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不少经济报道不为群众喜闻乐见,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经济报道的指导性有误解,在运用上有不适当之处。一是导语成了政治术语的堆砌。往往“在××指引下”,“在××精神鼓舞下”,加上本行业本部门的原则性号召,如“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养猪业要有一个大发展”等。二是用议论代替事实报道。总觉得不多议论几句,新闻就缺乏高度和深度,失去指导性。这种议论还往往借群众之口,夹带着大量的“认识到”、“大家说”、“职工们异口同声地说”之类的话,实际上是笔者借采访对象之口讲空道理、贴标  相似文献   

2.
县市报的记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发现新闻的能力比较差,例如去采访有关会议和有领导在场的活动,往往把眼睛只盯在领导身上,把领导人的一言一行当成新闻,采访回来后,立马写出一篇“××肯定”“××指出”“××强调”“××要求”的稿子,一交了事。其实,这样的采访,没有  相似文献   

3.
这个公司之所以“金枪”难倒,就因为它有不寻常的“保护” 1994年10月29日,《中国××报》刊登了一封题为《有禁不止、有令不行,谁来管》的记者来信,反映某省一家打着××市石油公司牌子的个别经营者,“无视国家规定投资上百万元在××地方搞重复建油库”的问题。文章见报后,被批评者一方面派人千里迢迢到北京报社“澄清”和“控告”,责令报社作更正,否则,要“在法庭上见”;另一方面在当地抓紧四处活动,以利对付“报社再次来调查核实”。  相似文献   

4.
日前,笔者偶遇一位在研究所工作的老友。一见面,我就打趣道:“你们所的产品名气蛮响,你老兄也大名在外,××报登了大半版文章表扬你们呢!”他听罢,先是笑而不答,接着不自在地解释:  相似文献   

5.
要把一张地市县报办好,最伤脑筋的恐怕是处理“向上”和“向下”的问题。 50年代,我在湘潭地委机关报《建设报》当记者、编辑,嗣后到湘潭市委的《湘潭日报》,风风雨雨这么多年,听人议论颇多的一条“经验”,就是两眼必须“向上”;上边说什么,你写什么,上边没说的,你千万别动那个心思。当记者的主要任务似乎就是跟市长、市委书记和什么部长、主任跑;同上边的交道打得多,就“有能耐”、“吃得开”,即人们常说的“天线畅通,万事如意”。如此,报社就出现一些戏剧性的场面:凡稿件上有市长、书记、部长签了“可发”字样的,照发不误;稿件内有“市委×××到会作了重要指示”字样的,一律照发;凡有市级领导参加活动的消息、通讯,统统得开绿灯;不仅如此,有的通讯员的来稿,只要写上一句:这是某市长、某书记指示要写并经过目的,编辑就马上编发。由于单纯向上,唯上是听,报纸上便产生种种弊端:会议消息多,领导同志名字上报多,机关单位上层动态多,奉命报道多,通知、文件、决定、指示多。这  相似文献   

6.
“报纸杂志化”的老话重提,还是去年在讨论报纸多版化的先导和风向标——“周末版现象”时就开始了。如今,扩版大潮的潮头已由周末版、扩大版涌向正版,新年伊始,××报改出8版,××报扩至12版,信息频频传来,其势头,似乎不消几多时日,至少省级以上综合性大报,乃至经济发达地区的市报,还坚持出4版的恐将是凤毛麟角了。扩版潮会不会带来“报纸杂志化”?怎样认识和对待扩版后的报纸某种程度的“杂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身为法官,徇私枉法,××区法院魏兴川被开除出党——”小刘把一张晚报扔给小张,忿忿地说;“怪事!执法犯法,应该罪加一等,开除党籍就算完了?”小张拿起报纸,接着念道:“本报讯:经××区委批准,中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日前决定开除魏兴川党籍——”念到这儿,小张不屑地哼了一声,又把报纸扔给小李,一边说:“党员犯法,开除党籍,群众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读者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喜欢多角度地看问题,而不愿轻易接受“向×××学习”之类的现成结论。典型人物宣传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去年3月至9月,我们通过组织讨论,对此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去年3月,我报发表了介绍大连造船厂工程师张  相似文献   

9.
明星的价值     
明星的价值郑学步最近关于明星的话题又多了起来,有些还成为“热点”,如××非指定班机不乘,××、××被单位除名等,一时间惹得议论蜂起。其中是非曲直,不敢妄论,相信读者自有公断。明星非常人句比,身价自然非同一般,但这些是否就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呢?由此想到不...  相似文献   

10.
配乐闲话     
案头日历翻到今年3月16日,座钟时针指向6点29分30秒,就在这一刹那,每日必听中央台《新闻和报摘》节目的兴致突然被破坏得荡然无存。某市台的“××大酒店,大酒店在××”的广告及其背景音乐,仿佛是旧式唱机上的打滑唱片般在我耳旁不停地回响。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的不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 ,常被以下两类舆论监督的报道所困惑 :“去年 ,我市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 ,共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5人 ,科局级干部26人。某镇主要负责同志受贿12万元 ,被依法立案查处……”“××县××乡×村×组村民×××、××、×××、×××因赌博 ,昨天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并被收缴赌资720元……”孤立地看这两则曝光新闻 ,是客观公正、无可非议的 ;但对照起来看 ,其不公正性就一目了然了 :31个贪官 ,连一个单位、一个姓名都未点到 ,举了一个受贿12万元的事例 ,也只是点到“某镇”为止 ,而且还称之为“同志” ;而四…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又接到了这样一张名片:自由撰稿人,×××。算来这是我一个星期内接到的第六张此类名片了。我认识×××,我知道他是个专写“命题作文”的主儿。但他在濠邦酒吧还是激动地告诉我:老子不侍候他们了,现在辞职干自由撰稿人了。这话乍听起来颇有点“挣脱了束缚”的味道,勇气  相似文献   

