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感觉派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反传统倾向。本分析了新感觉派小说表现出的特异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它对都市变态生活的独特观照和对个体人物畸形心理的深层揭示;阐述了新感觉派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借鉴和对现代派小说技巧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孔喆 《现代语文》2005,(8):44-44
从作品提供的作家的价值立场来看,新感觉派的作品大多是反都市反现代性主题的。而从写作上来看,新感觉派的小说并不是真正的现代主义作品: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虽然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创作中的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说,但他们的小说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叙事格局,在布局谋篇上仍按事物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展开情节,  相似文献   

3.
新感觉派一直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在借鉴外国现代派文学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但不论他效法西欧还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在文化积累和创作语境等方面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创作上自然而然带有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某些特点。总体说来,新感觉派小说在文化视角、性爱描写以及抒情氛围的营造等三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传统特质。  相似文献   

4.
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这些作家在吸收借鉴国外现代派文学的基础上,与自身文化和环境融会贯通,第一次将上海这个新兴都市作为独立的审美主体来进行描写,展示了现代都市带给现代人心灵孤寂、生存困境、性困惑等现代问题。他们的作品带有浓郁的现代性,是30年代小说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新感觉派是崛起于本世纪20年代日本文坛的一种现代主义流派。当时,以横光利一、川康端成为首的几个青年作家,接受欧洲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张起了现代主义的旗帜。他们声称不愿再单纯地描写外部现实,而要力图把主观的感觉印象投注到客体中去,以新奇的感觉来创造由智力构成的“新现实”。鉴此,日本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称他们为“新感觉派”。在我国又把这种流派称作“心理分析小说派”,或现代派。  相似文献   

6.
新感觉派都市小说叙事模式对传统小说的突破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该派作家借鉴了欧美现代派和日本新感觉派的艺术表现技巧,以“感觉”为艺术表现核心,采取了独特的内向化的审美视角来发掘都市人的深层心理,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领域,全面突破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创造了新的小说叙事模式,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主义成分的小说流派是前期创造社以郁达夫、郭沫若等为代表的自我派小说,那么真正在小说创作领域把现代主义方法向前推进并且构成了独立的小说流派的,是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初期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新感觉派首先崛起于二十年代的日本,属于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范畴。所谓新感觉派,这是日本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给日本《文艺时代》杂志周围的横光利一、川瑞康成、中河与一、片冈铁兵等一批作家起的名称。这些作家不愿意单纯地描写外部现实,而是强调直觉,强调主观感…  相似文献   

8.
新写实小说脱胎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使现实主义得以更纵深的发展。作家有意无意之间的选择使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自然主义倾向。表现在:客观生活的实录;作家创作主体倾向性的隐化;情节的散泛化与人物形象的非典型化;人的生物本能的客观展示;人对生存环境的认同(人消极地受环境支配)等方面。并对新写实小说中自然主义倾向的成因作了论述。八十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新写实主义给文坛带来一种新鲜亲切的感觉。这批小说家如:方方、池莉、刘震云、刘恒、叶兆言、赵本夫等不动声色地描绘着我们身边的冗琐生活,展示小人物在生存状态下的烦恼和悲欢,将生活的真实状态展示在读者面前。新写实小说有着现实主义的明显胎记。对生活的描绘,对人物的刻划,对日常琐事的展示都可以看出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达到了很精致的程度,这与现实主义一脉相承,又是现实主义深化和突破,在展现生活本真状态中吸收借鉴了自然主义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在作家笔下形成的一种“边缘冲击”。  相似文献   

9.
(一)叙事性作品的尴尬处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叙事的时间是一种线性时间,而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立体的,在故事中,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但是话语则必须把它们一件一件地叙述出来,一个复杂的形象就被投射到一条直线上。”兹维坦·托多罗夫的这段话,表明了叙事性作品面临的难题:作品描述的时间与事件发生的时间明显存在错位的情况。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0.
新感党派小说的叙事艺术,以新、奇、怪的特点给新文学带来了新鲜的感觉,探讨新感觉派的叙事艺术,对正确认识新感党派小说的艺术价值、风格、特点具有较大的作用。本文即力图从叙事入手,分别从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三方面进入小说的阅读空间,来捕捉并体味这种“新感觉”。  相似文献   

11.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曾在30年代风靡上海,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走向高度工业化的产物。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新感觉派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这一流派。本文拟从地域、文化、思潮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新感觉派产生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都市社会学角度探讨新感觉派小说的文化意义,认为新感觉派小说建立在上海现代性的文化形态上,其作品情节大都有男女聚散的模式,使人物带上了现代都市社会异质性与现时性特征,优秀作家则能将人物的现时性与历史性内容结合,写出完整的都市人历史。新感觉派经常描写人物被外在场景围困及骚扰下的瞬间心理,其艺术技巧的文化基础是人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压迫人则是这些技法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感觉派小说通过对都市人生的荒诞性体验,将表达的初心回掣到都市人情感的本我,形成了审美性的自恋及诸种相关的生命形态,在对生命的各种图式的关联、影响、渗透与反制中,将现代小说对人类广泛的生存关注移植到对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和价值的拷问上,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悲悯情怀,表达了对社会民生的普泛化关注。  相似文献   

14.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是快节奏地剪辑生活片断,采用“空间并置”结构方式;二是表现主观感觉,创造主观感觉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图景;三是表现人物心理,着意开掘人物潜意识。  相似文献   

15.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感觉派小说是30年代一个具有浓烈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由于该派作家的创作视野,人格意识,价值观念,审美取向,叙事立场和体意识的转变,新感觉派小说反映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情绪体验及价值取向的变化,也给短篇小说的体式带来了革命,显示出鲜明的现代性,对都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抒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感觉派小说家继承了20世纪20年代都市浪漫抒情小说的传统,通过自我抒情形象的塑造,对短篇小说结构模式、形式技巧和叙事话语的诗化改造,反映了现代人对都市生活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显示出强烈的抒情性,推动了现代都市抒情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健民 《天中学刊》2007,22(3):72-74
新感觉派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的重要流派,新感觉小说既受到了电影的声光色一体的影响,对表现人物内心的独特方式进行了深入开掘,又对电影的技术和表现观念有刷新作用,得以像电影一样充分调动读者的各个感觉器官,因此读者获得的欣赏也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18.
李渔的小说因思想艺术方面的缺陷而饱受后人诟病,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其在小说领域内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所带来的创新,虽没有系统的理论总结,但李渔用他的创作向我们展示了他所坚持的理念,其在小说方面的创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渔在文艺观、人生态度所具备的异于常理的特质体现在小说创作中则形成了其标新立异的反传统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主观感觉的强调、心理分析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探讨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完整的一支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在艺术上的突出特色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的新感觉派和40年代的张爱玲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有关上海的城市记忆,他们创作的差异既与上海的现代化进程有关,也离不开自身性别和个体体验,但两者都为人们提供了新鲜的都市经验和阅读的陌生感,也都表达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寂寞和苍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