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爱娟 《班主任》2010,(11):23-24
一、案例描述 作为高一班主任,为使班级学生能“赢在起跑线上”,我起早摸黑,狠抓班级日常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相似文献   

2.
好消息     
用一节课来处理《社戏》这样的经典名篇是否会有太匆忙之嫌?不会.抓住一字.便可撑起长短教长妙教的天空。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它能成为名篇是不是名人效应呢?我没有觉得《社戏》妙在何处。  相似文献   

4.
郑凯 《中国德育》2005,(5):58-58,50
下午第一节课,我照例提前五分钟走进初三(7)班教室。咦,今天怎么如此安静?我朝最后一排望去,原来班主任正坐在那里批改作业呢。我心里一阵高兴,这节课,可不必为纪律伤脑筋了。  相似文献   

5.
参加某校数学教研活动,在评“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课时,听课教师围绕这节课的“二次探究”环节——“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怎样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形成了不同的意见。本环节的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旷远 《广东教育》2007,(5):11-12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相似文献   

7.
名句名篇是高考的常考知识点,笔者在指导学生背诵和落实默写的教学环节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名句名篇中的同音字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淆和混写现象.同音字即读音完全相同而意义、形体不同的字,结合<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30篇古诗、10篇古文,笔者拟就名句名篇中的同音字加以辨析.兹略举几例,抛砖引玉,望见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8.
1.补出下列名旬名篇的空缺部分 (1)剪不断,____,是离愁,____。(李煜)《相见欢》(2)夕阳西下几时回?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3)岱宗夫如何?____。造化钟神秀,____。(杜甫《望岳》)  相似文献   

9.
赫伟 《下一代》2009,(12):19-19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镛的名篇《陋室铭》中的佳句。一千多年过去了,这两句话不仅仍在广泛流传,而且已经成为人们经常用的格言了。  相似文献   

10.
11.
12.
"擦黑板"可谓举手之劳,但教室里没人擦黑板却是老师们经常遇到的事情.当新的一课就要开始时,偌大的一个教室,满座的学生,望着黑板上上一节课老师留下的密密麻麻的板书,一个个无动于衷,神情泰然.  相似文献   

13.
教师难有不被学生顶撞之时.此时老师尽管没有过失,但作为教育者被自己的教育对象顶撞,难免不感到尴尬,此时如运用一些谈话技巧将会减弱或消除这种尴尬,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可以由此接着进行,不至于因尴尬而终止.  相似文献   

14.
《社戏》是教材的传统名篇,篇幅长,人物多,反映的生活距离学生比较久远,如果要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用一两节课迅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选择好一个能够带动学习全篇的焦点,并以此为抓手,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探寻文章美点。  相似文献   

15.
林汉荣 《广东教育》2007,(7):190-191
散文名篇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如何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和透彻地解读散文名篇,无疑是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探索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6.
17.
余红 《江西教育》2004,(22):39-40
《读名篇,游名楼,访名人》是基于网站“滕阁之风”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滕阁之风”网站曾获“首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专题网站展评”优秀特色网站奖。其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基于网站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本安全的设计思路是从崔颢的《黄鹤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及王勃的《滕王阁序》三篇文章出发,通过逐层深入的阅读,  相似文献   

18.
陈祖美 《天中学刊》2002,17(1):49-53
(一)刘禹锡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情前头万木春”,其中“沉舟”、“病树”是作者自指而非指斥他人;“千帆”和“万木”则是指作者所酬赠的对象,也就是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生力量而不是以之讽刺新贵。(二)白居易名句“幽咽泉流水下滩”,自段玉裁、陈寅恪提出应为“幽咽泉流冰下难”后,多数学者信从,其实,此句仍应为“水下滩、。理由之一,是泉水不结冰;理由之二,作为长篇歌行,其音节、格律可较自由,不必改为与前句之“花底滑”“属对工绝”的“冰下难”;理由之三,由白居易亲自编订、元稹作序、后人与宋版校过的善本《白氏长庆集》、《白香山集》等均作“水下滩”。(三)李Jin尝诘问冯延巳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回答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生寒’也”。学者以为冯句胜于李句,冯的回答是“媚人”、“答非所问”。其实不然。因为李句之所出的《摊破浣溪沙》一词寓有杜稷之忧,而冯句之所出的《谒金门》则只是一首宫怨词。两人的对话是君臣相知、休戚与共的表现,冯回答得体而非“媚人”“答非所问”。(四)李煜的《乌夜啼》,非多数学者所认为的是其后期表达亡国之痛所作,而应是其前期悼念爱妻周宪的一首悼亡词。  相似文献   

19.
文艺心理学告诉我们,阅读理解文章的标准不应单纯地再现作者的本意,而应多方面深入地认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在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名篇时,不失时机地唤起学生对在登山临水游古访胜的阅历中的心理认同,激发和满足青少年学生活跃思想、渴望新奇和创造的心理,将语境思维和表达训练通过想象的联想,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对联形式让学生自我表现才华,  相似文献   

20.
有两个教学细节,我始终记忆犹新。有一次是教学《立定跳远》,同学们做了一些热身运动后,很快开始了《立定跳远》的分散练习,我则尽职地巡回指导着。看到同学们有的独身一人,有的两个三个结成学习小组,按照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曲膝、摆臂、蹬地、向前上方跳出)很专心地练习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