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导员》2009,(12):1-1
“考试”,在词典里是个典型意义的中性词,但在诸多学子、家长、老师心目中,却被赋予了太多太多复杂的感情色彩。于是,考试,是酸甜苦辣咸的养分,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点缀,成就了喜怒哀乐的心情变幻,成就了爱又爱不得,恨又无济于事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2.
吴良根 《辅导员》2009,(12):8-9
用“几家欢乐几家愁”来形容中高考结束考生与家长的心情是再恰当不过了。在经历了一场紧张的考试后,不管考试结果如何,放松一下几乎是所有考生的想法,但如果解压方式不正确,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3.
考试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主要途径,能对师生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但高职生对考试有明显的不良心理,使考试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大为减弱。文章分析了高职生的不良考试心理的类型及成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题海战术是教学中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题海战术虽然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但其过份的强化会导致疆化,会导致高分低能,其后果是不甚设想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略列举目前中学生不良考试心理的表现及危害,分析导致不良考试心理的原因,最后全面论述了调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院校里,农村贫困生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经济条件的差距,知识视野的相对狭隘,新环境的难以适应等原因,他们容易造成适应困难、挫折承受能力差和自卑等不良心理。针对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进行有效教育与辅导,是帮助“双困生”走出困境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彭雪 《高中生》2013,(10):50-51
高考不光是一场知识的挑战,更是一场心理战,而且,越到后面,心态因素显得越重要。每年高考,“黑马”的出现,“学霸”的失手,都与心态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张大海 《辅导员》2009,(20):29-30
高一新生有的是原来初中时品学兼优的佼佼者,有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有的是经过一番努力拼搏才得以上线的幸运者,有一种幸运感;有的则是家长想了不少办法才得以上学的过关者,有一种侥幸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带着不同的心态入学,在心理上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摩擦,产生各种不良心理,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9.
童剑和 《小读者》2010,(11):65-66
[典型案例] 小海今年才上初三.但是他却不想继续读书了。他爸爸妈妈经常说他脑子笨.搞得他也觉得自己可能有些先天不足.不是读书的料.每次考试的时候.他的成绩都在班里的后十名。  相似文献   

10.
高考是实力加心力的较量。要完善自我心志,增加自己在考场上的胜算,首先必须解开心中的千千结。为此,在最后复习时必须克服以下几种常见的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1.
孟繁新 《小读者》2011,(7):21-21
事后诸葛亮,是一种很可笑的行为。然而,在学习中如果能做个"试"后诸葛亮,则是一种聪明的行为。 "试"后诸葛亮,即考试后再做试卷上的题,能够百分之百做对。无论是小考还是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我们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因为,考试尤其是大型考试所考查的内容,往往都是重要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因缺少父母的有效关怀和保护,情感缺失,因安全需要而衍生出两种畸形的自我保护意识,一种是消极性自我保护意识,或称防御性自我保护意识;另一种是积极性自我保护意识,或称进攻性自我保护意识,在畸形自我保护意识的驱使下,极易产生价值偏离、心理失衡,从而出现封闭、敌对、漠视等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3.
于学美 《山东教育》2012,(Z2):107-108
考生的不良心理主要有:怯场心理、侥幸心理、投机心理和厌倦心理四种,最普遍的当数怯场心理。考场的特殊氛围与考试本身的强烈刺激,能引起应试者情绪紧张和胆怯,使正常的心理活动暂时失调或中断,这被称为  相似文献   

14.
我们2008级的高一生活,不敢说后无来者,绝对前无古人。 从小到大,耳闻目睹的对高中生活的评价就是“难熬”!一天十几节课还有自习;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休息一天;寒暑假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周考、月考、单元检测、期中、期末,种种考试让人头晕眼花……,以前应试教育下的高中生活就这样熬过了三年。  相似文献   

15.
16.
【典型案例】小海今年才上初三,但是他却不想继续读书了。他爸爸妈妈经常说他脑子笨,搞得他也觉得自己可能有些先天不足,不是读书的料。每次考试的时候,他的成绩都在班里的后十名。  相似文献   

17.
6月,草木茂盛,夏花盛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6月,上连春天,下接秋天,在没有冬季的南方,正是一年的中间,兀然而立,势成峰巅。  相似文献   

18.
读完《安塞腰鼓》。那“隆隆隆隆”的安塞腰鼓声犹在耳边,隐约可闻:那宏大壮阔的场面即在眼前,清晰可见;而此后,总感觉那鼓声时时萦绕于耳边,那场面刻刻浮现于眼前,不曾消逝。一直疑惑着,为什么会这样?一次一次地读。一遍一遍地品.一幅图景在脑海中越来越明晰: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但是,有不少教师由于对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漠视学生生活、轻视学生心理需求、偏离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现象。这种只见“学生”不见“人”的做法,将学生视作作文教学的对象,而不是与作文共同成长的生命体。学生无法感受到作文是自己生活和生命成长的需要,因而在作文中产生较多负面心理。  相似文献   

20.
嘿,2010年,是真的来了,纵观考生相,有在眼睛一睁一闭中照常过着第一天的;有争分夺秒K书型的;还有心里想着改变但高呼着思想有多远,考试就给我离远点的……经历了前段时间的大考小考,总结回顾自己的学习,进步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