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语的成语与英语的习语既有不同的历史化内涵及发展渊源,又有其些相同的语言构造特质。本通过大量实例对汉英成语的定义、渊源及对应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关于地点指示词——"来"、"去"的语用含义,学术界一般认为吕叔湘先生的定义比较权威,但是仍然可以发现根据语境、时间等情况的不同,不能全用此定义来解释。本文集中探讨"来"、"去"在不同语境下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英语GoVPbare构式和汉语"来、去+VP"构式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点。借助于Talmy的运动事件概念和Lakoff的"始源-路径-目的地"意象图式从认知的角度探析了两类构式认知上的实现机制。认为英民族的认知顺序是先图形后背景,而汉民族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因此,中国与以英语、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国家,在经贸和文化等方面往来日益频繁,外国人士来华学习交流日益增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传统,值得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关注.汉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不仅拥有不同的表达习惯,还包含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在与以英语和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和交流中,更好地掌握不同语言和文化异同的规律,进而更好地了解汉语的语言结构特点,减少在实际交流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汉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的词汇结构和含义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对其分析、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掌握学习的方法,减少交流中的信息衰减和误解,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5.
“不过”用在形容词后面是稳固的表达性质程度高低比较意义的动词,用在动词后面也可以是表达活动结果胜负比较意义的动词,在少数动词后面还构成了双重词性、词义的动词运用现象。本文主要就这三个方面作出分析。同时还就词组“不过”与动词“不过”的使用同形现象,提出了从动词语义互对性与并向性差异加以辨析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对纳西语的"来"和"去"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特征进行具体分析,认为"来"和"去"是研究纳西语动词虚化的重要内容.指出纳西语的"来、去"本身具有鲜明的语义特点和语法形态,有时可能被虚化.与"来、去"结合而成的述宾短语、连动短语、动补短语中的动词可以变调,变调后,短语语义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连动式 ,兼语式两种汉语句型与相似的英语句型 ,有它们的异同之处 ,比较这些异同之处 ,并将这种比较贯穿于教学当中 ,对中学英语的语法教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看"类动词是日常言语中最常用的动词之一。本文将英汉中常见的"看"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其用法进行了对比,得出英汉中的"看"类动词很少存在一一对应的词汇,以及如何判断一个"看"类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  相似文献   

10.
理解与认识是有区别的两种理论活动,解释学与认识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视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康德”是基于两种不同视野提出的口号。一些学者在审视这两个口号时,没有注意到二者视野立场的差别,从而产生了误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解释国人不愿“打官司”入手,揭示“理”和“法”的冲突,指出这种冲突造成了人们的“厌讼”心理,也造成了社会普遍存在的对法院不信任的想法。希望这种分析对当代中国主流社会推动的“法治”的形成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日语中的授受动词是日语学习的一大难点,作为一种表达人际关系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将会导致交际的失败.严格意义上说,汉语中没有"授受动词"这个词汇,日语的授受动词的语法现象相当于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在这一结构中,表示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间关系的常用动词包括给予动词.日语的授受动词句和汉语的"给"、"得到"句的视点差异,进一步揭示了日语学习中,视点问题的重要性."视点"问题是日语表达中的一大特色,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及日本人的心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日语语言中的"视点"问题,同时又受到了汉语思维的干扰,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诸多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在中英文古典诗歌中, 诗人们对花的寄情有许多相似之处: 借花抒情言志, 借花设喻, 借花衬托。但中国和英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国诗人深受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而英美诗人则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教义的影响, 因此, 在这些诗歌中, 他们所体现出的人生观和女性观又有着极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人类文明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就英汉互译中汉语动词的转换技巧作归纳、分析,进而表明词类转换是英汉互泽中很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定社团成员们所讲述和用来交流的手段.它受历史变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语种,由于这些方面的影响,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规范和特点.任何一种语言,只要有生命存在,我们都会有不同的动词来描述生命的行为特征,但其表达及运用方式却有所不同.在这里,作者主要就英、汉语动词形态和种类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Middle Construction(MC)is a special language sentence structure.It exists in English,West Germanic languages and Indo European languages,etc.It has a unique form and meanings.In recent years,Chinese verbal MC research is a hot topic and many Chines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totally same structure form of MC in Chinese as well.However,that is not tr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