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心雕龙》在论述文理时,借用了大量自然山川风物的现象和规律,这些对自然之理的描状在《文心雕龙》的论述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借用可以在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等观念中找到理论基础,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仲山 《天中学刊》2008,23(1):71-73
<文心雕龙>在论述文理时,借用了大量自然山川风物的现象和规律,这些对自然之理的描状在<文心雕龙>的论述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借用可以在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等观念中找到理论基础,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风"与"骨"都是强调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情志内容的充实与饱满,"风"是就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思想以及融合于其中的作家的生命精神而言的,它强调一种动态的感染力量;而"骨"则是就静态的篇章而言,它所强调的是精炼的文辞中所包含着的充实饱满的事义内容,刘勰"风骨论"体现出了儒家"充实之谓美"的人格观与"辞尚体要"的文辞观.  相似文献   

4.
白尧勇 《文教资料》2011,(5):151-152
高中文理分科是我国高考制度的实践反映。在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的今天,文理分科是一种相对合理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其弊端也应引起我们的反思。面对弊端,当务之急是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和选拔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取消文理分科。  相似文献   

5.
2009年,教育部在制定国家教育发展规划时就“文理分科”问题向全国征集意见。笔者认为,“文理分科”只是普通高中教育中的一个问题,而非当前中国高中教育中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但是,笔者还是从历史角度、高中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文理分科现象背后的精神实质等方面阐述观点。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汉学家尚德乐对《文心雕龙》中"文"的出现次数及意思作了解说,另外也有学者对"文心"或"文"作过相关阐述。以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为底本进行研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为参考,联系其他文学现象展开具体分析,比如:"文"与自然、"文"与"雕画"等。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王元化把《文心》的“道”、“太极”、“道心”、“神理”等理解为魏晋玄学的“本无”——主宰宇宙变化的“绝对精神”,是神秘不可知的;而且认为该书对“圣人”之心的作用作了“荒诞的夸大”,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存在体与用的矛盾。本文通过文本验证:《文心》之道是可以认识的,不应等同于玄学神秘虚无的“本无”,而且全书贯穿朴素唯物论思想,其“枢纽”论与全书各部分是统一的,可见不存体与用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别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两方面对高校实施“文理渗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亚群 《成才之路》2009,(15):I0005-I0005
一、适当的文理分科有其必要性 高中文理分科由来已久,它与高校招生分科考试密切相关。自清末引入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后,我国开始接受西方知识分类系统,将其纳入系统化、学科化的教学之中,逐渐形成高校分科招生考试及中学文理分科制度。文理分科是高中课程分科教学的典型代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要求与客观需要。适当的文理分科,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权。这里的“适当”。一是指时间上分科不宜过早,二是指分科应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与能力为依据。文理分科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文理分科表现为多种形式,造成这种高中文理分科格局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社会背景的因素,还有教育内部的问题,从理性层面分析,高中“文理合一”是一种必然趋势,在实行时切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的声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声律》全面探讨了六朝时期兴起的音韵学理论以及音韵研究在文学和文章创作上的应用,克服了当时人们对音韵的一些神秘模糊认识。在音韵学理论上,刘勰探讨了汉语声律的本质,明确了辨析语音的科学方法;将音韵研究应用在文学创作中,提出了声、韵、调合谐运用的原则,论述了声律理论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声律》篇展示了刘勰对汉语音韵学的独到的精辟见解,折射出当时语音研究的现状和成就。  相似文献   

12.
作品有机构成论是中外文论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作品有机构成理论更是独具特色。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把文学作品比作人体构成,认为文学作品自身形成一个如人体一般的有机体,即它在内容上是统一完善的,在形式上是完整和谐的。这一比喻不仅能深刻地揭示出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特点,而且显示了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学资源,对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的文艺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前人与当代学人对“总术”的论断,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心得。指明对“术”这一概念的内涵的合理解释及其理论意义。补充与修正了前人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忽视的问题和理解阐释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研究这一问题的合理方法,提出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文学的生命,《文心雕龙》一书虽然没有专章论述文学的真实性问题,可刘勰的真实观却散见于各章之中。试从作品思想内容的真实、作家情感的真实和艺术表现的真实三方面对刘勰真实观思想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关于"风骨",历代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是一个很难诠释清楚的概念。立足《文心雕龙》之《风骨》篇,笔者认为刘勰的"风""骨"均指语言而说,情感说或内容说是后人敷衍的结果;"风"是语言的简洁精要,"骨"是语言的质朴刚健,"风骨"是二者整合后对语言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最重要的名著之一,关于其中《定势》篇中势的理论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文心雕龙·定势》篇中"势"的理论有着广泛而长久的文化史基础,只有通过考察《文心雕龙》与书法艺术理论的联系,才能准确把握"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正变观念本身有经学方面的历史渊源.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将其提升为一种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文学理论.从"正"的方面讲,刘勰认为它是一种经典式的思想情感和行文风范,是作家进行创作时应予以严格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同时作家应有所创新和发展,这就是"变"."变"是在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上的推陈出新,刘勰所主张的"变",是对"正"的灵活运用和适当拓展.只有合理地"变",才能体现出"正"的意义和作用,也只有用"变"的态度对待经典,用"正"的原则指导创新,才能在经典与新变的理论维度上确立作家自身的文学存在和创作个性,才能实现继承和创新的动态平衡.因此,"正变"理论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中起着联系有关继承与创新、"名理"共性与"变文"个性等理论文体的纽带性作用.这是进行<文心雕龙>研究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勰非常注重语音修辞。《文心雕龙》是由协调声调而结构成的“声文”。其各篇的声调以整齐匀称为主,低昂曲折为辅。刘勰从不同中求协调,多样中求整齐,使文章里的声调在错综变化中,高妙自然,摇曳多姿。《文心雕龙》中声调的结构模式及其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齐梁时期骈文创作的典范,是此时声律理论的完美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术界对《文心雕龙》之《史传》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从文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贬抑的观点,似嫌片面;从史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赞许的观点,则显得公允。这是因为,探讨史书编撰理论是刘勰撰写《史传》篇的初衷,总结"史传"的文体写作理论是《史传》篇的既定目标,适应我国古代史书编撰工作发展需要是《史传》篇的宗旨。《史传》篇作为一篇史学专论,它应当全面地论述历史著作的编撰问题,而不该仅仅"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来总结古代历史散文和传记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方面的巨著,其"体大虑周"的内容体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咏物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题材领域中的一部分,在《文心雕龙》中也有反映,刘勰虽无专章给予评价,可在各章的叙述中对咏物诗给予一定的关注。刘勰从咏物诗产生的心理机制、对咏物诗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的评价、咏物诗的审美意味方面进行评论,从而给我们透视出咏物诗的一些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