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半夏 《出版广角》2015,(3):36-37
东汉的班超,为人有大志。兄长被召入京,他和母亲随往,然而家中贫寒,班超于是为官家抄书,供养家用。这份工作自然辛苦,这天抄得手酸,班超丢开笔,叹息道:"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大家听了,一场哄笑。班超愤愤道:"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这便是传说中著名的投笔从戎掌故。说起来,当年班超兄长班固因回乡写史而遭人告发,下了诏狱,班超  相似文献   

2.
读书人     
读高中的时候,上的是省重点学校,因此经常有一些有背景的学生转学到我们班来“熏陶”。也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那是一个女生,胖乎乎的。眯缝着眼睛,似醒非醒,似笑非笑。  相似文献   

3.
寂寞读书人     
我以为,人应当活得丰富些,而读书是令人充实并自信地生活的方法之一。钱钟书先生提倡:闭上眼睛,用心而不是用眼睛来审视一下人生。读书就是最重要的审视人生。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价值显而易见。孟子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的地位可见一斑.古往今来,读书成就了无数名人大家。  相似文献   

4.
冰清 《出版视野》2007,(2):42-43
有人对中国的读书人作过一个界定:以读书为混文凭的人,不是读书人;以读书混官的人,也不是读书人;以读书为时髦、为装饰、为消遣的人,更不是读书人。读书人应该把一切书本上的教训,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和行为。虽不能辅世济民、经天纬地,至少在今天能独善其身、有益世人,那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5.
贪财为饕,贪食为餮。为贪书的人应造一个字——书在上,食在下,读音吃或痴。人把魅惑最大的四件事称为"酒色财气"。不周延,很不周延,其中还没包括麻将,没包括书,怎么够得上魅惑呢?  相似文献   

6.
黄鸣 《报林求索》2012,(9):68-68
<正>很多认识我的人说我不像生意人,更像读书人,这话在这年月听起来颇有"书呆子气"、"不谙世故"、"不通四六"之嫌。自从我痴迷太阳能,为了普及她而误打误撞地跌入商业圈伊始,就被看作商圈另类。皇明最早确立的"生意场无酒论",在山东重义气、酒飘香的商场氛围内独树一帜,不请客送礼,与烟酒绝缘,多少年这样的风格坚持下来,别人也不怪罪我不给面子了,反而无烟无强迫敬酒的方式得到更多朋友的理解和效仿。  相似文献   

7.
广告与作文 广告是应广告主的要求来制作的,广告文案要反映它所推广与宣传的项目的特点,以吸引顾客购买。它在很大程度上与高考作文有相似之处,可以看做是一种命题作文,尤其是在提倡教育改革的今天。它要在限定的时间内,把所要宣传的内容以特定的形式传达出去,而且形式尽可能出人意表,既要不离开设定的主题,又要挖掘出其中的深层次含义;就好像人家要求高考作文写白  相似文献   

8.
《出版视野》2005,(4):40-40
书寿长人寿亦长。一是书寿长了,人的名气也会像书名一样,跟着一起与日月争光、与天地同辉,比如屈原和《离骚》的关系。正因为屈原,所以当代的读书人,往往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且不必说借助长史之辞,不必托身飞驰之势,而身名自传于后世。这是从历史的角度认识的问题。另一个意思,从现实的、科学的层面理解,人也会因读书而长寿。这也有两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以来一直有个挥之不去的念头,就是跟几位书迷朋友合伙开一家书店,铺面无须很大,品位无须太高,但有一个底线:架上放的得是些我辈读书人喜欢的萝卜白菜。每周一两回到个体书店林立的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买回几本中意的新书,看着人家老板乐哈哈数票子的场面,真是艳羡得哈喇子都快淌下来了。于是认真地跟朋友聊起,大家一道对这未曾成真的梦想充满了自信:在全国的民办书店中,咱们再不济,也不至于比已混出了名头的北京国林风、南京先锋书店、嘉兴秀州书局那几家逊到哪儿去吧。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咱是仨诸葛亮凑一块儿,那该是怎样一番强劲无敌金枪不倒的格局哩?一个人对未成之事往往自信非常,  相似文献   

10.
读书人痴话     
读书人痴话周迅白石老人曾言:“画要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套用齐翁之语喻读书也是同理,不读书为愚,死读书为痴;不信书则循头无活水,尽信书则难免步入歧途。读书之奥妙,关键在一个“化”字上。邓拓曾刻一闲章:“书生之气不可无。”此处“书生之...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人是世间最幸福的人,因为他除拥有现实世界外,还拥有一个更为浩瀚的精神世界。读书人通过阅读收获一缕淡然的兴致,这平凡而永恒的心境,足以构成莫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五月下旬以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江苏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以及省广播电视厅部署,省电视台全力以赴,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方位投  相似文献   