13.
新闻稿写得最缺乏特色的,怕数鉴定会消息了。多年一个模式:以“×时×项成果通过鉴定”为导语,接下来便是数字、术语的堆砌。科技成果和新产品鉴定,本来是带“喜”字的新鲜信息,在报面上却变得色灰、味涩。更次的,写成了商品广告。在新闻改革中,会议报道成了众矢之“的”,因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不少新闻媒介使用涉及日本的机构、职务名词术语时,随意简称或原文照搬,不仅语义出错,而且造成不良影响,值得引起重视。 《新疆日报》曾把日本蝶理株式会社“取缔役”××××原文照搬。我打电话问编辑:“取缔役”是什么意思?回答:我也不知道,记者就是那样写的。编辑都弄不懂,照搬出来,让一般读者怎么能懂?“株式会社”,一般都理解成“公司”,准确地说,应是“股份有限公司”,“取缔役”是“董事”,“专务取缔役”就是“常务董事”,“事务局长”也就是“秘书长”。《新疆经济报》在’94乌洽会期间发了一幅照片,图片上明明有“日商岩井株式会社”字样,可下面的说明却是“岩井株式会社”,把“日商”二字省略掉了,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日商”二字是专用名词,“日商”是个大财团,后来与“岩井”合并,全称应是“日商岩井株式会社”。  相似文献   

15.
“线形”、“线性”与“线型”在现代汉语尤其是科技文章中出现较多 ,它们对应的英文单词一般为“linear”或“line”。目前对三者的使用 ,有些出版物还不太规范 ,存在一些错用现象 ,如 :(1)……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欧洲市场需求强劲 ,…… (《中国××报》 .1997年 7月 2 1日 )(2 )……商品聚乙烯 (PE)主要品种有低密度聚乙烯 (LDPE) ,高密度聚乙烯 (HDPE) ,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和近年出现的极低密度聚乙烯……(《×××学报》 .1998年 4期 )(3)……该公司在新加坡已经完工的年产能为4 5万吨…  相似文献   

16.
沈云骏 《新闻知识》2001,(11):25-25
“报纸上大多会议不爱看”,常有读者说这话。笔者只能报之以“苦脑人的笑”,而扪心自问,办报人又何赏满意呢?翻阅全国各党报,几乎无日不会,而已不止三会五会,并普遍占有版面重要位置,拖拉又长,把多少读者需要、感兴趣的新闻挤出一版。多而长且不说,在形式上又呆涩死板,“×时×地召开×会,××××等领导参加会议”一类八股味式的导语,多年来几乎每月都可抓到数条,在内容上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也不多,如此状况,怎能叫人加爱于会议新闻呢?笔者的上面这一番议论似乎是要否定会议新闻。非也,是事实如此,也是笔者议题的由头。…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报端上屡有让人“不大放心”的娱乐新闻出现。不妨举几个去年以来的例子为证,如“张艺谋要当电影局副局长”。“×××没当歌手大赛评委是因其素质差”、“××影片被禁”、“××影片开禁未作一处修改”、“××影片将是中国第一部分级影片”、“××被困雪山生死未卜”、“××因老公解职猛拍广告以贴补家用”、“《芬妮的微笑》参赛莫斯科电影节并获电影节奖”、“面对绯闻流言××快崩溃了”,等等。这几条“消息”经事实“检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稍加分析,类似“娱闻”的产生可分如下三类:一是某些影视  相似文献   

18.
切莫把“发现”仅当成一种荣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之茂 《中国档案》2003,(12):35-35
这是一个老话题。老话之所以重提,是因为翻阅档案报刊,我们还是能够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带有轰动效应的消息:“××档案史料在××档案馆被发现”。接下来,作者会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该档案史料是多么重要,“填补××史料空白”啦,“证明(或推翻)××史研论断”啦,云云。反正不外乎世上独有,弥足珍贵。沉睡已久的档案被唤醒,物尽其用,同时又能令人心服地说明档案馆藏品丰富宝贵,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忽一日,有朋友对档案馆里发现档案的“新闻”不以为然,竟说出使人添堵的话:“我对你们档案馆是做什么的有些不理解了。田野里发现庄稼,教室里发…  相似文献   

19.
平时编稿,常见到稿件中有这样的句式:“就×××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对×××进行认真的学习”、“对×××专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甚至还有“进行参观”、“进行劳动”、“进行传达”、“进行报告”、“进行教学”、“进行发言”等等。似乎什  相似文献   

20.
我在基层政府机关做文书工作,每年都把辖区内的典型事件与新闻人物的事迹写成材料,打印后报给上级。这些印刷品饱含着我们文书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近年来,有些大报记者到县城来访时,先把现成的材料抓到手。有时,他们不见被采访者的面,只从材料上剪剪辑辑,便署上“本报记者×××”,公开发表了。古有“客大欺主、店大欺客”之说。我认为,这桩事是新闻界“客大欺主”的表现。社会上有些小人物抄袭他人文章一经揭发后,人人喊打,口诛笔伐。而这些大报记者在基层的材料堆上搞“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