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颉刚在1920年代观察妙峰山庙会的时候分别有两个矛盾的判断,一边说庙会将要消亡,一边说庙会将有重要的未来。后来的社会进程先是显示庙会与香会的消亡,后又迎来它们的复兴,再后来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明确证实庙会和香会的未来都有保证,因为它们被认知到是地方社会的建构者和北京文化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2.
鹿璐 《北京档案》2015,(2):41-43
现在北京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办传统的庙会或花会,主要有地坛的文化庙会、白云观的民俗庙会和龙潭湖的大型花会,还有厂甸庙会、大观园庙会等等。各个庙会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创新,被赋予了更多新的时代内容,但是它们依然保留了传统特色,像地坛庙会有“祭地”表演;白云观庙会有“摸石猴”、“打金钱眼”等传统节目;厂甸庙会还保持着庙会的最初形式,不售门票等等。劳碌了一年的人们在春节里会好好地庆祝一番,老百姓在节日里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就是逛庙会。  相似文献   

3.
庙会,俗称庙市,它往往与佛教、道教的宗教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清代庙会,最富有北京的民俗特色。北京的庙会民俗在《雪桥诗话》是如何体现的呢?《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如何解读的呢?一、《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据<北京娱乐信报>消息,今年北京纸老虎图书庙会打出"图书10元1斤"旗号,一时间人流如潮.据图书庙会主办方透露,此次庙会共有113家出版社的50万斤图书进场,截至2月10日,共售出20万斤图书.在现场有读者认为,图书论斤销售真正的受益者是读书人,但也有读者表示,用卖菜的方法卖书,是对文化和读书人的亵渎.老实说,我的感觉更接近后者.联系到前一时期,还是娱乐信报报道:城乡贸易中心论斤卖书,5元1斤.真是有点悲哀了!  相似文献   

5.
庙会在北京盛行多年,何为庙会?"庙期之会集也",庙会的内容有宗教、商贸、文娱、观光等内容.庙会,还要有会,不仅是游人的集会,还包括"花会"和"香会",花会是民间的业余文娱表演,是纯属公益性质的活动.他们分文不取,只是义务表演,大多是农民、艺人等.各花会在庙会期间相互竞争,甚至在路上就表演,总有行人追着观看,鼓掌叫好!  相似文献   

6.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它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北京的庙会     
刘鹏 《北京档案》2008,(1):40-41
庙会是北京千百年来的社会活动之一.庙会始于古代的"社祭",社祭的时候,百戏杂陈,百货云集,有来看社祭的(来看戏);有来看杂技的;有来买百货、生活必需品的,所以社祭又叫"社会"."社"是什么?就是古代的土谷祠(土地庙),故称"庙会".北京的庙会,从地区上可分为城区和郊区;从性质上可分为定期集市、小型物资交流会、小型商品供应站式和以进香敬神为主的庙会等.  相似文献   

8.
旧京隆福寺位于北京东城,故俗称东庙.月逢一、二、九、十为固定的开庙日期,其规模甲于京城所有的庙会.举凡日常用品、花鸟虫鱼、耍货玩具、古玩玉器、江湖杂艺、风味小吃……无一不有.对于多数北京人来说,庙会主要不是求神拜佛的意义,而是日常生活所必需.庙会上有四个售卖戏曲艺术品的摊子,当时常常吸引市民百姓、艺人墨客围观流连,至今老北京人依然时常忆及,犹梦犹幻.  相似文献   

9.
庙会是民间游艺繁衍发展的重要天然舞台。依托于庙会的民间游艺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其一,庙会集市的剧场杂耍摊;其二,年节庙会的民间花会;其三,郊游庙会的跑马赛车会。  相似文献   

10.
说起老北京的春节庙会,厂甸庙会应该算是最负盛名的一个了.它因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影响深远而被列为中国四大庙会之首.厂甸庙会始于明代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和乾隆年间,厂甸庙会更加兴盛,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清末《厂甸竹枝词》中唱到:新年拜罢去春游,厂甸街头万斗尘.女绿男红车似水,此来彼往人看人.光绪年间《厂甸记》中描绘:平时空旷,人迹罕至;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途.民国时期,厂甸庙会被认定为官方唯一指定开设的庙会集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