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所谓“士”,许慎《说文解字》云:“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段玉裁注云:“士,事,叠韵,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为士。”可见,“士”为处事有才能者。所谓“知己者”,即是被士认为与己相知深者,对己礼遇厚者,亦即礼贤下士者。《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引侯赢语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何况知士乎?《吕氏春秋》卷十六《观世》篇记越石父语曰:“吾闻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伸乎己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前 ,对“周”、“易”二字的解释 ,就已经出现了许多观点。关于“周”《周易正义》引郑玄云 :“周为周普”;又引《易纬》云 :“因代以题周”;孔颖达自云 :“《周易》称‘周’,取歧阳地名”。陆德明《经典释文》云 :“周 ,代名也 ,周 ,至也 ,遍也 ,备也 ,今名书 ,义取周普”。关于“易”,《易传·系辞》以为“生生之谓易”,“易者 ,象也”,《说卦》又有“易 ,逆数也”之说 ;许慎《说文解字》云 :“易 ,蜥易”,又引“《秘书》说 :‘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乾凿度》云 :“易”有易简、变易、不易三种含义 ;程颐《程子遗书》卷 1 :“…  相似文献   

3.
繞朝事见《左传》文公十三年。传日:“繞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繞朝时为秦国大夫。据孔《疏》:“正义曰:‘服虔云:绕朝以策书赠士会。’”杜注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士会当时即行,繞朝来不及书策为辞,并且事既密,也不宜以简牍赠人.此推断可能从《韩非子·说难》而来。《说难》云:“故繞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说难》虽记载了《左传》、《史记》二书之未载——“繞朝为戮于秦也”。但只记“繞朝之言当矣”.未具繞朝以策书赠人,故杜氏所疑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4.
《通鉴》八十六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条云: 九月戊申,琅邪王睿至建业,睿以安东司马王导为谋主,推心亲信,每事咨焉。王导说睿:“谦以接士,俭以足用,以清静为政,无绥新旧。”故江东归心焉。当北方五胡云扰之际,王导治理江东,被誉为“江左夷吾”。“谦以接士,俭以足用,以清静为政,抚绥新旧”这几句话,实为其施政关键之所在。陈寅恪先生《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一文,对此已广征史实,作了许多具体的说明。兹复就陈文所论未备者,取有关史实,试为诠释。 (一) 西晋末,流民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华阳国志》八《大同志》云:  相似文献   

5.
“观象制器”由《周易·系辞传》提出,历代易学家对此有不同注解。本文则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它的意义。一“象”在《周易》中有不同的内涵:概括起来不外三种: 一是指物象,即事物运动变化所呈现出的能被人的感官所感知的现象(包括物质实体),如“仰观象于天”;“天垂象,见吉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在天成象”等。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物象在《系辞传》中多指天象。而地上之物则以形言之。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说:“象谓悬象,日月星辰也;形谓山川草木也。“朱熹在注解《系辞》时也说:“象者,日月星辰之属。形者,山川动植之属”。不过,《系辞》虽注重天象。但也不排斥地  相似文献   

6.
一、“讽刺文学……却是指那种嘲笑时代或社会的缺陷、恶德、愚蠢等事,以促人猛省的文学。” 巴人说:“成其为讽刺的文学,不是作者的主观,而是社会的现实本身。”事实上,在以“实录写真”作为最高创作宗旨的我国古代文学中,讽刺文学一直是据重要地位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集《诗经》,即使以描写男女之情为题材的《氓》,也可以归入辛辣的嘲讽文学里。那位“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的氓,挖空心思算计他看中的少女,一旦达到了目的,尽管还仍是“女也不爽”,他却变得“士贰其行”,终至到了“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南朝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篇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这里所说的“事”,指材料,“义”指文章的主旨,“据事以类义”,即用材料来表现主旨。宋代的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说:“杜少陵(即杜甫)云:‘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密藏也。”这句话是说材料和主旨应如盐和水一样相溶,达到妙合无痕。清代的魏际端在《伯子论文》中说:“用故事须如讼人告(?)证,又如一花一石偶然安放。否则穷人补衣,但贴上一块而已。”材料和主旨不能很好的融合,就像在衣服上打补丁,看起来不协调。  相似文献   

8.
大连方言中有许多探求古音和训释古籍的可贵材料,今辑录四例,以见一斑。1. 考,敲也。齐佩培《训诂学概论》云:“般象击盤之状,《诗》云‘考槃在涧’是也。”齐所引诗为《卫风·考槃》。高亨亦持此解,他在《诗经今注》中说:“考,叩也,敲也。槃同盤。敲盤以歌”又:王念孙《广雅疏证》云:“考者,《说文》:‘考,拘  相似文献   

9.
“贯”辩     
《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这一句,课本注释为:“贯女,养你。贯,侍奉、供养。”这样解释是正确的,但究竟为什么要作这样解释,则易使人感到茫然。“贯”字为什么这里解释为“侍奉”呢?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里指出:“贯,即‘宦’之假借。”《鲁诗》、《韩诗》都引作“宦”,可为佐证。按《说文》“宦,仕也。从门从臣。”段玉裁注:“仕者,习所事也。古事、士、仕通用;贯、宦通用。”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云:“今读宦字声在匣纽,贯字声在见纽,古人声宽,喉牙  相似文献   

