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容包括,语言态度、语言积累、语感能力、语言行为等,语言积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有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才能做到提笔万言,出口成章。  相似文献   

2.
“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情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只是普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同样也是职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评价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常用满腹诗书、能说会写来衡量。积累是语文学习之根本,只有固本培根,语文学习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可能学好语文。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丰富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侯雅丽 《林区教学》2023,(9):104-107
“语言运用”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与核心,以“语言运用”为导向,针对小学文言文字词教学中存在的“言文关系定位不准、忽视文言积累、梳整能力不足、文言运用低效”等问题,提出具体教学策略:以认识与理解为基,疏通文言字词;以积累与建构为重,重视多元阅读;以梳理与整合为要,培养自主梳整能力;以表达与交流为根,加强言语实践表达。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潮 《江苏教育》2008,(18):10-12
把握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能增强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当前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走向:从“语言能力”走向“语文素养”、从“单一教材”走向“课程资源”,从“繁琐哲学”走向“简明扼要”,从“平移教育”走向“智慧教育”。  相似文献   

6.
时雪峰 《考试》2009,(3):56-57
一位特级教师说:“语文语文,应该有语有文,无语无文,何谓语文。”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往往忽略了对语言的训练,丢失了对语文的感受和品味,丧失了语文教学原有的特色和个性……这不得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面对如此现象,我呼吁语言训练的回归,让语文课堂真正肩负起发展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人格与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这里的“贫乏”,首先应该是指语言的贫乏。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贫乏与思想的贫乏不无关系,而语言的贫乏和思想的贫乏又必然导致说写能力的贫乏。《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在课堂上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一定要以“语言”为基础,要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文章以《邓稼先》教学为例,具体地论述了如何在语言运用训练活动中发展思维品质、在语言赏析活动中培养审美能力、在语言品读过程中传承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在课堂上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陆义 《广西教育》2013,(26):32-3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作为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中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抓住语言进行品味欣赏,就是抓住了阅读教学的重点,这不仅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去品味多彩的语言,要抓住这个“纲”不放。  相似文献   

11.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条传统经验。实践证明,它对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运用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有效的。但是,反思部分语文教师“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总觉得“读写结合”的提法容易引起认识上的偏差。且看部分语文教师“读写结合”的教学常式: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专业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简言之,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因此,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教师自我提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指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谠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笔者认为,为了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言训练时既注重听、说、读、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有浓重经验色彩的、能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主要形式.语感是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可能越过语感去培养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即语言能力的实现必定以语感能力为主要方式,因为语文教学不可能讲授学生所需的全部语言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是使学生具备内在的母语语言的人文素养和外在的母语语言的输出能力并使之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师热心探讨的首选话题和悉心探究的根本任务,而探究任何现象及事物的产生发展都应当探其理究其源。从这一角度来看,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当关注影响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囚素。从“人的本体”的实在性、整体性、复杂性、联系性和发展性等特征来看,影响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及发展的囚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是语文教育的根本。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需要久久为功,从“炫彩”到“准确”,从“空泛”到“具体”,从“熟悉”到“陌生”,多个维度并进,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积累言语经验,掌握言语规律,在体验中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在总结与反思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周兴 《阅读与鉴赏》2006,(12):26-2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的语言积累需要我们充分关注,并为广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一点扎实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有三组重要的关系:“内容理解”与“形式把握”,“语言训练”与“语言实践”,“习得”与“学得”。这三组关系深刻反映了语文教学活动背后的规律,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这些关系处理得当,语文教学的效率就会提高,反之则会降低。认真研究、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于冰 《语文天地》2010,(9):70-7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则是特指语文方面的素养。笔者认为,它应该包括:(1)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2)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3)文学的审美能力;(4)较宽的文化视野;(5)完整表达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实践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