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积淀,蒙学教育、蒙学教材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史籀篇》、《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为代表的周秦教材,以《急就篇》为代表的汉代教材,相传相袭,发展至唐代,蒙学教材不断完善,基本趋于成熟。到了宋代,蒙学教育流行于民间,几乎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随之出现了一大批语文教科书的雏形——《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童训》、《十七史蒙求》、《训蒙诗》、《名物求蒙》等重要蒙学教材。到了明清,教材内容更趋完善,分科教材的出现,教授方法的规定,是这时蒙学教育、蒙学教材成熟的重要标志。探讨我国蒙学教材及其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其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我们今天普及中小学义务救育,编纂中小学教材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当代语文教学需求为视角,重新反思研究古代古诗词教材,以古代蒙学类古诗词教材为例,可以从古为今用的立足点为当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价值。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蒙学读本中,《千家诗》则是独树一帜,这本蒙学读本成书于南宋,在后人成为了历久弥新的最为普及的蒙学读本。本文将从《千家诗》编写特点入手,探究其对当前小学语文诗词教材建设的经验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最早的语文教材是蒙学、经学、文选教育一起发展的,直到近代时期语文才变成独立的教育而单独成为一门学科。许多语文教育家、文学大师都为语文教材的发展做了种种的探索,为我国现代语文教材的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4.
蒙学教材即是幼童在启蒙教育阶段阅读的各种读本。我国历史上,人们一直很重视蒙学教育,所以古代有各种各样的蒙学教材,除《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几本流传甚广的蒙学教材外,各类蒙学书目近两千种。学习和研究经典蒙学教材的编写对我们今天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范金豹 《教育文汇》2005,(12):38-41
《美国语文》的中文版主编张健鹏、胡足青先生在《序言》里介绍:“一般来说,美国多数中学在语文教育方面会选择三部教程:一部《英语》,主要讲解语法知识;一部是《拼写》,注重单词的拼写训练;还有一部《文学》,介绍各种题材的美国文学读本,本书就是较权威的一个《文学》版本的中文节选译本。”由此可知,美国语文教材是分科类型的语文教材,《美国语文》只是其中之一。我国目前普遍流行的语文教材是综合型的,即将阅读、写作、语法、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知识融为一“册”。从我国现在教材编写状况来看,全国各地语文教材编写者似乎一致认为综合型的语文教材好。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也曾试验分语法、文学来编语文教材,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次试验夭折了。到底是分科型的好还是综合型的好,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像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只流行唯一的综合型语文教材,是不是有点儿太统一了?  相似文献   

6.
本轮新课标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习作和综合性学习各分项内容编制中,变革最大的是拼音与识字部分。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04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目前,全国10家出版社陆续出版了11套小学语文教材。下面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苏教版”)、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以下简称“语文版”)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本《语文》四套教科书为例,分析一年级拼音与识字部分内容的编制。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五 (六 )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 ,是根据教育部 2 0 0 0年 3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五 (六 )年制小学教科书 (试用本 )语文第四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后的教材 ,更加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对本册教材作简要说明。一、教材的编排全册教材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包括“识字·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课文”、“复习”、“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8.
历年均被选作中学《语文》教材的古文佳作《口技》,可谓家喻户晓,但该文作者清代林嗣环籍贯的争议,却莫衷一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福建教育出版社《新编中学文言文注释》,都注为“清朝福建晋江人”。“沿海版”《语文》教材则认定为“福建晋江市人”。有些教材则语焉不详,称之“事迹不详”。  相似文献   

9.
为《语文课程标准》进一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无疑对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对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指导和促进作用,是一部与时俱进的语文教育纲领性文件。贯彻、宣传、学习、议论《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更新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并在学习、议论中完善它,是非常必要的。本人在此为《语文课程标准》“进一言”,以求教于同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从九个方面对编写语文教科书提出了要求。①但是,忽略了作为教科书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客观事实,希…  相似文献   

10.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乐府民歌的瑰宝,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最早于1905年被选入初等小学教材《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九册,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此后,《木兰诗》一直被频繁地选入国文教科书。"教学点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理解预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既是教学目标的物化形态,又是学习流程的集中体现。"(魏本亚:《语文教学点:课堂教学的基础》,《语文建设》,2016年第5期。)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木兰诗》从最早进入语文教材到现今.  相似文献   

11.
陶有宏 《现代语文》2008,(11):13-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对8—15岁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如果说“四书”“五经”是中国经学教材典范的话,那么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中国蒙学教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尤其是“三、百、千”在我国古代语文启蒙教育中曾赢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2.
古代蒙学语文教材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包括:“人本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道德意识”和“宽容品格”等。本文旨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为批判继承古代文化中蒙学语文教材的文化和精神财富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蒙学读本向近代教科书转变的过程发生在晚清。一般公认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师范生陈懋治等人编《蒙学课本》三编,还有1898年无锡三等学堂俞复、丁宝书、杜嗣程和吴稚晖等创办者编就的《蒙学课本》,是中国人自编教科书之始。新学堂和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促进了教科书的诞生。文明书局20世纪初推出的一套“蒙学教科书”,汲取了西方分科思想,在学科设置上较明显地具有了近代学科意识。商务印书馆的“最新教科书”,按照学制规程来编辑课文,不论是规模的健全还是编辑的规范性,都标志着中国近代教科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语文》第一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 ,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一册的基础上修订的。这次修订 ,旨在更加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更加有利于向少年儿童进行素质教育 ,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关于教材结构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课文”、“复习”、“口语交际”五个部分。与原来的人…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3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对本册教材作简要说明。一、教材的编排全册教材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包括“识字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课文”、“复习”、“口语交际”五…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语文教材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现有历史记载看,至迟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了宽泛意义上的语文教材。最早的《史籀篇》虽然全文佚失,但其名称却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文物、典籍)流传了下来,为我们语文教材建设的溯源工作提供了极好的线索。现存最早的语文教材应是秦朝李斯的《仓颉篇》。该教材为统一祖国文字,改变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3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对本册教材作简要说明。一、教材的编排全册教材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包括“识字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课文”、“复习”、“口语交际”五…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周秦至汉唐。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 ,以识字为主 ,同时进行品德教育 ,并包含各方面知识。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 ,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秦代的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 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 ,这三种教材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 ,是对《史籀篇》的发展。汉代 ,闾里书师将上述三种教材编为一集 ,取名《仓颉篇》 ;司马相如作《凡将篇》 ;史游作《急就篇》 ;李长作《元尚篇》 ;杨雄续写《仓颉》 ,取名《…  相似文献   

19.
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体现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对老师的教学思路也起到了提示作用,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语文教科书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在课后思考练习的设置上有了较大变化。本着“少做题,多读书”“、多积累,会运用”的精神,练习设置少而精,思维训练有梯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笔者试图通过人教版修订版教材第九册和课标本教材第十册《威尼斯的小艇》的课后思考练习先作个对比。  相似文献   

20.
李春雨 《现代语文》2009,(9):145-146
语文教材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站在不同立足点的专家学者、教师甚至是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看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一期高中版在“教材研究”板块中转载了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研究“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文章,其一为徐林祥的《从“文选”到“单元”再到“专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制的新探索》,从宏观角度肯定了“苏教版”编排中的一些创新性探索:其二为孟凡军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偏失》,则从微观角度对“苏教版”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很难评价两者孰是孰非,但其背后所呈现出来的关于语文教科书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