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仑是我国神话系统里的奥林普斯山,为群帝诸神之所居,是战国秦汉一种宇宙模式理论里天地之象征,是袖珍本的小宇宙.它的初型是我国西北部某一高山(看来祁连山跟昆仑关系最大).以后随着我国幅员的扩大、文化的广披,昆仑的地望有向西移动的趋势,到了秦代,已经用来指新疆之昆仑了(李斯《谏逐客书》“昆山之玉”便指和田美玉).  相似文献   

2.
“昆仑”一词虽在先秦古籍中就有所见,但历代的古书注释对“昆仑”的确切含义均语焉不详,只指出它是一个地名。“昆仑”是我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地理名词和文化名词。解开昆仑山的名源之谜,其意义不仅在于确认最早以“昆仑”命名的自然地理实体的所在,更有助于探讨昆仑地区远古民族及昆仑神话系统的某些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考纲变奏     
(一)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简化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将“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简化  相似文献   

4.
“为之”辨     
“为之”在古汉语里常是固定结掏。只因“为”的词性不固定,意义更灵活,“之”或实或虚甚至或省,故“为之”情况较为复杂。 (一) “为之”后出现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之”即为介宾词组,充当状语。例如: (1)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二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为,介词,引进行为对象,相当于“替”,或不译。之,代词,代孙权。“为之”是动词谓语“用”的状语。为之用,替他效力。 (2) 时人为之谚。(《通鉴·晋纪》) 为之,替他们或给他们,作“谚”的状语。“谚”用如动词,义为“编谚语”。 (3)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为之,替他(即周顺昌),作“声”的状语。“为之声义”直译为“替周顺昌伸张正义”。 (4)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疱丁解牛》)  相似文献   

5.
一《说文解字》(以下简作《说文》)在释义、析形、注音时常用“一曰”别为一说。关于《说文》中的“一曰”,段玉裁云:“凡义有两歧者出一曰之例。”①又云:“凡一曰有言义者、有言形者、有言声者。”②我们觉得段氏所言,尚嫌未尽。本文试就“一曰”在《说文》释字体例中的功用陈述个人浅见,以就正于海内方家。 二  相似文献   

6.
古地名简释     
太形即太行山,主峰在今山西晋城南。《列子·汤问篇》:“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即此。河阳,古泛指黄河以北地。姑射古山名,在今山西临汾西,一名石孔山。相传其山多水而无草木,为古之得道者王倪、?缺、被衣、许由四子所居。《庄子·逍遥游》:“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即此。  相似文献   

7.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本小说集成》,有《三续金瓶梅》上、下两册,系清人讷音居士编辑,此书《前言》云:“《三续金瓶梅》,四十四回,道光元年(1821)抄本。”“本书《小引》署‘时在道光元年,岁次辛巳孟夏’,可知书即成于此时。”《前言》最末还交代:“本书原为马隅卿先生旧藏,两函十六册,为海内仅见之孤本,今归北京大学图书馆,现即据以影印。”既是“道光元年(1821)抄本”,又系“海内仅见之孤本”,且是“据以影印”的,当然应该是真货了。然而,刚读了不几页便疑窦丛生,以至对这一“海内仅见之孤本”究竟属真属伪也模糊了。存疑之一:讷音居士的《前言》和务本堂主人题《小引》都意在陈述续书的缘起、意图和经过。前者曰:“不惜苦心,大费经营,署往寒来,方乃告成。”后者曰:“竭力搜求,效而续之。”据此,讷音居士和务本堂主人好象是一个人。然而从抄本的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又是一天的开始,同学们神采奕奕地准备上他们最喜爱的微机课。就在这时C(Computer)老师看见鱼果无精打采地望着电脑,怎么回事?每次微机课,鱼果就像小鱼见到水一样,极为兴奋——可以钻研“电海”(电脑的海洋)中的知识。一问才知,由于鱼果不小心,把自己电脑的登录密码忘了,晚上折腾到很晚,除了郁闷也感叹自己知识的不足……微机室里也有句俗话:有C老师在,万事都OK!  相似文献   

9.
冬天里,美丽的奇诺小镇被厚厚的雪覆盖着。大街上冷冷清清,谁也不想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出门。只有小兔子杰比不愿意呆在家里,因为杰比是只热爱阳光的小兔子。小兔子杰比去敲小猫维拉的门:“维拉,出来玩吧!”小猫维拉从窗子里探出半个脑袋,胆怯地望了望周围的雪,然后说:“不行,太冷了,你还是进来一起喝咖啡吧。”小兔子杰比去敲小狗托比的门:“托比,出来玩吧!”小狗托比从窗子里探出半个脑袋,胆怯地望了望周围的雪,然后说:“不行,太冷了。你还是进来一起烤火吧。”小兔子杰比只好一个人玩。他一个人在雪地里奔跑……一个人堆起高高的雪人……一…  相似文献   

