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数相加恰好凑成十、百、千、万等,这两数就是“互为补数”。利用互为补数的这一特点计算加减法,能大大提高计算速度。归纳为如下几种情况:一、几个数相加,中间有互为补数的,可先把它们相加凑成整十、百、千、万等可速算。如36+87+64=(36+64)+87=187。如果很多位数相加,可以摆成竖式,把各位数上互补的数先加凑成整十、百、千、万等,如3618+5724+5463+6782+1396,用竖式计算:二、当不是“互为补数”的两个数相加时,同样可以利用“补数”进行速算。那么怎样算呢?先把接近整千数的…  相似文献   

2.
一、加减补数法 一般情况下,接近整十、百或以上的数,都可将各数先加上各自的补数,再减去加上的补数,这样和(差)不变.  相似文献   

3.
一、加减补数法 一般情况下,接近整十、百或以上的数,都可将各数先加上各自的补数,再减去加上的补数,这样和(差)不变.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中的简便运算一般是通过把原式变形或改变运算顺序,使它可以不用笔算而直接口算出得数,达到大纲要求的算得“正确、迅速”,方法“合理、灵活”。一、加法中的简便运算(1)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这类运算的关键是并项凑整,通过观察判断哪几项的和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把分数、小数的分数部分,小数部分凑成整数1,然后用加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速算。要让学生见到连加算就想到:“加,加,加,互为补数合并相加”。“互为补数”,就是如果两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为10、100、1000……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就互为补数;…  相似文献   

5.
两位数 (退位 )减法 ,在五年制小学一年级数学中 ,既是教材重点 ,又是学习难点。教学中 ,我大胆突破教材的常规教法 ,采用“个位加补 ,十位退一再相减”的口算教学方法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分述如下 :一、以“补数”为铺垫在加法中 ,常常用到“分解凑十”的方法。实际上这种“分解凑十”的方法 ,就是一种运用“补数”的方法。所谓“补数” ,就是一个数加几等于 1 0 ,我们就把“加几”的数叫做这个数的补数。如 7 ( 3) =1 0、4 ( 6) =1 0……这里 3就叫 7的补数 ,6就叫 4的补数等等。在实际…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据此,学生的计算能力应具有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四方面的思维品质。其中正确是核心,是前提,没有正确性就谈不上迅速、合理和灵活,在计算中选用合理、灵活的算法,则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同时还可以有助于培养数学能力。 加、减法的速算是三年级教学中的难点,它的计算方法是:在计算加、减法的时候,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百,整千数的,就把它们看作整百、整千数进行计算,再同原接近整百、整千数相比较,看是多了还是少了,在此基础上进行补数,传统的补数方法:  相似文献   

7.
某些试题,要求甲数一定要能被乙数整除,但所给的条件足甲数暂不能被乙数整除,因此就要在甲数上补上一个数,使甲数能被乙数整除,这种解题的方法叫做“补数法”。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二算结合’实验课本第三册“找补数”一节的教学目标是:(1)扩充补数的概念,学生掌握互补的两个数的特征,学会并掌握找补数的三种方法;(2)培养学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过程由下面四步构成。一、铺垫练习,设疑定向学生完成下列练习题:1.日算抢答:48+()=100,100-39=(),()+351=1000,1000627=(人2.珠算竞赛:打555。3.填空:4和6的和是(),所以()是6的补数,()也是4的补数,()和()互为补数。点评:教师通过第l、2题,创设了符合学生表现…  相似文献   

9.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结果,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方法。一、“补数法”。即在第一个加数的基础上补数第二个加数。如9+3,先在脑子里记住9,再伸出3个手指,接着9往下数:10、11、12,故得9+3=12。这种方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三节“两位数减整十数”。二、教材简析本课内容是由已学过的整十数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教材采用直观图示方法,使学生明确“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理,这样处理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心...  相似文献   

11.
【教倒】“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片段 上课伊始,师生玩报数、猜数游戏,教师根据学生报的数在黑板上板书“能被3整除的数”。  相似文献   

12.
<正>“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基础主要有:表内除法,整十、整百数的组成,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着力引导他们沟通“理”“法”之间的关系,发展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由于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五年制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特征,是学好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由于受到“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韵干扰(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引导学生探索灼焦点是在一个数的“个位”上),容易产生思维定势。为防止教学中的思维定势的干拢,新授时,教师首先向学生  相似文献   

14.
曾听过很多老师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听后总感到遗憾:学生一开始总是不能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而这时,我们教师总是让学生讨论、观察,小组讨论也成为课堂中的一个热闹场面,但是学生就是不能从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来考虑。最后教师不得不再次引导:“大家能不能算一算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再算一算这和能否被3整除?”从而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作了多种改革尝试,把教材中两课时教学的“能被2、5整除的数”和“能被3整除的数”调整为一课时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把这节课的教…  相似文献   

15.
数学第二册     
一、教学要求: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熟练地数,读和写100以内的数;初步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知道加、减和乘、除中各部分的名称;能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能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相似文献   

1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教材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以  相似文献   

17.
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6页例及做一做,第57页第3、5、6题。教材分析:1本内容出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一册56页,是在学生已学会1—9的加、减法,理解“补数”的含义,掌握“补数”歌,能正确珠算、心算1—9的加、减...  相似文献   

18.
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迁移规律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利用100以内数概念的影响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例如,教学“20 10= ”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改造: 20是几个十(2个十),10是几个十(1个十)? 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是几个十?用小棒(一捆一捆的小棒)摆摆看。 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是多少?(3个十) 那么“20 10=?” 这样利用数的组成的影响去理解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新知识学习,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使学生有“新知识不新”的感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把“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里来。 例如教学“34 2= ”时,可以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问:“改写”与“省略”有哪些区别?我觉得很难回答完整,请给予答复。———江苏张老师答:区别有三点。一、意义不同“改写”是把整万、整亿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或用亿作单位的数,这样便于读写;“省略”是把比万或亿大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二、方法不同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万位或亿位后面的0去掉,后面加一个“万”字或“亿”字就行了。例如:把95000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950000万,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  相似文献   

20.
回音     
1.某教师讲《数的整除》时,先出示“1.2÷0.2=6、0÷4=0”,然后问,“1.2能被0.2整除吗?”“0能被4整除吗?”要求学生作否定的回答。这种提问与回答妥当吗?(《湖南教育》83年4期)这种提问和设想的回答显然不妥。因为数的“整除”,总是在一定范围内讨论的。小学数学不研究自然数以外的数 a 能否被数 b 整除,所以我们不说“1.2能被0.2整除”,也不说“0能被4整除”。但是,随着研究范围(数域)的扩展,“整除”概念也可以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