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力和责任──孔繁森事迹留给我们的思考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韩喜凯孔繁森同志生前身为地委书记,他无私无愧,走完了自己平凡而光辉的人生路程。不幸遇难后,家人从西藏拉回他的遗物,只有一个简单的行李卷和8个纸箱子。3箱是书信和笔记本,一箱装着藏族的一个大灯笼,...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初,孔繁森同志任莘县县委副书记期间,一直分管教育工作。他重视教育,关心教师。广大教职工每每谈起孔繁森,都说他是尊师重教的好干部,是他们的贴心人。 孔繁森对教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工作中,凡是教育的问题优先解决。每次汇报教育工作,即使再忙他也总是认真倾听意见。他工作深入,善于从基层了解第一手材料。他有事没事,总爱到学校去转转,常常是白天到乡下学校,晚上到县城学校。广泛的调查研究,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八十年代初,由于莘县经济基础薄弱,全县农村中小学条件较差,有的教室年久失修,有一大批的“黑屋子、土台子、危房子。”孔繁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焦急万分,心里久久难以平静。于是,在他的倡仪下,1982年,全县掀起了农村中小  相似文献   

3.
活得精神     
某长不喜欢动脑学习 ,讲话从不自己写稿 ,秘书写完后他也懒得看。一天 ,召开精神文明大会 ,某长发言 ,因稿子催要得急 ,秘书将讲话中的“孔繁森的精神还活着”一句中的“精神”丢了 ,某长读成了“孔繁森还活着”。此时 ,底下一片议论 :不可能吧 ,孔繁森还活着 ?秘书忙走到他身边说 :“说精神 ,精神。”某长恍然大悟 :“对 ,还活得挺精神呢 !活得精神@佚名  相似文献   

4.
“电脑”     
整蛊方法:在好友生日那天对他说:“一会我送你个贵重礼物——电脑!”说着拿出一本笔记本放在桌上,然后扶着好友的脑袋,让他把下巴放在笔记本上。好了,现在你可以大声说:“这就是送给你的礼物——笔记本垫脑!”难以预料的后果:可能会被好友用生日蛋糕抹个大花脸!“电脑”  相似文献   

5.
近义词比较 一组近义词在文章中或一段文字中使用,常常有着相同的作用,能深化文章主题。如《孔繁森》中:“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答应。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请求”和“恳求”都有要求别人帮助做某件事的意思,但“请求”词义较轻,“恳求”却“态度诚恳而又迫切”,词义较“请求”更重,  相似文献   

6.
果戈里     
天天都写果戈里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稍稍活动一下,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一次,一个朋友问他:“您天天都写吗?”果戈里肯定地说:“必须每天写。”“如果一天没写呢?”朋友问。“如果一天没有写,怎么办?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遍写下去,直到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万宝”笔记果戈里是有名的“笔记迷”。他有一本厚达490页的大型记事簿,名为《万宝全书》,实际上是搜集创作素材的笔记本,里面有天文地理、民族风情、贫民生活、趣闻轶事……内容极为丰富。出门时,他常带个袖珍笔记本。有一次,他请朋友到饭店…  相似文献   

7.
佚名 《高中生》2009,(17):22-22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1979年,时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申请到西藏工作。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要求继续留在西藏,担任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  相似文献   

8.
6月15日,阿里地区在狮泉河烈士陵园举行孔繁森烈士纪念碑落成仪式。孔繁森烈士纪念碑矗立在烈士陵园中心,纪念碑上刻有“孔繁森烈士之墓”七个红色大字,主碑两侧树有两座碑,碑文为“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烛恋雪城置民族事业重如岗底斯山”。  相似文献   

9.
冷笑话时间     
一天,一块三分熟的牛排在街上走着,突然他在前方看到一块五分熟的牛排,却没有理会他。问:他们为什么没打招呼?答:因为他们不熟。小红问:你搅拌咖啡的时候用右手还是左手?小美说:右手!小红说:哦,你好厉害哦,都不会怕烫,像我都用汤匙的。小蛇很慌张地问大蛇哥哥:“哥哥,我们有没有毒?”大蛇说:“你问这干吗?”小蛇说:“我刚才不小心把自己舌头咬到了。”先在桌子上放个笔记本然后把你的下巴放在笔记本上好了这是我送你的礼物——笔记本垫脑问:梦露是连体婴,请问她的另一位姐姐叫什么名字?答:玛丽。因为“玛丽莲梦露”,“玛丽”当然和“梦露”…  相似文献   

