身情绪调节的自信程度对独特、恰当的情绪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中国组织情境下探索员工工作场所排斥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以工作场所排斥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11名在职人员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02份。结果:(1)被试的工作场所排斥程度较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2)被试的工作场所排斥得分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被试的工作场所排斥得分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员工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其在工作场所知觉到的排斥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压力应对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99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压力应对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中上等水平;(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与积极应对、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3)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对积极应对起完全中介作用,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对消极应对为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关注主观幸福感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压力应对之间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欲了解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状况对孤独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邓云龙等编制的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CPNAS)、Asher等编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CLS)以及文书峰等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西省临汾市和某农村联校小学6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孤独感与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儿童孤独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儿童孤独感均有影响,干预儿童孤独感可从这些方面考虑。同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故还可从提升儿童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中缓解儿童孤独感。  相似文献   

10.
考察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困扰、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人际关系困扰综合诊断量表对31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人际关系困扰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为32.26%。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减少人际关系困扰,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