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试图以鲁迅小说创作范式为视点,探讨路翎心理现实小说在主体人格、题材、主题、形象和精神探索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特征,以及它们和鲁迅小说创作范式内在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之作《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为例,从主题人物刻画、环境烘托、写作手法以及创作视角等方面分析了欧美成长小说之不同。主题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以乐观的态度和完美结局来表达成长主题,美国成长小说充满悲剧色彩;人物刻画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主人公都是在向社会"妥协"中达到同化的,美国成长小说非常注重"自我"的表现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写作手法上,美国成长小说更加多样化;创作视角上,由经典成长小说的全知视角向多视角的转换也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岑泽丽 《职大学报》2012,(6):27-30,60
毕淑敏小说以生命与死亡为常用的创作主题并对其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她的多重职业背景也使其小说带上了"职业化"的语言色彩。她的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具体表现为语言富含哲理、简洁凝练、善用修辞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厄普代克小说关涉政治。在其以政治为主题的小说中,他通过反讽叙事、幽默调侃、多重视角等手法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也准确描述了不同时代的政治文化状态。但另一方面,他隐在的政治立场对其小说创作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其通过小说形式建构异质文化之间深层交流对话的创作意图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茅盾在描写重大题材、塑造鲜明时代人物形象的同时,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下一代,最能体现其儿童文学观的是他的三篇儿童小说。这些小说,在选材原则、主题确定、艺术表现、创作目的等方面,与作者已经形成的创作风格,特别是相应时期的作品一脉相承,但也注意到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鲁迅农民题材小说不仅在他全部小说创作中占有着最突出的地位,而且也基本上贯穿于他的小说创作的整个过程中,从而鲜明地体现出了一种发展变化的趋势,具有着一种序列展开的动态特征。我们认为,对此予以深入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一在小说创作中,题材的选择为人物塑造提供了前提条件,主题的提炼集中显示出人物的典型意义。因而题材与主题的变化,都与人物形象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我们应该提到,鲁迅把农民置于他小说创作的中心位置,这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变形记》中寓言化倾向相当出色,为其他表现主义流派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本文以小说中格里高尔这一寓言角色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创作的寓言化特点,结合他自身的遭遇,进一步表现以格里高尔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的不幸. 以人的异化开展主题研究,深入挖掘《变形记》的价值,以期更加贴近卡夫卡这位现代文化大师深邃、崇高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秦地小说的文化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地是文化与小说的厚土。倘从地域文化角度对20世纪秦地小说进行深入考察,便会看到,由于三秦文化的制约和影响,20世纪秦地小说主要呈现出四大文化主题:生存·创业主题,造反·革命主题,性恋·爱情主题,解脱·信仰主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文化主题在滋生于本土文化土壤的同时,也复合、转化为地域文化的精神传统,对后续创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梦与文学的糅合是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景观。卡夫卡的小说实现了梦与现实的融合,而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梦则是复调的对照;文章以卡夫卡《城堡》与昆德拉《慢》为例,通过对梦的解析,对两位大师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作以比较,探讨其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一部全新的现实主义小说。乔伊斯在表现现实主题时,摒弃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手法,采用了独特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意识流技巧及精神顿悟和主人公语体变化等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小说主题从现实真实到心灵真实的转变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夏目漱石的文作创作,以小说的成就最高。在他的小说中,表现了日本明治时代普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多蹇命运;蕴含着内涵丰富的道德意识,冷峻的自我剖析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本文拟通过对他各个时期主要作品的分析,探寻其创作发展过程中主题的转换轨迹,以及随之而出现的创作风格的变化,并对漱石文学别具一格的特色和艺术成就作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肯尼利创作于1982年的《辛德勒方舟》是一篇控诉纳粹法西斯罪行并歌颂人类正义情感的长篇小说,后被改拍成电影《辛德勒名单》,并夺得六项奥斯卡奖项。对《辛德勒名单》这部小说的研究大多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创作手法和主人公心路历程的视角出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及文本、译本细读基础上,对《辛德勒名单》所展现的后殖民写作主题进行探讨,总结其主题如何通过主人公的身份认同使该小说获得更大成功。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小说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张爱玲小说中的许多主题、意象和象征都是古典小说和通俗小说所无法"拘限"的,因为她的创作中增加了外来的小说技巧或现代派的手法,在中国现代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这对似乎"相克"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调子。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评论关注到的是余华小说中的死亡和暴力及其时传统主题的解构,其实余华的创作在叙事上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从叙事态度、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手法、叙事语言等五个方面讨论余华小说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分析查尔斯·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监狱意象"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揭示小说的主题意蕴,展示小说家的人文关怀,从而管窥狄更斯后期小说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对鲁迅的敬仰和推崇表现在创作手法和创作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上:在小说的选材、主题的挖掘开拓上,王安忆秉承了鲁迅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原则.成功地创作了都市、农村、知青题材的作品,她笔下塑造的底层小人物、妇女形象十分典型,呈现出深邃之美.另外,在小说创作方法上,王安忆还沿用了鲁迅惯用的心理描写和白描的创作手法,从而形成了小说鲜活、逼真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生活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著名英国女作家创作了一系列的以婚恋为主题的作者,其经典名作《傲慢与偏见》向观众展示了英国上流社会和乡村中产阶级的田园生活和社会风貌。小说通过描写贝内特家女儿们的婚恋过程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本文拟研究小说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视角下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10年的创作过程中,托尔斯泰曾数易其稿,作品主题前后迥异,最后,这部原旨道德教诲的小说变成了一部表现阶级对立,政治意义极其深刻的社会小说。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托尔斯泰世界观、创作观的总结;既对俄国社会给予了空前激烈的...  相似文献   

19.
努力勘探人类生活真相一直是刘震云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这既促成了刘震云创作中的重大收获,同时也导致了其创作中的重大缺憾。读刘震云近作《手机》,我们既看到作家在话语上一贯的机智和犀利,和“城市乡村对人物的双重拒绝”的主题,但也看到作品中存在的情感书写的严重缺失,对小说的能达到的成就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雾都孤儿》的哥特式创作策略研究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哥特式写作手法的起源与特征,分析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雾都孤儿》这本长篇写实小说时,运用哥特式创作写法的技巧和策略。综合多方面,哥特式创作写法在《雾都孤儿》中的应用是具有较高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