13.
6年前的那个夏天,三四个有志于书业的年轻人到工商局注册一个文化艺术公司,他们梦想的名字是"读书人",但并不抱有太大希望,因为这么好的名字也许早会被别人捷足先登,及至到了工商局,却发现这样一个对于图书行业来说恰如其分的名字居然还在时,他们都认定这是命运之神的眷顾,并为此而深怀感激.  相似文献   

14.
需要有限,欲望无尽,藏书也是一种贪.五十之后,放慢了囤书速度,但双十一还是忍不住下了一单.十多年前,痴迷于木版年画研究,郑振铎的《中国版画史图录》乃不可或缺之参考,可惜因定价超出承受能力而割舍.见有半价者,九百元,下单时其已告罄,只好取一千二百元一档.急于用功,平生五千卷;拙于谋生,一字不救饥.为一套自己喜欢的工具书反复掂量,想来无奈,窘困限制了想象力,也从未将自己看成一个例外.好在读书之益,便是能让你与物质生活拉开一定距离,坐在日常的对面,而不被俗世浸透.  相似文献   

15.
从屈原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君王都有一种单恋情结。无论走到哪里,不论受到什么样的虐待,心之所系,情之所钟还是魏阙之上那个君主,简直是朝思暮想,生死以之。《离骚》中“香草美人”之喻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那心情与失恋差不多。李白有诗为证:“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够直露的了。贾谊先见宠,后见疏,到了长沙整天痛哭流涕,情同弃妇。杜牧的《阿房宫赋》所描述的情景:“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说的是宫女望幸,用之于历代怀才不遇的士子渴望见召的心情也很…  相似文献   

16.
出版业所为的即是以文化为对象,这其中的文化有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政治文化等等。其中,以精英文化为文化的精髓,同样也是出版业建立的文化基石。出版业不应以文化来包装,而是应以自身的运作来传播文化,塑造文化。  相似文献   

17.
前次作《书的旧事与启示》意有未尽,想到编辑出版人是成天埋首书稿的,除了读书稿,显然还应是读书人。这个读书人不是说编辑的身份,而是指进行时态的青灯黄卷,案牍劳形。编辑作为一个读书人,想来应有这样三重境界。 爱书人 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候人们对于年轻人的赞扬常常是和书有关的。比如王仿子在一篇文章中说到几个人给他的印象,“还有韩中民和吴道弘都是勤奋好学,爱书成癖的年轻人”。 爱书是一种情感。编辑作为一种职业,与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要受到书的熏陶,书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是别样东西不能替代的。要有一种爱书的情感,先得是一个爱书人。天生一片爱书之心,这是编辑作为读书人的第一重境界。 爱书人或者爱书家做为一个词的提出,专利属于叶灵凤,见之于他的《读书随笔》。陈原则多次谈到,编辑出版人尤其是出版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书迷。邓蜀生用书生这个词。我读过一篇他的文章,说到最重要的是,我们人民出版社的主要负责人从来都是由学有专长的高级知识分子担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书生”。书生一般说来是读书、知书、爱书的人,故而常要求他手下的工作人员也应具备读书、知书、爱书的素质。邓的话说得让人向往。眼前的例子还有一个。姜椿芳是大百科  相似文献   

18.
我这一生,读书、教书、编书和写书,处处离不开书,可以说和书结了不解之缘。但真要我谈一点读书的心得和体会,却又茫无头绪,不知从何谈起。  相似文献   

19.
我不是读书人,不是谦虚,是有根据的 回国以后,因为写了些稿子,然后居然出了几本书,所以在媒体上就被称为是一个作家、散文家,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居然还有媒体称我是学者、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我更是不敢想.  相似文献   

20.
8月15日,记者约好在三联书店二楼咖啡厅采访沈昌文先生,没想到巧遇丁聪夫妇。丁聪先生是在老伴的陪伴下到编辑部拿稿的。很难想象,一位年届九旬、重病缠身的老画家,现在还在给一本杂志画版式。32开配一副图的封面,简洁的版式,还有每期必有的一两副漫画,读书的标准像25年不变,就是因为有了这“从一而终”的丁聪。为读书作画是丁聪生活里一桩顶顶重要的事。他盯稿子盯得很紧,稿若没按时来,就急得亲自到编辑部去取。这位抗战时就开始漫画创作、并曾在香港创办《良友》杂志的老画家说,他真的“欢喜这份工作”。不变的丁聪经历了《读书》的好几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