10.
邵原历史考     
殷墟卜辞里“刀”、“召”、“()”的地望在今之邵原。“召方”是商王朝之敌对方国,其都邑在邵原.后为商所并。邵原建都迄今有三干三百余年的历史。春秋以后,“召”写作“邵”。“邵原”一词,出现于隋代。  相似文献   

11.
(一)三册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课文注〕河阳,黄河北岸。何谓“河阳”?历来有二解:一,“河”专指黄河,“阳”是水的北面,河阳即黄河北岸;二,河阳是春秋时晋地,故地在今河南孟县。课本取前解,不确。  相似文献   

12.
虚实乱谭     
读名画《风雨归舟图》,但见堤柳数条,远沙一抹,孤舟蓑笠,宛在中流。或问:“雨在何处?”答曰:“雨在画处,又在无画处。”我国画论历来讲究“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其实,任何艺术都贵于此道。古戏上的虚拟动作,现代剧的静场、潜台词,音乐上的“歇拍”、弦外之音,诗文中的象征、虚写,等等,都是极好的例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两句诗,  相似文献   

13.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是西晋历史上一位颇受非议的人物,晚近史家和学人均将其作为女人干政、扰乱西晋政治和开启八王之乱的罪魁而大加贬斥,并因此把“八王之乱”的时间界定为从贾后开始执政的惠帝元康元年(291)到光熙元年(306),长达16年之久。实际上从惠帝元康元年(291)到永康元年(300)贾后执政这一段时间里,“朝野安静”,“海内宴然”,政局是稳定的,无甚“乱”可言。我们应摆脱“女人祸水”之类封建旧史观的束缚,对贾后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八王之乱”的时间也因此应从永康元年(300)四月开始算起,肇乱者是赵王伦,而不应把这笔帐算在贾后身上。  相似文献   

14.
屈赋《涉江》中的“辰阳”和“溆浦”,历来注家皆云是在今湖南沅水上流的辰溪县和溆浦县。细加考究,此二地地望颇有疑窦;从不少资料看,真正的“辰阳”和“溆浦”当另有所在。一、“朝发枉渚,夕宿辰阳”的可疑古今屈赋注家,在注到《涉江》中“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一句里的“枉渚”和“辰阳”两地时,皆据《水经注·沅水》所云:沅水过临沅(今湖南常德)之后,“又东,历小湾,谓之枉渚,渚东里许,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坛上有不少与“四”这个数字有关的文学知识,现将这些知识加以整理,一是便于同学们掌握,二是略补教材之不足。一诗歌类1.唐朝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唐朝的“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3.唐朝“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一说刘眘虚)。4.北宋“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相似文献   

16.
形象化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能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知地理事物,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具体生动的地理表象,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迁移。一、欧洲西部的半岛、岛屿和海域半岛:一“拳”(伊比利亚半岛)伸进大西洋;一“脚”(亚平宁半岛)  相似文献   

17.
第六讲:斜画紧结平画宽结 斜画紧结与平画宽结,是沙孟海总结出的两种北碑结字的模式.斜画紧结的构字规则,主要体现在“斜”、“紧”二字上,字势左低右高、内收外放,呈现出舒展放逸的审美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横画宽结构字模式,则字势平和,追求宽和肃穆、雍容虚静之美. 先谈斜画紧结.其结字特点是: 一、横画左低右高,呈右上倾斜之势.如《张猛龙碑》之“每”、“盡(尽)”字,《石门铭》之“載(载)”字等.  相似文献   

18.
由云龙先生的《定庵诗话》及续编,其内容一是采撷海内知好诗作,以及泛论古今诗派沿革变迁之故;二是搜采云南时贤诗作并对其品评。阐述了“诗文同道,时势然也”,“作诗自以品格为第一”,在艺术上“兼采众长.不名一家”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例1虚部。针对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纠 错” 1·已知“=‘+妙,求着一的实部与(高中数学第三册pll5,4一(3))某生解: 1丫2=劣+兮几劣2+今2劣2+y”乞于是,R(卫一) 劣劣“+yZ 1I、—劣2+yZ1986年第四期学生认为既然实部是手毛_cosz一5 in之 ex那么虚部就必是虚数,因而是了为实数,杯沐艺. 说明学生受=“‘士。‘等的干扰,(孕)一甲乒不口(。士。) UO~这种用“实部”概念去套“虚部”概念,显然是对“虚部”的曲解。教师必须依据课本,讲清“实部”与“虚部”的实质,再引导学生主动纠错,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 二、针对学生对公式、定理、性…  相似文献   

20.
吐蕃一公城址辨一公城,亦作“移公城”、“叶公城”。是宋代河湟吐蕃族“要害”据点。宋崇宁二年改名为循化城。其地望《宋史·地理志》语焉不详。今天藏学界有人推测宋代的“一公”即明代青海蒙古火落赤的驻牧地捏贡川,清朝以来称甘加川.即今大夏河的支流铁龙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