10.
孔繁森,这位党的领导干部的生前事迹,正在数亿人之间广为传颂。也许是因为他的事迹太突出了,记者一再听到有这样的追问:孔繁森的事,都是真的吗?” 为了回答这一疑问,记者找到了魏武。他是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作者之一。作为和孔繁森一样的山东援藏干部,小魏身兼山东《大众日报》记者和《西藏日报》记者两职。有孔繁森去世前的一年时间里,他们接触很多,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1.
近来,重读<孔繁森的故事>,孔繁森"私事不用公车"犹让我深有感触.家里儿女结婚要用公车他不准,妻子到北京要去游览一下风景区他不让公车送,自己带妻子去挤班车.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能做到这一点,确是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2.
《学习之友》2013,(6):54-54
一位博士到一家企业去面试。面试官问他:“你什么学历?”博士答:“我有清华大学的学士学位,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面试官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笔。接着问他:“你懂外语吗?”博士答:“我精通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对俄语也有一定的研究。”面试官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笔。又问:“你有过工作经历吗?”  相似文献   

13.
孔繁森书记因公殉职,离开他魂牵梦绕的西藏高原,离开他日夜牵挂的亲人已经整整4年了。我与孔书记一起在阿里地区工作近两年,曾与他的家人有过相处。在他去世后,我又先后多次到山东聊城看望她们。在与其交往中,我进一步理解了孔繁森,也领悟到了他家人的内心世界。孔...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02,(Z3)
俄国作家果戈理,有一天请一位朋友到饭馆吃饭,一份菜单引起了他的兴趣,就拿出笔来往笔记本上抄菜单。饭菜上齐了,他还在埋头抄写。朋友不高兴了:“你是请我来吃饭,还是让我陪你抄菜单?”后来果戈理在一篇小说中用上了这份菜单。果戈理称他的笔记本为“万宝全书”。从这个故事中,我们领悟到像果戈理这样的大作家,他的创作也是建筑在平时勤奋的收集材料之上的。我国当代散文家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有三个仓库: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提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  相似文献   

15.
在神州大地,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领导——孔繁森的英名到处传颂。由于曾经从事过民族教育的关系,我育缘和孔繁森同志相识并和他一起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至今回忆起来犹历历在目,令我激情难已,热泪盈眶。那是1989年的冬季,拉萨市教育代表团来上海回民中学慰问西藏班学生并向学校赠送一面绣有“血汗为边疆,丰碑在高原”十个金字的锦旗,以表达藏族同  相似文献   

16.
第五次陪聊     
异乡人刚走出蓝山小区,就接到辅导员打来的电话。辅导员说:“朝阳公寓的一位男子要求陪聊,他的住址是朝阳公寓8幢302室。你现在就去,别忘了带一个笔记本。”异乡人说:“带笔记本干什么?”  相似文献   

17.
1990年8月,我受命带领山东省第六批援藏教师赴日喀则地区执行援藏任务。我们入藏后认识的第一位山东人就是孔繁森。那时,他任拉萨副市长。8月16日我们一行31人从成都乘飞机抵达贡嘎机场,中午来到日喀则驻拉萨办事处暂住。严重的高山反应使我们胸闷气短,头疼恶心,吃不下,睡不着,难受极了。我们是多么思念家乡和亲人啊! 就在我们住下约一个小时,担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同志便闻讯赶来看望。我们与他素不相识,但共同的理想和感受使彼此一见如故。他询问了我们的情况后高兴地说:“好啊!我们都是战友了。”看到我们一个个被高山反应折磨得痛苦难忍的样子,他十分理解,安慰说:“别害怕,不要紧,我刚来时也这样,坚持下去,慢慢会适应的。”这亲切的话语给我们以莫大慰藉  相似文献   

18.
目前,笔记本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尤其对教师用户而言,因为经常要在各个教学地点进行电化教学,笔记本已经成为备课、课堂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许多用户都有这样的体会:笔记本用到两三个小时后,面板便开始“发烧”,尤其在夏天,如果周围没有空调,摸笔记本甚至会感到烫手,随之而来的是系统出现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翻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张铁岗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永远前进”四个大字赫然入目。那是2005年新年的第一天,温家宝总理专门给他的题词。“这是鼓励,更是鞭策。”张铁岗动情地说,  相似文献   

20.
小虎到超市买学习用品,他递给售货员10元钱,说:“阿姨,我想买钢笔和笔记本。”售货员并没有马上接过钱,而是笑着说:“小朋友,我考考你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