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贺佳 《教育》2007,(3S):35-35
因为有了爱,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在这个处处追求爱的社会里,社会同样将爱融入到了教育中。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艺术。问题是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一切吗?爱是包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吗?爱是万能的教育金钥匙吗?不是!决不是!爱决不是教育的全部。高尔基说:“单单是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3.
用爱去召唤     
爱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正因为有了爱,一个个教育的神话才应运而生。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触及灵魂的教育过程。也正是“爱”赋予了我们教师人格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但是,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深切无私的爱却往往不被他们所理解与接受,甚至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教育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师长把爱变成了单向的输出与给予,使教育的思想与要求变成了爱的附属或附加品,“因为我们爱你,我是为你好,所以你必须按照我的意图去做”。这种爱的投入如何能得到爱的产出,结果可想而知。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多是这种以师长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春风化雨,以柔克刚,让孩子在这沉重的爱下埋没了自我…  相似文献   

5.
唐华 《天津教育》2009,(7):42-4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应履行的职责。“爱与责任”的教育内涵在呼唤一批高素质班主任。  相似文献   

6.
黄娅菲 《教师》2020,(12):9-10
以德立教的陶行知先生提出爱的教育,让我们感受到"爱"是一个有魔力的字,爱能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育需要爱。同时,陶行知先生更是把目光投向了广大的乡村教育,提醒我们,"爱"也是一个有营养的字,爱如甘霖能滋润学生的心田,乡村学生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爱的滋润。文章论述了如何用爱滋润乡村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的去爱每一个学生。”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通过观察和接触,我发现周围有很多教师把关爱、赏识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然而他们当中的不少教师却忽视了后进生,冷落了后进生。  相似文献   

8.
丧葬礼俗其实质之一就是人类对于爱的潜在表达。从爱所具有的情感、友谊、审美、欲望等四个特性为出发点,可以清楚地看到:羌族丧葬礼俗过程就是对羌族民众社会情感、道德情感、审美以及友谊情感的激发过程,即是对爱的激发过程,也就是爱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既表达了对逝者的爱,又表达了对生者之爱。羌族丧葬礼俗中蕴含的爱的教育给予我们几点启示:即爱的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前提,是推动人与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现实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讲,教育事业首先要求我们爱学生,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要想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懂得爱老师、爱同学、爱长辈,懂得爱学校、爱社会、爱大自然,懂得用自己的爱去关心他人,学会宽容、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育智慧属于思维领域,是教育情感和教育思维融合的产物,是具有爱的教育思维,表现为具有爱的教育观及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具有爱的教育观,是形成教育智慧的前提,只有以爱的视野理解了教育是什么,才能以爱的情怀设计教育怎么做;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只有形成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我们才能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目标。教育智慧的形成,最终体现为教育者遵循具有爱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教育中真正的爱,如何去爱,需要系统梳理和反思。我想,这正是《今日教育》第10期顾明远先生《爱是教育的源泉》一文带给大家的思考。我们目睹了太多在“爱”的名义下酿成苦果的教育现实,却没有拷问自己,我们的爱正确吗?这是教育的爱吗?  相似文献   

12.
爱,是教育的基础;爱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对学生的爱,绝非个人的爱,是一种对于青少年一代寄予无限希望的爱;是每一个教师对于教育事业,对于祖国和民族无限忠诚的爱。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有教育存在的地方,就需要有爱。教育与爱相随相伴。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无私的奉献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其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的精髓是:“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这就是说,师爱是无私的,每一位教师应该把自己在对教育事业上所有的爱的激情,洒向她的所有的学生。但是,有时候对于我们的爱学生是不理解的。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爱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德育副校长,为使学校德育工作变得幸福、温暖,我向全体教师提出了"让幸福的老师教出快乐的学生"的口号,以此来实现我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两大转变:一是教育主体的转变,解决如何让老师爱学生的问题;二是教育方法的转变,解决老师怎么爱也就是要会爱学生的问题。一、教育主体的转变之前我们谈德育,大多只着眼于学生,如何教育、转变、提升学生的素养,如何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忽略了教育的实施、落实者——教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虽已进入了总结反思阶段,但爱的教育却是始终如一的主旋律。我们相信,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性,但这只是初级阶段的爱,如何将这种本能的爱进行艺术的打磨和雕琢,还需要我们孜孜以求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谎言面对面     
王老师与我共事十几年,在我眼里,他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对学生爱得真挚,对教育爱得真诚。可最近他对一位学生的处理方式,使我在旁观静思中突然发现,我们以教育与爱为出发点去教育学生,而爱却常使人盲目、迷失!  相似文献   

17.
成尚荣 《中国德育》2007,2(5):15-17,66
教育应当是温暖的,温暖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教师的爱要上升为超越母爱的教育爱,要让学生在教育中以微小的方式生长爱。  相似文献   

18.
小班“爱父母、爱长辈”教育的实践与效果吴颃琛如何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呢?根据我们多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对小、中、大班分别进行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系列教育,在小班以“萌发爱的情感”为主线,按计划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在认...  相似文献   

19.
刘建奎 《考试周刊》2010,(13):238-238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20.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的。在教育教学中,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不论你是否有明确的沉落,都会像春风一样潜入人的心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