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语中"鱼"的概念隐喻,如"鱼"与水的文化隐喻、"鱼"的体态特征的文化隐喻、"鱼"的社会功能的文化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英语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英语民族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其个体自由性;而汉语却体现出陆地文明的显著特征,汉民族的思维模式趋向整体化。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红色”的概念隐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比较汉语和英语中与红色有关的概念隐喻,分析了色彩语码的隐喻认知机制,探讨了东西方不同民族对于色彩范畴的认知差异及文化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眼”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现代语文》2006,(6):27-29
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将秉着认知语言学的这个信条,来观察汉语中一些涉及到“眼睛”的词或成语以及熟语,从“看是接触”及“看是理解”这两个潜藏于概念中的隐喻,意在探明我们概念系统的隐喻性,探明“隐喻是无所不在的原理”(Richards,1965:92)并进一步探索隐喻的激发机制——是什么使我们选择一个相异的领域来操作和理解原域。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观点为基点,简要陈述了传统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研究上的分歧,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家关于隐喻研究的基本观点以及关于概念隐喻的三大分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空间隐喻概念入手,从数量域隐喻、时间域隐喻、社会地位域隐喻以及状态域隐喻4个方面,对英汉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对英汉语中“上、下”空间概念在非空间范畴隐喻拓展中的对称性进行了考证,进而从语言特点、认知模式等方面探讨影响英汉语空间隐喻相似性和不对称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以认知隐喻作为理论基础,以"眼"为例,举例说明了人体隐喻在英汉表达中的异同,并分析了这种异同产生的原因,为词汇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中大部分的表达都是隐喻的。隐喻来源于人们的身体和生活经验,同时也受制于环境和文化。“火”是英汉语的基本词汇之一,英汉语中“火”的隐喻意义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中“火”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能够进一步验证人类的认知来源于身体和生活经验的观点,揭示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英汉语中"悲伤"概念隐喻的异同做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其异同进行认知解读。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基础和认知体验,英汉语中"悲伤"情感概念的隐喻表达方式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受到不同文化模式的影响,英汉语言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构建又体现出个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8.
刘燕 《海外英语》2012,(24):250-251,269
英、汉语中存在复杂而有序的隐喻认知系统,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和形成概念的重要工具。该文运用所搜集的英汉语料,对英汉"头"的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对比,简单指出了英汉语中"头"的词汇成为隐喻的基本运作方式,同时探讨了英汉文化差异对隐喻映射的影响,指出了不同文化中认知上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9.
体验哲学认为人的身体经验是形成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的基础,人们通过身体体验获得了认知事物并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从而形成了意象图式。以体验哲学为基础,根据意象图式理论,结合英汉语料,对英汉“眼”的隐喻投射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眼为物体;(2)眼为容器;(3)眼为空间。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语言自身特点及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眼的隐喻化方面存在着喻体和意义对应、部分对应和空缺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菊菊 《文教资料》2012,(32):129-13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中"爱"的隐喻现象进行分类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来具体论述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词的比喻义与“城”字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化发展,变化发展的方式之一是在原词的基础上派生出新的比喻义。本文结合“城”字现象,从比喻的本质特点和结构形式阐明词的比喻义的产生过程和被社会接受的若干条件。  相似文献   

12.
汉语“爱情”隐喻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文章以隐喻认知思维体验性特征作为隐喻始源域类型划分标准,分析与“爱情”有关的词汇和句子中存在的隐喻现象,研究其始源域和目标域的映射关系,进而探究其隐喻认知机制,并试图构建隐喻认知系统。  相似文献   

13.
曾婧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7):103-105,122
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工具。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拥有其特有的隐喻结构,形成不同文化间的隐喻差异。现在,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正确理解语言背后的隐喻文化差异,有助于学习者掌握准确的目的语,实现沟通间的无障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从隐喻形成的认知因素,隐喻与文化的关系这两个角度来阐述隐喻对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的重要性。试图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的隐喻文化的对比,提醒学习者在词汇的学习中形成隐喻意识。  相似文献   

14.
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为英语词汇的教学与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和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词汇教学中重视学习者隐喻理论的输入利于学生了解词义演变机制,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透彻理解和英语式思维,提高其创新运用词汇的能力,以帮助学生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由于认知的共性,英汉民族在色彩词的认知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是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它们对于颜色词的认知又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展示了英汉民族颜色词的隐喻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的基础和出发点之一。"口"是人体的主要器官之一,它在构造概念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隐喻认知的理论以及人体隐喻化的三种类型,即:人体域到非人体域的结构映射,非人体域反过来到人体域的映射,以及人体域内部两个器官之间的映射为基础,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口"的隐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和演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隐喻的认知视角教授词汇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英语词汇教学必须重视学习者隐喻认知和隐喻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比喻性“N1的N2”定中结构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1的N2”指的是两个名词(N1、N2)“的”连接从而形成比喻关系的定中结构。从认知的角度看,该比喻不用明喻、暗喻、借喻格式,而用“N1的N2”形式,一方面反映了知觉结构优势与语言的经济、简约要求及人们对语言结构类型的认识;一方面与修辞主体的创作心理和修辞客体的接受心理密切相关。此外,尽管表层结构相同,但N1为本体、N2为喻体的“N1的N2”在语例中占了绝对优势,反映了句法形式与人类认知方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段新和 《培训与研究》2009,26(7):121-122,130
英汉习语作为英汉语言文化中的的精华,民族特色鲜明,体现了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而隐喻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参与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因此英汉习语中的隐喻现象使得人们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然而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使得英汉习语的隐喻在共性基础上又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也就造成了英汉习语隐喻互译中的难题。通过对英汉习语中的隐喻进行文化对比发现,常用的翻译策略有:替代法,转换法,舍弃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