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子(约公元前286—前238)名况,战国末赵人。因荀、孙音同,汉人避宣帝(名洵)讳,故以“孙”代“荀”,也称孙卿,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据不少文献记载:“孙卿有秀才。”荀子在年轻时代曾两次到齐国稷下游学,在号称列大夫的著名学士中“最为老师”。他的学生享有盛名者就有法家主要人物李斯、韩非,还有汉时传授经书的大学者浮丘伯等。荀子的著作中有不少关于如何学习的论述,甚有见地,对于在校学生的学习或校外青年自学以及老师教学大有神益。  相似文献   

2.
陈星 《基础教育论坛》2013,(Z2):140-140
<正>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的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畴,但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说。在自然观方面,他  相似文献   

3.
荀子     
司马迁在《史记·孟荀列传》里曾经说荀卿对于亡国乱君的浊世之政痛心疾首,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这里所说的“序列著数万言”即是指的荀卿的名世著作《荀子》。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荀子》有三十二篇,是唐朝杨根据汉朝刘向整理版本编定而成的。《荀子》是一部深邃的思想著作,对于中国历史影响深远。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到了汉代,人们为了避汉宣帝刘询讳,改为孙卿。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喜欢儒术,曾经两次游学于当时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4.
荀卿师道论     
荀子,(前313—前238年),姓荀、名况、字卿。是我国古代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生绝大多数时间从事游学。在齐的稷下,三次做“祭酒”,数万列大夫中, “最为老师”,被尊称为“卿”。著名的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唐代韩愈说:“荀卿守正大论是宏”,给予他很高评价。  相似文献   

5.
荀子名况,又称孙卿或荀卿,近代学者多以为"卿"是荀子的字.本文疏理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典籍中记载的荀子的名字材料,通过分析前人对名字相为表里的认识,在考察"况"、"卿"的字义关系,以及先秦、秦汉时期有关称呼变化的基础上,认为荀子的字由于文献不足,已不可知,"卿"只是其尊称.  相似文献   

6.
三、荀子的《劝学》荀子(公元前286—238)名况,又被称为荀卿、孙卿,战国时赵(今山西安泽县)人,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著有《荀子》一书。荀子吸收了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派(主要是儒、法两家)的观点,综合研究,建立了一套以儒家学说为体,  相似文献   

7.
《成相篇》是荀卿的晚年作品,写于春申君黄歇已死(公元前二三八年)之后,他本人废居兰陵的时期.他以当时流行于民间的通俗的文学形式,概括地总结了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和主张.就《成相篇》的思想内容说,可以说这是荀卿政治思想的一个纲领.清人郝懿行说过:荀卿“本图依托春申,行其所学;迨春申亡而兰陵归,知道不行,发愤著书,其旨归意趣尽在《成相》一篇,而托之瞽蒙之词以避患也”(见王先谦《荀子集解》“考证上”).这个评语是有根据的.因此,从荀卿这篇晚年所写的带有总  相似文献   

8.
荀子名况,又称孙卿或荀卿,近代学者多以为"卿"是荀子的字。本文疏理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典籍中记载的荀子的名字材料,通过分析前人对名字相为表里的认识,在考察"况"、"卿"的字义关系,以及先秦、秦汉时期有关称呼变化的基础上,认为荀子的字由于文献不足,已不可知,"卿"只是其尊称。  相似文献   

9.
性德,纳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礽嫌名改。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明珠子也。 〔注〕纳喇为金时著姓,散处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张城费德里等地方。 嫌名:《礼记·曲礼上》郑玄注:“嫌名谓声相近也。若禹与雨,丘与区也”。“礽”、“成”声相近。按《曲礼》上:“不讳嫌名。”韩愈《讳辩》举例说:‘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那么,“成”字本不应避讳。但后世有人  相似文献   

