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风光》邮资片封套上的说明文字:湖北省“跨东径10802犷一11607,,中的“径”字应为“经”。《湖北风光》邮资片封套文字有误@冯赐杭  相似文献   

2.
1998年1月,一张云南寄江西的邮资片上盖有“速递(大宗)”字样的日戳。速递戳只使用于特快专递,而此片属于国内普通函件,不知如何“速递”?  相似文献   

3.
邮客 《上海集邮》2005,(6):40-40
1月25日,JP126《中国邮政开办集邮业务5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发行,中国集邮总公司启用邮品发行纪念邮戳,戳面字为“中国邮政集邮业务开办50周年”,与邮资图上的字略有不同(图①)。当日,在对外使用20分钟、盖销约100多张新发行邮资片后,经集邮指出,匆忙收回此戳。第二天才拿出改正的“纪念邮戳”(图②)使用,但这时已无承认有效邮资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是甲午(马)年。1月5日,《甲午年》特种邮票首发,湖北多地举办了首发活动,并刻制首发纪念戳。为此,襄阳市集邮协会对湖北省各地的《甲午年》首日封和贺年邮资片进行了整理,现奉献给广大邮友赏析。武汉东方马城:首日封(图1)加盖了三个戳印,分别是《甲午年》特种邮票首发纪念戳(销票)、《甲午年》特种邮票纪念戳和1月5日的"武汉东方马城1"邮政日戳。  相似文献   

5.
仇勇 《上海集邮》2002,(6):17-17
《上海集邮》2001年第7期36页刊登了居洽群、徐星瑛的《牡丹图广告邮资片的版式研究》(以下简称“《牡》”),按邮资图内“中国邮政”4字彼此间距离的相等或不等,将这种邮资片分为3种版型,笔发现尚有遗漏,现按《牡》顺序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倪双来 《上海集邮》2001,(4):23-23,26
1952至1996年,我国共发行《敦煌壁画》邮票32种、小型张3种,另有1994年发行的YPl3《甘肃风光》邮资片第5图“敦煌莫高窟”和2000年发行的JP89《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纪念邮资片。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江门市邮政局于2000年10月1日发行《江门五邑风光》邮资明信片一套16枚。为配合该邮资片的发行,江门市市区及所属新会、开平、台山、恩平、鹤山五市的邮政局于2000年10月1日启用风景日戳13枚,戳径均为30mm,钢质,日期字钉可更换。  相似文献   

8.
徐金德 《上海集邮》2014,(10):28-30
说起邮资明信片,集邮者几乎无人不晓,但讲到世界第一种邮资片及其最早的建议者,恐怕知者不多了。本文以奥地利、德国邮资片为主要线索,追溯探讨邮资片之源,与大家分享集藏的邮趣。 经济学家赫尔曼博士 国内出版的权威书刊,在介绍邮资片倡议者埃马努埃尔·赫尔曼(Emanuel Herrmann)时,大多寥寥几句,概述其生平资料的几乎没有。笔者查阅1994年第1版《中国邮电百科全书·邮政卷》(人民邮电出版社),在第450页“明信片”条目中,仅有一句概括性的话:“1869年明信片诞生于奥地利”。  相似文献   

9.
JP1纸质研究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是新中国第一次组团参加的奥运会,许海峰枪声一响,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直至一举获得15枚金牌,终于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邮电部为此发行JP1《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邮资片,每获一枚金牌,第三天就发行一种邮资片。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95钱江国际观潮节的举行,TP4《钱江潮》邮资片在中秋节的9月9日发行。作为一名集邮者,来海宁工作仅半年,就遇上这样的大喜事,自然不愿错过,早就准备着去观潮胜地“跑戳”。 那天一早便驱车赶往盐官。盐官镇位于海宁市西20公里处,踞钱塘江北岸,沪杭公路北侧。因地处钱塘江要隘,潮势至此受阻,形成钱江潮的天下奇观。赶到盐官邮电支局已是7时40分。邮局内已聚集了数十名  相似文献   

11.
在《集邮博览》2013年第11期杂志上,《异省同号的普资加印片》一文的作者提出了一个疑问:本属于黑龙江的《漠河·北极圣诞》邮资片,却使用了山东的省码“15”,这种“借”用省码的情况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杨国华 《上海集邮》2013,(11):42-43
《上海集邮》2013年第5期刊载武玮磷《上海必能宝邮资机业务种类副戳大变脸》一文(下称“武文”),最后提出“副戳为何要‘变脸’?笔者实在是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收到邮友寄来一枚牡丹图普通邮资明信片,该实寄邮资片空白处盖有收寄局邮政日戳,本很普通,但邮资图上加盖的一枚纪念邮戳却为之平添了许多“姿色”。这枚纪念邮戳为无边框正方形,规格32mm×32mm,戳上文字”淄博市集邮者之家第九届活动日纪念——2002、12、22.山东淄博”呈上  相似文献   

14.
《希望工程》邮资片单面漏印 去年4月25日,我从新余市集邮公司门市部一位女营业员处购得10张《希望工程》助学专用邮资片,发现其中2张正面全部漏印。  相似文献   

15.
吴斌 《集邮博览》2011,(10):49-49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2011年3月21日。我国邮政发行了2011—5《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一《儒林外史》特种邮票一套6枚,图案分别为“王冕画荷”、“范进中举”、“两根灯草”“马二先生游西湖”、“杜少卿夫妇游山”、“沈琼枝利涉桥卖文”。而以《儒林外史》为题材的明信片并不多见,据笔者所知,安徽滁州市邮政局于2001年发行的“吴敬梓诞辰三百周年纪念”四连体“牡丹”邮资片是较少的一套票前片。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2004年第5期“封片戳简”栏《香港发行“邮资已付”文件袋》一文,关于香港邮政局收寄特快专递时加盖无局名的“邮资已付”戳的叙述并不完全正确。我国国家邮政局宣布自2004年元旦起,投寄包裹可以贴用邮票,这消息成为不少集邮报刊的“新  相似文献   

17.
刘广实先生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邮资片封简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出版,填补了集邮工具书中一项空白,其作用是肯定的。但在该书前言中也提到了“资料甚为缺少”,笔者最近查阅文  相似文献   

18.
读2004年第2期《首见三野“优待作单挂号处理”戳》(下称《戳》文),对于作者的“解读”和“诠释”,笔者实在未敢苟同。这个戳封,笔者认为是一个残损的、撕掉邮票的保价信封。 如何解读保价封上盖用的“优待作单挂号处理”这个邮政副戳?笔者理解:这件保价信函,邮局给予优待,只作为单挂号邮件处理;也就是说,这件部队交寄的保价信函,平信邮资免了,保价费也免了,只要贴用单挂号邮资的邮票就行了。就是这么简单。 作为邮政副戳,用语都很明白,一  相似文献   

19.
本期封面刊登的为丙午年(1906年)南京寄扬州的中式红条信封,正面贴蟠龙红2分一枚,盖有红色“花牌楼/邮政分局”长方戳和黑色南京“丙午十月廿七”汉英腰框戳各一个,背面到达戳为江苏扬州府“丙午十月廿九”全汉文腰框戳。 腰框式干支戳分全汉、汉英、英汉三种形式,其中汉英腰框戳较为少见。据孙君毅《清代邮戳志》记载,  相似文献   

20.
《集邮博览》2003年第1期刊出“文献”戳,我正好得到“藏书”戳,撰稿凑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