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如今,我国的广播剧发展遭遇瓶颈,很多电台纷纷减少甚至撤销了广播剧播出的栏目,而且压缩甚至停止了广播剧的生产。然而,一些电台仍在坚守广播剧这块领地,并在这块领地上种出了累累硕果。深圳宝安台就是其中的代表,从2003年迄今,深圳宝安台在儿童广播剧创作领域创造了连续三年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的佳绩,在节目热播的前提下,进行动画片、连环画等衍生产品的开发。宝安台不只积累了丰富的广播剧创作的经验,同时为广播剧真正走向市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为:这是一种“宝安现象”。在全国广播剧发展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宝安现象”可谓让苦苦寻觅的广播界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了关注这一现象,并研讨我国广播剧“突围”的道路,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宝安电台、中国广播杂志社于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广播剧发展座谈会暨宝安广播剧创作现象研讨会。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盂祥林、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中国广播剧研完会会长安景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杨志东、中广协会维权部主任赵德全、深圳市宝安区宣传部部长李桦、深圳市广电集团宝安广电中心主任冯方明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二十多人应邀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本期“特别策划”,由于受版面限制,我们摘取编辑了研讨会的部分内容,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走进会议现场,与各路专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2.
听了宝安台关于广播剧创作生产情况的介绍,感到很振奋,很受鼓舞。“宝安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广播剧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深圳宝安台经过长时间探索实践,加深对广播剧的再认识,从实际需要出发到形成一整套理论和运行机制的必然产物。“宝安现象”的内涵非常丰富,研究“宝安现象”,认真总结宝安经验,对于我国广播剧的进一步发展是会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宝安现象”给我们很多启示:如,在广播剧发展中,相关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广播剧发展的强大后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广播队伍是办好广播的智力支持;建立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先进创作理念是媒体建设的先导等。《小天使》、《小米》、《好人丛飞》等作品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点,但是还有一点更要重的就是宝安台抓住了并面向市场进行广播剧创作。  相似文献   

4.
从2003年至今,短短数年中,深圳市宝安广播电视中心作为一个区县级媒体,在儿童广播剧创作中,年年有荣获省级和国家级奖的精品佳作。在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的艺术追求方面,孜孜不倦;在开掘广播剧的衍生产品和开发文化市场方面,成效显著;领导重视,团队敬业,丰攻儿童广播剧的方向明确。从而形成广播剧界公认的“宝安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2007,(8):F0002-F0002
如今。在中国广播剧界,“宝安现象”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作为一个区级台.宝安广播电视中心在大台如林的广播界凭借广播剧“异军突起”.可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不仅实现了连续获奖的佳绩.而且在广播产业化的路上大踏步地前进。  相似文献   

6.
祁鹏 《新闻世界》2013,(7):48-49
【摘要】广播剧是广播文艺的“龙头”品种,是广播文艺大餐的一道“主菜”,它的发展如何不仅关乎广播文艺的节目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广播剧的市场走向。然而,在现代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广播剧作为传统媒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品种,正在逐渐失去自己曾经有过的光芒,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本文从剧作创作角度入手,探讨广播剧的发展现状及振兴之道。  相似文献   

7.
广播剧的创作生产,是淮北市广播电视台较早开展的文艺创作项目,1999年起,曾3次获得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剧专家奖银奖等奖项。今年,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两集广播剧《榴圆梦》获安徽文化强省专项资金扶持。作为地市级电台在广播剧的创作方面有哪些体会,本文从作品的时代性、可听性、艺术性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为区县级小台,宝安在四年的时间搞了四部很好的广播剧,不仅部部获奖,其中有一部还搞成电视动画片。广播剧界把这个称作“宝安现象”。这个现象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前,广播剧的发展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广播剧创作人员比较注重内容和风格的创新,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广播剧创作的本土化,重点分析了广播剧实行本土化创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刘晓梅 《新闻窗》2007,(3):34-35
广播剧作为一种依靠听觉来欣赏的戏剧,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曾经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至今也仍然是广播电台最具广播特征的节目。近些年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获奖的广播剧都是以新闻元素为题材创作的。这些作品的成功,也使广播剧创作中的新闻元素,越来越多地得到了  相似文献   

