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在消费方面存在很多严重问题,这在大学生消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大学生的不当消费主要表现为:炫耀性消费、浪费性消费和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大学生不当消费方式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受错误思想的影响、感恩之心的缺乏、生态文明理念的不足和不良消费方式的影响。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两点对策:一是社会要加强大学生新消费观的培养;二是大学生自身要注重新消费观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产品的日渐丰富以及媒体等因素的推波助澜,消费已经进入大众消费阶段,大众消费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社会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异化消费。从异化消费到符号消费虽然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发展,增加了社会财富,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双十一"消费现象分析异化消费,从而对当前异化消费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3.
唐代开元以降,社会总供给呈大于总需求之势,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渐次超越生产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方面,催迫着消费观念的嬗变和社会人文传统的转型,消费奢侈、消费超前、消费异化成为唐代社会尤其是中上阶层消费方式变革的内涵和趋势,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和奢糜消费、恣意纵欲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涉及面广、影响深刻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至今,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经历了三个时期: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为消费抑制时期,表现为生产控制消费,消费受到政策与供给的双重抑制;改革开放以来至上世纪末为消费释放时期,表现为生产引导消费,消费得到恢复性增长;新世纪以来至今为消费激励时期,表现为消费制约生产,消费不足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重要政策取向。在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争取消费与生产关系的积极趋向是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文本的细读,认为其在对消费社会进行总体性分析时,始终贯穿着对文化的关注和分析。他认为“符号消费”背景下的消费社会的文化,以商品和媒介的形式存在,主要表现出平面化、日常化、同质化、非现实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近代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大众消费文化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等都对消费文化的历史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社会消费时尚是社会消费主体在社会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心理态势和价值行为取向。秦汉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耳目欲尽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而心夸矜势能之荣”的腐朽奢侈性社会消费心理和讲排场、摆阔气、争奢侈、超时髦等价值行为取向。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器用、住宅园林、婚姻丧葬、消闲娱乐等社会消费的几个方面。秦汉时期社会消费时尚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同时,它也折射出秦汉时期社会总体经济状况和时代风貌。它对当时和后世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消费流行与消费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流行是对消费市场、消费者行为影响最突出、最直接的一种消费现象,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特点和社会行为倾向.消费流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发展过程中表现了消费者的诸多消费心理,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服装流行的三个典型变化、发展阶段的分析,论证了消费者的各种心理需求始终是促成消费流行的根本原因;消费流行的发展趋势必将造成对其自身的否定.  相似文献   

9.
作为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人与自然关系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特点 ,当代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突出表现 ,高消费及消费不足的畸形的消费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冲突的根源之一。改变消费模式 ,实行适度消费 ,绿色消费 ,崇尚精神消费是缓解人类与自然关系紧张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周金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1,22(4):45-47,52
社会消费时尚是社会消费主体在社会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心理态势和价值行为取向。秦汉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耳目欲尽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而心夸矜势能之荣”的腐朽奢侈性社会消费心理和讲排场、摆阔气、争奢侈、赶时髦等价值行为取向。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器用、住宅园林、婚姻丧葬、消闲娱乐等社会消费的几个方面。秦汉时期社会消费时尚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同时,它也折射出秦汉时期社会总体经济状况和时代风貌。它对当时和后世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递归算法或者递归程序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高校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必须掌握的一种程序设计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在学习递归算法时遇到的难点,然后将递归算法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由易到难详细剖析递归算法的设计思路,最后对递归程序的设计过程进行讲解和总结。文中还结合了实际教学案例,给出了递归算法的讲解和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的消费观念,片面夸大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把人们消费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的实现,把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消费主义的代价,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消费主义不可避免也影响到我国,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并不适合在我国发展,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积极提倡“合理消费”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威廉姆·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不满于建立在现代主义理论上的封闭的、机械的现代课程观,立足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和科学发现,提出了ODES与"4R"等课程思想。回归性(Recursive)是多尔4R课程标准之一。多尔认为"思想应该回归学生",并主张通过"与环境、他人和文化"的反思来形成自我感。多尔还指出"回归性"与旨在促进预定的表现的"重复"不同,它旨在发展能力--组织、组合、探究、启发性地运用某物的能。基于多尔的"回归性"理论,文章认为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唤醒""破衡""反思"三个策略实现"思想回归学生自身"。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人才高消费"现象仍然很严重,"人才高消费"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本文着重对"人才高消费"的危害、原因及其对策做了一些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中出现了“透支一族”的负债消费现象,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炫耀型透支消费、攀比型透支消费、发展型透支消费和生存型透支消费等类型。造成大学生“透支一族”出现的原因既有社会消费观念发展变化的影响,商业活动与大众传媒的推动,又有大学生的炫耀攀比心理的驱动以及家庭成长因素的影响。这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理念是不相符的,因而必须从开展消费道德教育,社会加强消费引导,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共同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和谐消费。  相似文献   

16.
论信息化与居民消费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信息化对居民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以及生活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将促成居民消费的技术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变革,这种变革将使居民消费出现突破性的增长,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袭来,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扩大内需、提振经济成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重大举措.扩大内需有两条路:一是扩大个人生活消费,二是扩大公共生产消费.依据以往经济史的经验,大降价是迅速扩大消费的上好选择,应当鼓励.不过,应当警告的是,内需切不可强拉,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因为强拉内需惹出的滔天大祸.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高校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高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高校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要把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使大学生成为先进生产力的生力军。高校是传播先进化的重要阵地,要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先进科学精神和人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高校是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维护大学生的利益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认同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兴趣,从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决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朝鲜族的生活文化受到韩国生活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急于追赶韩国流行时尚、模仿韩国生活方式的“韩流”现象。虽然中国朝鲜族文化与韩国文化具有相似性,但两者消费方式的特殊性大于相似性,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朝鲜族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才能建立良性的消费模式,促进朝鲜族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时,农村教育的“赔本”现象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教育本来既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投资,因为它可以形成一种能提高人的未来收益的资本。但是在社会发展更加依赖教育发展的今天,中国农村又如何会出现与之相悖的教育“赔本”现象呢?本文拟就这一现象的产生及其原因作一系列解读,认为农村教育“赔本”现象,与我国延续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教育投资系统以及农村教育模式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