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的目的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由人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教育、社会与人的共同发展。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教育与生活应当融合,师生通过教育连结而共同生活。我们语文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使命,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培养学生这个“主人”,让自己的生命在新一代的生命里再生并与之共生,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全部塑造新生代的强健躯干,托举他们在明天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的语文教育,我们的语文教师的责任可就大了。我们应该把生存教育、终身教育、人生教育作为我们语文教育的价值目标。语文教育应该发挥“人文化成”的教育功能,在…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调整着我们的教育观念,使我们把为人的发展服务与为社会的经济和化发展服务统一起来,从而将人的发展推向了教育的中心位置。人是以生命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因此,教育就应当承担起引导生命发展方向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调整着我们教育观念,使我们把为人的发展服务与为社会的经济和化发展服务统一起来.从而将人的发展推向了教育的中心位置。人是以生命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因此,教育就应当承担起引导生命发展方向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梁剑玲 《中国德育》2006,1(10):84-84
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应建立在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我们的道德教育回到人的本身,就是走向生命、回归生活,使德育真正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教育。人的生命完整性要求教育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指向生命自我,使受教育者的现在和未来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超出受教育者自然存在的直接需求,进行生命意义的建构与价值的提升;三是进行生命的升华,积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只有三个目的交融相汇,人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全面人。那么,道德教育应当如何走向生命,成为学生生命完整性教育的部分呢?  相似文献   

5.
王方鸣 《中学语文教学》2005,(12):F0002-F0002
语言教育关系着一个人的感受能力,关乎一个民族的生命情调。在充满物质诱惑的今天,作为一名语言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有一种超越的品格。我们理应呵护好学生湿润的心灵,培养他们蝉蜕尘埃,皎然不滓的精神。一个健全的灵魂,应当为一朵花的初绽而驻足流连,应当对灿烂的星空心怀敬畏,应当为生活中的弱一掬同情之泪,应当对社会的不公保持愤慨。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发展是作为“人”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从其“角色规范”中摆脱出来,重新审视作为“教师”的自己,审视既有的教师认同。通过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更为宽泛的知识背景与教育社会背景中,不断学习与积极实践,才能产生修正既有认同的张力和动力,从而不断发展新的教师认同,体验自身的生命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人的社会性发展历来为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共同关注。马克思曾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论及人的社会性。作为社会中具有生命的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才能认识自己的社会性或社会本质,认识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教育,教师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也需要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在以往的教师教育中,我们过分注重教师的技能化培训,而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要实现人的完整性并使之走向完美境界,就必须完善教师的生命价值,使其在帮助学生完整地实现自己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教师自己的生命意义与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领域的主流话语。面对教师教育的转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区域性大学应该承担起它的使命,以教育引领学生发展,以教育促进社会进步。同时,随着教师专业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应当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实践;并且学会合作,在合作中确立自己的专业地位。此外,教师教育职前、人职、职后一体化,将是一段时间内教师教育工作者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新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师走进教育生活世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反映受教育者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师必须走进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走进教育自身的生活世界,以获得丰富的智慧资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不断生成丰富自身的教育实践智慧,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一、关注教育的生命价值,让生命融入课堂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生命意义的丰富化。周老师没有把教学单纯的认为单单是教与学的范畴,而是一直都秉持给课堂注入生命,课堂因此而鲜活;让生命  相似文献   

11.
占里侗族和谐发展的教育实现方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教育在促进这四个维度的和谐发展中应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占里侗族的日常生活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独特方式实现了全方位的和谐发展,它为我们思考教育如何通过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乐黎辉 《现代教学》2007,(12):17-18
自从《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并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了形式丰富的探索,不少教师还总结出自己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立足于各学科教学本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两纲”教育。 谈到生命教育,生命科学是与之相关的显性学科之一,语文是与之相关的隐性学科之一,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科学教师与语言教师看待生命教育的视角是有很大差别的,这种差别是由两门不同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各自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性。这种秉持学科特点进行生命教育的立场是各个学科都应当具备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苗芊 《天津教育》2012,(9):40-41
拥有使命感和目标感才能带给生命意义与价值,人们才能自主发展,人生才会充满幸福。我们的理念:"办和谐教育,为幸福发展奠基";我们的追求:用人格铸就人格,共同提升,享受幸福教育。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相似文献   

14.
论人文关怀与教师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和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同时还是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源泉。当前教师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人文关怀则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包括对教师人性化生命、整体性生命及发展中生命的关怀。教师人文关怀的特征表现为:尊爱生命,彰显主体性,回归生活,追求崇高。人文关怀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和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主要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创造外在的人文环境;二是教师对自己予以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幸福而完满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充满精神自由的、有德性的、具有生命价值意义的生活。而现实的教育生活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教师自我放弃和缺乏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教师发展就是为了让自己拥有充实而有意义的幸福生活。教师应该学会感悟生命价值,在追求完满生活中促进专业发展;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在学会优雅生活中提升专业品质。  相似文献   

16.
成长,是每个人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也是生命无法抑制的内在冲动。对于教师而言,他们肩负着促人成长的神圣使命,同时也要走过自我成长的漫漫历程。“教书育人”的事业何其复杂,何其精妙,需要我们的教师像艺术家一样孜孜不倦地修炼自己的专业素养,持之以恒地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不懈的反思与探究中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地。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活动就丧失了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7.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多次指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与社区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身心良好的发展,第三次全教会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彻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从中我们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人的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仇忠海 《上海教育》2007,(11B):27-27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活动。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和帮助个体认识到自我的主体地位与价值,认识到生命对于社会、他人的积极意义,并促使他走上生命的自我建构之路,这样的建构应当是一个和谐发展的过程,需要在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里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论生命视角下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教育,教师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也需要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在以往的教师教育中,我们过分注重教师的技能化培训,而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要实现人的完整性,使之走向完美境界,就必须完善教师的生命价值,使其在帮助学生完整实现自己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教师自己的生命意义与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关注生命:教育的本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生命的关注是教育的本真所在。人的完满生命由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超越生命四个基本部分组成,相应地,完美的教育应当注重对于生命四个基本部分的关注,才能有效地克服现存教育中的异化与缺失,为社会进步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