11.
广播剧作为广播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平台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凭借其强伴随性及可听性,受到诸多受众喜爱。那么,面对海量的文学作品,如何打造一部优秀的广播剧?本文从广播剧主体及其独特的创作要求入手,对广播剧内容创作的社会性、地域性、典型性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代表作品的举例解读,阐述一部优秀广播剧作品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温燕霞 《声屏世界》2009,(12):22-23
那天我正在开会,忽然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说是报纸上登了广播剧《重返鄱阳湖》获奖的消息,我那颗悬了月余的心终于放落下来。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一直处于忧虑之中。近年来,全国广播剧的整体创作水平大有提高,优秀剧目层出不穷,在各台纷纷进京录制,演播、音效、制作水平接近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一部广播剧脱颖而出,这事儿挺费心神。因为目前国内广播剧的竞争已经超越了早期的形式之争和演播之争。几年前也许一部戏形式新奇些、制作花哨些就能博人眼球,但现在不行了。  相似文献   

13.
易虹 《记者摇篮》2007,(6):41-41
广播剧是广播事业独有的艺术形式,而儿童广播剧是整个广播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社会对儿童成长教育的关注,儿童广播剧的制作越来越受到各地广播电台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一些好的儿童广播剧的诞生,大家对儿童广播剧创作的艺术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从事了二十年广播剧创作、生产的业内人,我亲眼目睹了广播剧从兴旺到逐渐衰微,继而在市场化大潮中挣扎,求生存、求发展的整个过程。我们已经从实践中悟到了广播剧唯一的生路便是走市场化之路的真谛。下面我想结合上海电台《刑警803》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探求广播剧如何向市场化突围。  相似文献   

15.
刘威 《新闻传播》2004,(8):49-4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儿童广播剧作品。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儿童广播剧的创作与其他门类的文学艺术作品(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那些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可听性完美结合的、让小听众拍手叫好的、难以忘怀的儿童广播剧精品还太少,还满足不了儿童的欣赏需求。笔者认为,目前儿童广播剧的创作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罗诗 《声屏世界》2011,(10):26-26
目前.不少电台制作广播剧把评奖作为首要目标,其结果是,广播剧质量上乘,但在题材和内容上却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如何使广播剧创作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呢?在广播剧创作中注入新闻报道理念,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首先。广播剧可以将具有新闻影响力的人物和时间作为创作题材,发现、寻找和利用新闻事件中的信息点.并通过广播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就广播剧的生产与发展问题做了重要批示,他强调指出:“广播剧发展的当务之急,不是业务和理论研究,而是如何向电视剧学习,走市场的路子。出精品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靠输血肯定是没有出路的:”这一批示明确了当前广播剧创作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标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广播剧创作和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采用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塑造人物,构建情节,演绎主题思想,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和审美情趣。近年来。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剧也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力求与时俱进,寻求新的突破。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广播剧创作,尤其是地方广播媒体的广播剧创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王均 《记者摇篮》2005,(9):29-30
广播剧《寻找》、《呼唤》先后获省第八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省优秀广播剧一等奖、中国广播文艺研究会一等奖.这是全局、全台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结合我创作两部广播剧剧本的实践谈一下有关精品创作的体会和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0.
作为广播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剧曾经有过辉煌,曾经拥有众多的听众。然而,随着媒体激烈的竞争,广播剧听众市场有明显萎缩。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央电台及不少兄弟省市电台的广播剧却有相当的发展,学习他们的做法和经验,联系河南广播剧创作发展的实际,研究探索广播剧的生存之道,这对于重新振兴广播剧市场,大有必要,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