10.
释衣     
《说文》云:“衣,依也,上曰衣,下曰常,象覆二人形。”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两个人合着一件衣服,是决不会有的事。清代研究《说文》的学者看到《说文》这种解释不合理,不少人曾作过新的解释,但也都不免迂曲附会。甲骨文也有“衣”字,作“■”。但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对这个字也还没有正确的解释。这个  相似文献   

11.
“士”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事”,原义为从事耕作的男子。在西周、春秋时,周天子和诸侯的都城及其近郊地区,叫做“国”(国,城域也),在这个地区居住的人叫“国人”;四郊以外的地区叫“野”、“鄙”,在四郊生活的人叫“野人”、“鄙人”或“庶人”。“士人”专指“国人”。“士”不仅是农民,也是战士,可以推选为官吏。诸侯各国设上士、中士、下士官职,位次于“大夫”。春秋时的“士”,有的做卿大夫的家臣,有的种田。之后国家的范围扩大,诸侯管辖的地方的人分为“四民”:士民、农民、工民、商民。“士民”指的是学道艺或武勇的人。春秋末年…  相似文献   

12.
何谓“物色”?古籍上的解释各有不同。物,《说文》云:“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色,《说文》云:“颜气也。”据此,“物色”当指天地之间万物的色彩。但《周礼·司常》云:“杂帛为物。”王国维《释物篇》云:“古者谓杂帛为物,盖物本杂色牛之名,后推之以名杂帛。”《礼记》又云:“仲秋之月,命宰祝察物色。”即察牺牲之毛色。后又引申为察访人物,也叫“物色”。《文心雕龙·物色》篇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又云:“物色相召,人谁获  相似文献   

13.
1993年3月18日《光明日报》上有三个别字,兹述如下:一、《中杰英谈专利带来的烦恼事》:“中杰英,个头不高,相貌平平,走在街上很象一个干粗活的工人,其实他是一个内秀的知识分子,颇有名气的作家。”(见第四版)句中的“象”,应写为“像”,是“好像、相似”的意思。“象”的意义,一是指一种哺乳动物,如“大象”“象牙”;二是“样子、  相似文献   

14.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例: ①生男女,必货视之。(《童区寄传》) ②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例①中的“货”,古代指金玉布帛之总称,名词,用作“视”的状语,表示将宾语“之”视为“货”,译成“象对待财物那样地”;例②中的“兄”,名词,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将宾语“之”视为“兄”,  相似文献   

15.
侯雪君 《语文天地》2014,(31):28-29
士大夫是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群体,在传统社会中,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爵是读书人一辈子的梦想,也就由此而形成了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即士大夫阶层。《论语·子路》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答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在孔子的心中,但凡严于律己、忠君爱国之人皆可称之为“士”,如此看来,“士”和“君子”又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我们也不能将“士”和“知识分子”“君子”混为一谈,“士”更  相似文献   

16.
札记二则     
周邦彦作《绮寮怨》词,下片云:“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周氏所谓“江陵旧事”者何?杨琼又何许人也?《疆村丛书》本《片玉集》陈元龙注曰:“杨琼事未详。”唐圭璋先生早年所著《宋词三百首笺注》于陈注之下补注曰:“白居易诗:‘就中犹有杨琼在,堪上东山伴谢公。’”据此,杨琼似指某歌妓。然而唐先生的补注至此而止,  相似文献   

17.
要“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吕氏春秋·察今》)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训“要”为“适应”是对的,但未加注音。有人读为“yao(药)”就错了,“要”应读为“yao(夭)”为什么“要”应读为“yao”而训为“适应”呢?因为“要”是“腰”的本字(要、腰为古今字),如《墨子·兼爱中》:“楚灵王好士细要。”故《康熙字典·西部》:“要,与腰通。”许慎《说文》:“要,身中也,象人要(腰)自臼之形,从臼。”段玉裁《说文注》:“上象人首,下象人足,中象人要(腰),而自臼持之……人多护其要(腰),故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亦遵此说。因为腰在躯干的中部,所以可训为“中”“正”“适中”,王念孙《广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形声字的意符,对于辨认汉字的本义有其重要作用。以《说文解字》“斤”部为例来看,“斤”象斧头之形,本义为“斫木斧”,因此,从“斤”之字多与斧或与用斧有关。 斧 《说文》云:“斫也。从斤父声。”《苟子·劝学》:“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斧”和“斤”同义并举。 斨 《说文》云:“方銎斧也。从斤片声。《诗》日:“又缺我斨。”《诗·七月》:“取彼斧斨,以伐远扬。”“斧”和“斨”同义并举。 斫 《说文》云:“击也。从斤石声。”《荀子·性恶》:“工人斫木而为器。”枚乘《七发》:“使琴挚(人名)斫斩以为琴。”  相似文献   

19.
《后汉书·张衡传》记载了张衡所造的候风地动仪。《北师大学报》今年第2期登载钱文辉文章,对“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作了解释。钱文先指出用“山龟鸟兽之形”来装饰,和《周易》有关。《周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朱善注曰:“象者,日月星辰之属;形者,山川动植之属。”“山龟鸟兽之形”与“地”有关。候风地动仪作为地震仪器,在外面装饰山龟鸟兽的图象,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20.
《史记·商君列传》云:“事末利及怠而贪者举以为收孥”。这就是商鞅变法制定的抑末政策。司马贞《史记索隐》注这句话说:“末谓工商也。盖农桑为本,故上云‘本业耕织’也。怠者,懈也,《周礼》谓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