10.
一、从《捕蛇者说》谈起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把“观民风”的“民”字换成“人”字,许多注本部注明其中原由: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但是,同一篇文章里有“专其利三世矣”,和了“世”字,却不算犯讳了。这是什么缘故呢?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先说什么叫“讳”。宋人张世南《游宦纪闻》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文学的发展史上,荀卿的《赋篇》是第一个以“赋”名篇的作品。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把荀卿与屈原一同列为辞赋的创始之祖。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大儒孙卿(即荀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意思是说,荀卿与屈原都是最早“作赋以风”的作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谈到荀卿的《赋篇》时,曾说;“曰  相似文献   

12.
荀子(约前313——238),名况,时人尊为“卿”,因古代荀、孙同音,所以又叫孙卿,赵国人,著作有《荀子》.“尽管荀子具有批判地综合各家的特色,但从思想渊源来说,主要来自儒家学派与管子学派.他的思想可以说是两者的综合与发展.从学派分野来说,荀子属于儒家,是先秦时代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沈善洪、王凤贤《中国伦理学说史》)荀子对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文学、语言学和修辞学都有研究,而且造诣深,影响大,在战国时期,堪称佼佼者.对于上述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历来都有论释,大家都公认为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然而对于他的语言学、修辞学却被忽视了,很少有人专题研究、阐释.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学术空气的活跃,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一、在作家姓或姓名后加一表示对人尊称的“子”。例如: 孙武的《孙子》(又名《孙子兵法》),墨翟的《墨子》,孟轲的《孟子》,庄周的《庄子》,荀况的《荀子》。这些都是在姓后加一个“子”。韩非的作品集名《韩非子》,则是  相似文献   

14.
<正>二、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亦称孙卿。他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一度与孟子齐名。他曾两次到齐国的稷下(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因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游学,并三任稷下学宫祭酒(校长)。稷下学宫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学,荀子也就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5.
刘晓平 《语文天地》2011,(15):37-38
荀况,亦称荀卿,后世尊称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有《荀子》一书传世。作为先秦时期最杰  相似文献   

16.
拙作《漫谈避君讳》(见本刊1985年第1、2期)所说的君讳,是公讳的主要内容。君讳以外的公讳,还有孔圣讳,即孔子名讳,这只避一个“丘”字,原先是缺最后第二笔,后来在清雍正时有诏改为加偏旁,写成“邱”字。历史上的避孔圣讳,并  相似文献   

17.
把传世本《孙子》与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篇名相校,发现传世本《孙子》篇名多加一个"篇"字,绾合出土秦汉简帛篇名、标题的形式,则先秦书籍体例不以"篇"字名篇。因此,《赋篇》篇名之"篇"字不可能是荀况亲题。根据《荀子》一书编撰体例,结合赋体文学形成史,《赋篇》篇名当为刘向写定《荀卿新书》时所代题。  相似文献   

18.
张志达同志在《天方夜谭的“谭”并非避李炎之讳》(见《上海师院学报》(社科版)1983年第四期第27页)一短文中认为“天方夜谭”之“谭”不是避唐武宗李炎之讳。这是对的。但是他认为:因避讳而用“谭”作“谈”,可以追溯到晋朝人陈寿著《三国志》时,即避晋武帝司马炎之讳,并举《三国志·魏志·管辂传》中“此老生之常谭耳”为例,看来此说尚可商榷。  相似文献   

19.
浅说避讳     
《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为避太宗李世民的讳,不用“民风”,而用“人风”。在封建社会里避讳是普遍的。所谓避讳就是不直接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则回避。《春秋公羊传》“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避讳通常采用四种办法。一是“缺笔”,即缺一个字的最后一两笔。如,将宋赵匡胤写作匡胤;为避孔子的讳,将“丘”写作“丘”。二是“空字”,即用“某”或“□”来代替。如《文帝本纪》:“子某最长,请建以为太子。”“某”指“启”,是汉景帝的名。三是“易字”,即改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如《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  相似文献   

20.
荀况,亦称荀卿,后世尊称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有《荀子》一书传世。作为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